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今年10月,参加第六届中非青年大联欢的非洲青年走进宋庆龄故居。

宋庆龄和平天使艺术团团员参加2021日本福冈亚太儿童大会。大会全程在线上举办,亚太国家青少年相聚云端。

11月,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携手爱心企业,向内蒙古额济纳旗捐赠抗疫物资。

“筑梦冬奥,相约北京。”近日,家住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拿威艾玛,向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寄来了自己的书法作品,参加“文化小大使”活动。

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越来越近,和拿威艾玛一样,来自32个国家的青少年朋友,积极参加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文化小大使”活动,先后录制了209个视频作品,表达对北京冬奥会的祝福。视频中,大家共同期待各国运动员相约北京,展示奥林匹克精神,取得优异成绩,传递奥运梦想。

为促进民间友好、民生合作,推动民心相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以青少年为主要群体,以深化人文交流、促进文明互鉴为重点,5年来先后组派73个团组、出访28个国家,邀请95个国家青少年等来访,不断增进民间友好,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更好地服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伴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经过近39年的成长、进步、发展,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已经成为拓展中国民间外交的重要平台、推动两岸民间交往的桥梁纽带、发展青少年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第七届理事会主席王家瑞说。

“把中国发展背后的故事分享给更多朋友”

“希望在未来几个月里,中国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们每天都能有太空探索新发现。”近日,12岁的俄罗斯女孩季莫欣娜用手中的画笔为中国航天员送上祝福。

“童心筑梦 探索太空”中俄航天主题儿童创意画网络征集活动线下画展,近期在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和俄罗斯圣彼得堡天文馆两地同期举行。该活动自9月1日启动网络征集以来,共征集到两国少年儿童画作1300余幅。经专家遴选,300幅优秀作品参加了线下展览。

作品《送给航天员叔叔的花》由北京市盲人学校一名中国女孩创作,她用心中的色彩画出了对航天员叔叔的祝福。在10岁俄罗斯女孩思杰尼亚耶娃的作品里,俄中两国航天员正在太空漫步。11岁的俄罗斯女孩瓦西里耶娃说:“航天员们都是英雄,他们不怕困难,愿意为探索太空奉献自己。”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近年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通过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为中外青少年搭建展示各国文化传统的舞台,各国文化百花齐放、交流交融,让青少年在多元文化中感受自己的独特地位,在友好的氛围中领悟到包容与共存的意义,“在中国,交世界各地的朋友”。

“这次我有机会了解真实发生过的历史,来到毛泽东住过的地方,觉得非常有意义。”今年9月,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兰娜在参加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的研习营活动时发出这样的感慨。

和兰娜一起,200余名来自东北亚地区及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在华留学生、青年创业者代表和中国青年代表,通过走访调研,了解中国科技发展前沿,近距离感受中华文化底蕴,在交流互鉴中收获知识和友谊。

监测台风、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为全运会、青藏高原科学考察试验等提供保障……在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专家们关于陆地观测卫星应用的演示,让青年们入了迷。“今天亲眼见证遥感技术在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太令人兴奋了!相关技术的发展将大大提高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和生态建设的能力水平。”就读于中国地质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贝宁留学生艾斯凯说,“中国先进的卫星技术和科研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实践的重要平台。”

今年10月,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迎来了一批非洲客人——来自44个非洲国家的45名非洲在京留学生和青年代表,展馆里,珍贵的文物实物、翔实的档案资料、生动的图片视频,帮助非洲青年代表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他们所参加的,是由外交部主办、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承办的第六届中非青年大联欢活动。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津巴布韦青年惠灵顿一边聚精会神听着讲解,一边不时地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中国共产党走过的100年,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中国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要把中国发展背后的故事分享给更多朋友。”

在活动中,非洲青年代表纷纷表示,活动为非中青年交流互鉴搭建了重要平台,有助于拉近彼此心灵距离。他们将把所见所闻介绍给更多非洲朋友,以实际行动传承非中友好,为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非中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在宋庆龄故居,一张张非洲友人访华的照片,向参观者讲述着中非友好交往的历史,塞拉利昂中国联谊会创始人玛丽亚仔细端详着照片说,“非中友好源远流长,作为友谊的传承者,非中青年应将自我发展融入非中友好合作的大潮中,积极贡献力量。”

贝宁姑娘卡西娅说:“青年是非中不断发展友好关系的重要力量。我们要积极发挥各自作用,让非中友谊之树枝繁叶茂。”

“和祖国一起成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是举世闻名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是新中国缔造者之一,是保卫世界和平事业久经考验的先驱,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一直关注妇女工作,关怀青少年和儿童的健康成长。每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她总是写信向全国的小朋友祝贺节日,并向全国的少年儿童工作者致以慰问。

多年来,着眼广大青少年儿童的多方位需求,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全方位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打造精品优质内容,激励少年儿童刻苦学习知识,坚定理想信念,磨练坚强意志,锻炼强健体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加‘我和祖国一起成长’排练和演出,让我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革命故事和英雄模范事迹,我在心里悄悄许下心愿,长大后我也要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祖国的强大做出自己的贡献。”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期间,参加完演出后,宋庆龄和平天使艺术团的小朋友王露晗兴奋地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愿望。

为引导青少年铭记党的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争做时代新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连续3年四次举办“我和祖国一起成长”“六一”国际儿童节主题演出活动,通过线上线下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方式,启发孩子们将自身成长融入祖国发展之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今年6月1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举办的“永远跟党走、逐梦新时代”全国少年儿童邮票创作设计作品征集活动落幕后,三枚由小朋友亲手设计的画作登上2021年《儿童画作品选》特种邮票,代表孩子们抒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展现新时代少年儿童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太开心了,收到从北京寄来的签名首日封。”参赛的安徽小朋友刘禹鑫,在收到《儿童画作品选》特种邮票首日封后立下目标:“下次我还会参加比赛,争取我的作品也能像其他小朋友那样获得印成邮票发行的机会。”

近年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还为青少年精心打造了多个项目活动,举办“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院士大讲堂”等公益活动,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组织宋庆龄和平天使艺术团、青少年足球文化交流团等出访开展文艺表演、体育交流,举办贝贝杯少儿足球赛,推动青少年增强体质;邀请张伯礼、张桂梅、范迪安等制作给孩子们的新学年寄语,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让孩子们成为未来的主人”

如今,位于北京后海北沿46号的宋庆龄故居,已经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每天,都会迎来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他们从宋庆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直至成为共产主义伟大战士的历程中,领悟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历史必然。

后海北沿46号,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庭院,在清朝康熙年间,这里为清大学士明珠的府邸,清光绪年间改为醇亲王府。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计划为宋庆龄在北京修建一处住所,但她一再逊谢。直到1961年,周恩来总理亲自筹划、选址,在清代王府花园主体建筑的西侧,为宋庆龄建造了一座中西合璧式的二层小楼。她从1963年4月迁居至此,直到1981年5月29日逝世,在这里工作、生活了18年。1982年5月29日,宋庆龄故居对外开放。

如今,宋庆龄故居分为原状陈列展、宋庆龄生平展以及庭院三部分进行开放展览,保存着宋庆龄生前工作、生活原貌,并藏有孙中山、宋庆龄文物2万余件,正在成为孙中山宋庆龄的文物宝库、研究宋庆龄生平事迹和伟大思想的重要机构、宣扬宋庆龄崇高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阵地、增进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

在故居,记者看到,宋庆龄的生活十分俭朴。

宋庆龄的卧室兼办公室里的家具和办公用品,经过多年的使用,大都比较陈旧了。在办公桌旁边的落地灯上,灯罩是用旧窗帘布缝制而成的,原来,当年灯罩坏了以后,工作人员曾经要换新的,但是宋庆龄表示:虽然灯罩坏了,但是灯罩的架子还是可以使用的,于是请工作人员用旧窗帘布缝制了一个灯罩继续使用。落地灯旁边是梳妆台,梳妆台上两边的镜面水银都脱落了,工作人员劝她换新的,但是宋庆龄说中间的镜子还是可以用的,就一直用到了她逝世。

宋庆龄书房藏有书籍和杂志3000多册。“宋庆龄一生酷爱读书,她英文功底深厚,法文、德文、俄文也具有一定水平,她的绝大多数信件和很多重要文章都是用英文写成的。”宋庆龄故居社教部助理馆员袁琳琳介绍说,小桌上放着一台老式的英文打字机,宋庆龄经常用这台打字机直接打出文章和信函,手指上都磨出了茧子。

“草坪上的这棵古槐树,是距今已有500年历史的一级古树。它的西面高高翘起,东面枝垂匍地。从宋庆龄卧室外的暖廊看它,就像一只欲飞的凤凰。”每逢周末,在故居的草坪上,北京市西城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六年级十班的李奕凝用中英文向前来参观的游客们这样进行双语讲解:宋庆龄经常在楼上欣赏它的美态,并给它取名为“凤凰国槐”。

李奕凝是“时代小先生”中的一员。每到周末,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故居”匾额上,和李奕凝一起,一批身披绶带、精神焕发的少年儿童就会出现在这座历史悠久的庭院里,用中英双语,向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讲述宋庆龄奶奶的故事、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少年儿童风采。这些孩子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时代小先生”。

为什么叫“时代小先生”呢?

上世纪四十年代,宋庆龄从陶行知推行的“小先生制”中找到并发现了“让孩子们成为未来的主人”的好方法,并开展“小先生”活动,本着“试验性、示范性”的原则,亲自指导培养了300多名小先生。

如今,为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品牌,宋庆龄故居启动实施“时代小先生”计划,引导少年儿童“知行合一、即知即传”。近年来,全国博物馆“十佳”讲解员张奕朗、全国青少年英语阅读大赛金奖李奕凝、“首届北京博物馆优秀志愿者”张宸翰……他们通过参加“时代小先生”活动,成长为充满自信的中华少年。

尹培红在宋庆龄故居担任了8年多的志愿者,平日里每周两次,她都会从石景山的家中赶到故居,热情地向游客讲宋庆龄的故事。“无论人多人少,我都会认真地讲解,使游客了解到宋庆龄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炽热情怀。”尹培红说,“在宋庆龄故居当志愿者是我生命中一段最宝贵的经历,我在这里活出了生命的质感。”

时值冬日,宋庆龄故居的鸽子房里传来阵阵咕咕的响声,蔚蓝的天空中,不时有白鸽翩翩飞过。

“宋庆龄喜爱鸽子,因为鸽子象征着和平,同时也为纪念喜爱鸽子的孙中山先生。宋庆龄经常喂食鸽子,鸽子也喜欢聚集在她身边。”尹培红说,“我们将把她的崇高精神和宝贵品质传递给更多人。”

本版照片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