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作为一种新的消费模式& amp# 039;住房经济& amp# 039;是& amp# 039;宿成& amp# 039;加快了投篮速度。

如何足不出户就能满足各种生活所需,是消费痛点,更是消费潜力。“宅经济”所涉及的网购团购、云视听云健身、智慧医疗智能服务,核心都是数字化。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普及打破了时空壁垒,让宅在家的人们也能满足日常生活和娱乐所需。因此,消费者无论是自愿还是被动选择宅生活,“宅经济”的背后逻辑却是不宅——身宅心不宅才是“宅经济”的真谛。换句话说,“宅经济”从来不是封闭的,它是以技术为基础的更加开放融合的消费。

互联网时代的“宅经济”,让个性化品质消费得到爆发式增长。特别是当它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与传统商业模式相互渗透,在消费品市场上就出现了大量更注重体验和细节的爆款商品。手机支架、记忆床垫、瑜伽垫、速冻饺子等不同品类的商品通过数字技术直接或间接的支撑,让“宅”变得更舒服更有效。其中,吃的方式最能体现宅文化。预制菜是最近两年居家消费的明星商品之一,有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超3000亿元,年复合增长在20%左右,消费者对绿色、健康、美味的食品需求让预制菜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宅经济”虽然看起来风光正好,新产品、新品牌、新技术、新模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消费者也对其充满期待,但对涌入各自赛道的企业来说,问题也显而易见,不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领域,同一类型的企业要么品牌定位大同小异,要么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目前,“宅经济”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当有朝一日企业吃完了这一波消费潜力释放的红利,就很有可能因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而陷入利润微薄的困境。

企业该怎样尽早跨越跑道上的障碍?今年年初,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其中对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提升社会服务数字化普惠水平、创新发展“云生活”服务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数字化消费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深耕定制个性、智慧共享、在线服务等消费方式,才有机会在数字消费时代掌握一定竞争优势和主动权。

“宅经济”是一座真正的金矿,可深入挖掘。疫情总会过去,但“宅经济”不会消失。在数字经济的驱动下,新业态新模式正不断拓展企业生产链、供应链等新空间,持续拉近并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和心理需求,“宅经济”终将成为消费者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敖 蓉)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