2017年,“十四年抗战”概念进入中小学教材。这一提法是由黑龙江省政协院副主席、港联老战士移民提出的,是马国梁等生活在黑龙江的全国政协委员共同提出的,经过多年努力,最终在国家一级获得通过。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也带来了与此相关的提案,并提议在党的20多岁即将召开的重要历史节点上建立“抗战十四年”历史纪念馆。
“总的来说,对《十四年抗战》的社会宣传力度还不够,知名度也不是很高。”迟子建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说,建立“抗战十四年”历史纪念馆,可以使抗战十四年的历史更加具体化和感性化。
今年是他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第10个年头。对于履行职务的感觉,她说:“我认为发声应该付诸于想法。不要脱离现实,不要盲目追求提案的数量。”有些提案可以在某些层面间接实施,这是值得的。" "
参加了今年全国两会的迟子建。回答者公岛
建议建立抗战14年历史纪念馆
“进一步具体化和感性化抗战14年的历史”
新京报:今年两会建议在党的二十多岁即将举行的重要历史节点上建立“抗战十四年”历史纪念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建议?初期做了什么调查研究工作?
迟子建:我在黑龙江省政协(Cppcc)负责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Cppcc),在过去两年里,我和特别委员会同事进行了基层调查,编辑了《资政文史》专刊。无论我去哪个地区和市县,都不能转移“抗联”的话题。
我们熟悉的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李兆麟等都是这片黑土地上的抗日英烈。相反,“十四年抗战”的提法是由前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抗联老战士移民提出的,马国梁等生活在黑龙江的全国政协委员联名的《关于抗日战争时间应该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的提案》最终在国家一级被采纳。教育部2017年1月也发行了《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但总体来说,对“14年抗战”的社会宣传力度还不够,知名度也不高。举个简单的例子,去年建党100年有部门组织大合唱,在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时候,人们仍然称“他坚持抗战8年多”,以“14年抗战”为主题的纪念馆至少在黑龙江还没有。而且我的作家朋友冬天来到黑龙江感受这里的寒冷后,没有人对当年的抗联和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顽强战斗表示由衷的敬意。
新京报:黑龙江已有中共黑龙江历史纪念馆、东北烈士纪念馆等重要历史观。与这种历史观相比,建立“抗战十四年”历史纪念馆有什么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迟子建:你提到的两个博物馆实际上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历史纪念馆。我在长篇小说《烟火漫卷》中也写过东北烈士纪念馆。这座建筑是俄裔犹太著名建筑师齐达诺夫的作品,设计初期是东城特区图书馆,后来日本侵占东北被魏曼哈尔宾警察厅占领,哈尔滨解放后作为东北烈士纪念馆建立,主要纪念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牺牲的英烈。李源街的革命领导人纪念馆主要展示新中国成立后革命领导人视察黑龙江珍贵历史的实物、照片和文献。东北烈士纪念馆以“烈士”为主线展出也很重要,但东北抗联14年的历史比这丰富得多。也就是说,除英烈外,在普通人的抵抗和牺牲、艰难时期屈辱生活的人们的心灵痕迹、那14年的历史状态和社会状态、政治、军事、工商业、教育、文化、民俗等各个层面,我们都有发掘和展示的空间,可以进一步具体化和感性化抗战14年的历史。
新京报:现在建立“抗战十四年”历史纪念馆成熟吗?你有什么具体建议吗?
迟子建:东北人民的反日斗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的光辉一页,为新中国的建立取得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成就。我在黑龙江出生长大。姥爷在日本占领期间,在旧沟金矿被日本人强迫采金,我奶奶在日本的轰炸下去世了,去世的时候还是年轻的时候。东北抗联11个郡,9个班诞生和战斗在黑龙江,哈尔滨是东北最先解放的城市。
“十四年抗战”历史纪念馆,如果能落户黑龙江,无论从历史角度还是个人情感角度,都是我最想看到的。但是“十四年抗战”的主战场在东北,辽宁是918事变发生的地方,吉林是“伪满洲国”的所在地,所以我的建议是建立“十四年抗战”历史纪念馆的黑龙江、吉林、辽宁馆。
历史记忆的写作
“抛开过于主观和情感的心态,看待客观和人性的历史。”
新京报:你的《伪满洲国》 《炖马靴》等很多作品都与东北港联有关。去年11月,“龙江文学讲堂”开始,重点关注文学作品中的抗联精神。为什么这个话题那么重要?
迟子建《伪满洲国》是20多年前出版的作品,也是最长、最长的长篇小说。准备它的时候,光收集和整理资料就花了很多年,1998年写了文章,2000年出版了。这部长篇采用编年体,从东北沦陷开始,到光复有14章。在小说形式和内容上,自然与《十四年抗战》一致。那时还没有“十四年抗战”的提案。这部长篇因为我以平民的视角还原了那段历史,所以在残酷的背景下过着“日常”的生活是我最依恋和关注的地方。我是溥仪,皇宫贵族和跑垒员,抗日的土匪,日本关东军,拓荒团,
731细菌部队人体试验材料“马路大”,也写弹棉花的,开酱菜园、杂货铺、烟馆、饭馆和当铺的,当然也涉及重大历史事件,比如平顶山大屠杀,被日本人抓去修筑虎头要塞的中国劳工等。抗联当然是小说的一条线,杨靖宇的事迹最为震撼我,所以我专章写到的抗联将领就是他。《炖马靴》是我两年前的短篇,与《伪满洲国》一样,我试图从人性层面去剖析战争。去年黑龙江文学馆的龙江文学讲堂首讲,因为恰逢建党百年,我们邀请阿成通过他的《赵一曼女士》《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等相关经典短篇,讲述抗日故事的文学表达。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作家,不可能不相遇这样的故事,而如何能把故事做艺术的表达很重要,在这点上可供作家开拓的空间依然很大。
新京报:如何看待作家有关历史记忆的书写?
迟子建:首先历史不是孤立存在的,任何一段历史,要放在大环境和背景下去考量,判断才不会偏颇,也才能获取宝贵的经验。在对历史的书写上,要摈弃过于主观和情绪化的心态,客观和人性地看待历史,这才是公正,也才有价值和意义。
冰雪文化
“冰雪注定是各种艺术的天然资源,它可承载的方面很多”
新京报: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黑龙江运动健儿大放异彩,冰雪文化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你长期生活在这片冰雪土地上,你认为冰雪文化有哪些具体内涵?
迟子建:我们省文学馆的“文学会客厅”,刚做完一期关于冬奥精神文学表达的主题研讨。北京冬奥会开幕前,我们正在开省两会,省政协黄建盛主席特别来到文艺体育组,给冬奥健儿鼓劲。当时体育局的领导就介绍了黑龙江运动员的优势项目,有望夺金的几个点,基本都在他们预料之中。
这次中国代表团获得的九块金牌,有四块来自黑龙江,占据了半壁江山。竞技体育靠的是专业实力,说明他们实力具备。我最激动的,是高亭宇的夺冠,像疾风一样酣畅淋漓地滑下来,虎虎生威,绝对的优势!黑龙江每年几乎半年的冰雪期,冰雪注定是各种艺术的天然资源,你想避开它都不可能。它可承载的方面很多,文学、影视、音乐、美术、戏剧、杂技、舞蹈等等。好的艺术不是千篇一律的,可以凛冽苍凉,也可寂静温柔。我在童年看到冰封的河流上的月光,总觉得月光在燃烧,所以还写过一个童话《拾月光》,把月光拾起来当柴烧。冰河上寂静燃烧的月光,是我理解的冰雪文化的内涵。
青年作家创作
“作家都有各自的优势,如何把握好作品的品质,只有自己最清楚,所以在写作上最好不要好为人师”
新京报:去年有一首歌曲《漠河舞厅》打动了许多人,甚至带火了漠河文旅,很多网友说想起了你的《北极村童话》。你听了肯定也有很多感受吧?
迟子建:我也关注到这首歌曲,首先它背后的故事很感人。1987年发生在漠河的五六大火,让一对夫妻天人永隔,幸存者以张开双臂的独舞,年复一年地面向另一个世界的爱人,做着生死拥抱,这个姿态本身就很凄美。加上北地、酷寒等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特征,让这首歌深入人心。在新媒体时代,一首歌能把漠河宣传出去,当然是好事。
新京报:去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你当选为新一届作协副主席。对于青年作家创作,你有哪些建议?
迟子建:读者喜欢一个作家,都是奔着作品去的,而不是头衔,所以作家只管写好自己的作品就是了。作家都有各自的优势,如何把握好作品的品质,只有自己最清楚,所以在写作上最好不要好为人师。
履职感悟
“发声要发到点子上,不要脱离实际,更不要盲目追求提案数量”
新京报:今年是你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第10个年头,同时身兼多职,日常工作和履职如何协调?这10年来有哪些履职感悟?
迟子建:十年过得很快,回顾这十年做的一些提案,我建议过将失独家庭成员纳入社会特殊保障群体;建议过加大救助站建设、妥善管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建议恢复大兴安岭高寒津贴;建议发放文化消费券、提升国民整体文化素质等等,加上今年的关于“抗战十四年”历史纪念馆的建立的建议,都与我写作关注的群体和我的工作相关。
要说履职感受,我觉得发声要发到点子上,不要脱离实际,更不要盲目追求提案数量。有些提案能在一些层面得到间接落实,就是有价值的。我这几年确实很累,筹建黑龙江文学馆投入了大量精力,总算如愿开馆了,政协和作协我都有分管工作,所以写作时间确实没有以前充裕。而且我的颈椎病经常性发作,苦不堪言。可是不写作,我会不安,就得更刻苦些,感觉自己又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常常是夹着教案给学生上完课,再回到自己亲爱的书桌前。不过只要有写作滋养,苦也是乐的,生活也还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