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尔盖包装村的柚子。

记者 彭瑜 摄

12月4日,5辆货车满载20吨柚子、10吨高山大米,驶出梁平区竹山镇猎神村。过去,这里的柚子、大米很少卖出去,今年却大批的卖进了城。

“好多土货都变成了钱。”村民郑乃翠告诉记者,自从第一书记许蔚到了猎神村,村里更多的干笋、黄豆、腊肉、蔬菜、土鸡蛋等都卖了出去,“过去是吃不完,现在是不够卖。”

许蔚49岁,是重庆市人民医院社会服务处副处长。今年5月,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帮扶集团派遣她到猎神村担任乡村振兴第一书记。进村半年多,许蔚在村民眼里,既是农产品销售员,也是健康护理员,还是旅游服务员。

健康护理员

“许书记,又在忙啊?”4日晌午,村民林代合见到许蔚,热情地打着招呼。“气色不错哦!”

许蔚停下脚步,两人聊了起来,“你要按时吃药,有啥情况随时给我打电话。”

许蔚(左一)在了解林代合的病情康复情况。 记者 彭瑜 摄

许蔚干了18年护理工作,很有临床经验。今年5月,她初到猎神村,把第一批走访对象确定为重病家庭。走访老林家时,许蔚得知他患上重病,却迟迟没有用药,随即联系医院,很快落实了救治方案。

“许书记成了村民健康的护理员。”猎神村党委书记陈宗寿称,许蔚借助重庆市人民医院“医联体”的优势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供健康咨询,引导按分级诊疗,为村民开通了享受区内二级医院、主城三甲医院绿色通道服务。“常见病到梁平区人民医院、梁平区中医院就医,疑难重症到重庆市人民医院就医。”

78岁的李治祥儿女都在外打工,与老伴独自在家。老人喜欢喝点小酒,有次饮酒后摔了一跤。“前不久他才右手骨折,现在又摔了一跤。”老伴深感严重,急得当晚要儿女们回家。

“别忙,我先看看。”深夜,许蔚赶到李治祥家,确定只是点皮外伤,建议没必要让后人连夜回家。“有了许书记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李治祥说。

在猎神村,接受健康咨询、安排分诊就医、随时拿药送药,成了许蔚工作的一部分。同时,她还组织重庆市人民医院和梁平区中医医院在猎神村举行“助力乡村振兴 服务百姓健康”大型义诊活动。很快,许蔚在猎神村打开了工作局面。

产品销售员

6月3日晩上7点,许蔚骑电动车给村民颜其琼送药。因为路湿,又不熟悉路况,她不慎严重摔伤,住院3个月。9月初,许蔚康复后便回到猎神村,80多岁的许国玉背着15公斤黄豆去看望她。

“您留着自己吃。”看着许国玉一大把年纪,种点黄豆不容易,许蔚婉拒了老人的好意。但许国玉回答,“家里多着呢,人老了没法背下山去卖。”

猎神村地处百里竹海深处,生态环境好。许蔚走访发现,竹海孕育了高山大米、竹笋、土鸡蛋、柚子、土猪肉、野生菌、红薯粉、雪莲果、拐枣等农特产品。但过去,除了上山的游客购买外,这些产品很少卖到山外。

李昌友(左二)家的干笋终于卖出去了,老人很感激许蔚(左一)。 记者 彭瑜 摄

“我给你们当销售员。”许蔚说,在医院,她因为担任社会服务处工作,结识了很多市内外医务工作者,这些微信好友有购买土特产的需求。

许蔚发的微信朋友圈,多是她走访村民中发现的农产品图片。很多产品刚发出去,就被朋友认购了。时间久了,村民一有土货,就找许蔚拍照发朋友圈销售。她的微信好友也纷纷找她购买猎神村的土特产。

随着许蔚为村民带货的销量越来越大,她就引导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村里的三大类二十八个品种土特产注册“竹山猎神”商标;同时动员村合作社联合电商平台,组织货源、包装产品,在线上推广。

猎神村的柚子,多在房前屋后零散种植,往年很少卖过钱。有人想吃,自己去树上摘,剩下的都自然凋落。今年,许蔚组织大家收购、包装,卖到城里,仅许蔚所在的重庆市人民医院就购买了20吨。

“许书记想着法子帮我挣钱。”74岁的李昌友老伴去世,儿子病亡,儿媳离家,唯一的孙子还在读研究生。他听力不行,与人交流困难,几年的干竹笋都没变成钱。老人很感激许蔚,“她不但帮忙卖了存货,还要送我30只鸡苗,喂大了卖钱。”

据统计,截至目前,许蔚已为村民带货30多万元,为村集体组织增加纯收入2.4万元。

旅游服务员

过去,猎神村开山采矿,虽然带来了财富,也污染了环境。2017年,猎神村关闭矿山、修复生态,转型发展乡村旅游,废弃的矿山却依然在。

在猎神村,前面是游客如织的猎神三巷景区,后山是青翠起伏的竹山,中间却是铁锈斑斑、灰尘累累的矿山遗址。许蔚得知,梁平区里已经将矿山遗址规划打造成网红打卡地,便积极参与推进关闭的石膏矿转型发展“矿山咖啡厅”。

石灰酵池改建成了全景玻璃阳光房、曾经的办公用房成了KTV和游戏厅、锅炉房变成了厕所、半山的炸药库房建成了7间民宿……今年10月国庆节,集工业遗存、文化旅游、农家体验等为一体的矿咖民宿建成开业。

许蔚(右一)指导郑行英做前台服务员。 记者 彭瑜 摄

12月4日,记者在这里看到许蔚时,她正在忙碌着规划开辟菜园打造家庭农场。她说,在这里,游客除了喝咖啡、住民宿,将来还可以认领地块,做一回“田园菜农”。

“许书记把我推到了前台。”54岁的郑行英种了一辈子的地,做梦都没想到做前台服务员,当时有点害羞。许蔚就手把手教她煮咖啡、泡茶水,与她并肩一起当服务员。郑行英说,“许书记都放得下架子,我还有啥不好意思的呢。”

现在,郑行英每月工资2500元,还学会了梳妆打扮,戴上了耳环。她说,许书记说的,做服务就得注意形象。郑行英家有400多平方米闲置房屋,前不久,她委托许蔚帮忙找人投资,准备改造成民宿。

“乡村振兴改变的不只是村容村貌。”许蔚称,要引导村民文明素养、经营理念的改变,才能积极主动参与乡村振兴中来。她说,“郑大姐让我看到了这种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