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微信名字 正文
【五行缺土取个微信名字大全】在北京做地下33米工作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时间:2023-03-01 13:46:12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1

很少有人关注被北京遮住的地铁施工现场到底是什么样子。过去五年来,北京地铁累计开通了17条线(区间),里程平均每年增加41.8公里。

陈伟说,在以蓝色或灰色栅栏隔开的这个地区,建筑深度可以延伸到地下30米以上。

陈伟是北京市公安局公交总队的民警,具体职务是公交总队轨道建设保卫地带(以下简称轨道建设地带)综合中队连长。

当时陈伟从警校毕业被分配到公交车总队的时候,有同学问他。“陈飞,你去公共汽车总台了吗?你当司机了吗?”陈伟不得不回答,自己去了公交车总台当警察。

今天,有真假的公交车总台轨道建设地带更是特别的存在。该队是北京市公安局下属唯一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市新建铁路、轨道交通施工现场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机关。

通俗地说,就是前北京的铁路和地铁施工现场的治安都归轨道建设地带管。那么,现场治安该如何管理呢?第一步是去现场。所以民警去工地上班成了家常便饭。

前几天,作为记者,我有机会和轨道建设队民警一起去地铁建设现场上班。现在~和我一起去看吧

北京地铁3号线02的施工现场到处都是土,墙下是土,空气中充满土,身上有土,口罩上也有土。墙上的鼓风机使劲响,好像不想把土掉到身上。

为了防止灰尘,在通道上洒了水。潮湿、喧闹、压抑.当我脑中蹦出这些单词时,我震惊地发现这里离三里屯太古只有不到1000米。

“这算是好的。路面已经硬化了。否则条件会更糟。”陈伟告诉我,在真正的泥土和水混合的地方,“泥土”是他们裤裆里必不可少的效果。

但是他们必须来工地。因为需要检查和提醒的地方太多了。

偶尔水滴从隧道顶上掉下来,落在陈飞身上,我提醒他注意。

“没关系,我们都习惯了。”他说。

2

陈伟有一段时间出了警察,合伙人是卢佳。卢佳是93年的小伙子,是2020年1月来的轨道建设地带。轨道上建地的年龄最小,所以大家都叫他“小楼”。

小罗来之前,轨道建设队的平均年龄是50多岁,现在是49.4岁。

卢佳虽然年轻,但刚来轨道建地的第一个月也有点吃不消。“一开始不习惯,一大早就开着各工地跑,到了工地再爬上去检查安全,一天下来真的腰酸背痛。“但是现在没问题了。”

卢佳指着工地设施笑着说。“每天我们的身体都像这样的‘铁骨’一样结实!”

轨道建设区负责全北京的铁路和地铁建设现场治安。这意味着,到平谷,到东西城,只要有铁路和地铁施工的地方,都要去。

目前,轨道建设分离管辖的轨道建设现场有183个。警察们每天都在奔忙,分离有一辆警车,一年跑了14万多公里。

繁重的任务背后有一些紧张的警力。目前,光是卢佳自己就要负责数十个标段的内部安全监督工作。因为三桥之间要开120公里,所以后来卢佳给自己买了坐垫。

为了缓解大家的压力,也为了确保183个工程项目的绝对安全,引导轨道建设相关企业发挥主体作用是重要议题。

轨道建设用地希望完善警察政月分析通报会制度、季度联席会议制度、当日共建机制,在企业单位、建设工程用地等部门实行24小时工作制度,提高公共治理效果。

轨道建设队副队长刘琪说:“张立杰其实很重要。有了制度,大家才能按规则办事。”

尽管与企业的联系加强了,但轨道建设组要求民警每月访问自己负责的施工现场。

安全检查、材料验证、风险调查、施工现场的任何安全风险都将成为轨道建设地带民警关注的问题。

甚至关注危险也可能成为习惯。

访问北京地铁3号线03号线地铁隧道时,我们脚下踩过的路是用铁板临时修建的。

卢佳远远地走在最前面。突然,他停下来用脚踩。“这是

块铁板绑得有点松了。”

3

常年在工地行走,轨建支队的民警们从不缺“热闹”。

这种“热闹”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工人发生矛盾冲突要调解;有的是工地上一起干活的夫妻俩吵架要劝解;有的是工人的充电宝找不到了报丢失;有的甚至是建筑设备的遥控器不见了要寻找。

最离谱的一次,是一个女市民路过地铁施工现场,被围栏上的防尘喷头溅了水之后选择报警,“这个喷头喷出的会不会是化学物质?万一我毒发了怎么办?”民警只能给她解释,里面装的是水。

一开始,面对这些七零八碎、家长里短,芦佳宇也觉得不适应,他脑子里的是电视上每天破大案,工作刺激、带劲儿的警察形象。

但如今,他和同事们一样,心里装满了这些群众关心的“琐碎小事”,也深知正是这些“琐碎小事”的解决才能筑起整个工程的“大平安”。

面对工友间的小纠纷,轨建支队民警耐着性子调解,安抚情绪,释法说理,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相互理解。

“但这其实是一个很困难的过程,”陈维说,两个人能吵起来,说明情绪已经积累到一定地步了,要使争执双方从很激烈的对立情绪中冷却下来,警察就要更讲究方式方法。

对于不涉及违法犯罪的争吵纠纷,化解矛盾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执法方式,但也意味着更复杂的过程和民警们更多的心力精力投入。

如今,工友们之间有什么解不开的“小疙瘩”,都愿意主动找民警们“评评理”。不过,也可能是因为轨建支队的工作做得太好了,偶尔会出现一些“啼笑皆非”的结果。

有天,工地上有一干活的大爷直接走过来和陈维说,“你把你电话告诉我,我要加入你们。”陈维只好笑着解释,入警需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多项条件,还要经过层层考试,大爷年龄不符合条件,没法入警了。

还有一回,民警们给工友们解决了问题,想再唠叨两句,结果有人听烦了,被旁边的人数落,“诶,警察都给咱解决问题了,说两句就说两句吧。”

临走,工人们还特意回头摆手,“谢谢警察。”

施工现场的工友们也有自己的微信群。据说,在群里流传着一句话,有困难就找警察,好使。

4

除了施工现场的工人,轨建支队民警接触的群体还有企业项目部负责人、施工项目承包人、包工头等等。

与他们合力保障好工地安全,是民警们工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为了展开公安部6月份部署的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刘祺做了6个PPT课件,对177个企业项目部相关负责人进行培训,内容涉及制定内部治安保卫制度、建立常备安保体系等共15项。

培训结果也令人满意,8月份的警情比7月份的明显下降。

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喊来培训,比如住在地铁施工现场附近的居民。他们经常是很矛盾的存在,既觉得建了地铁能方便出行,又觉得建地铁的过程可能会影响生活。

北京地铁17号线13标修建过程中就遭遇了居民们的不理解,工期一度延迟。

为此,轨建支队组织企业项目部针对居民的意见召开解释工作会,还特意搭建了常态化调解平台,现场开展调解工作。

调解的多了,大家也有了心得:单向言说没用,最重要的是把“管事儿的”和居民放在一起沟通。后来,民警们找来了电视台,让大家表达想法。

其实,解决居民的诉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建委、街道办、轨道公司等多方部门。但无数的线头缠绕在一起,总要有人把它们捋清楚。

刘祺觉得,公安机关虽然不是主责部门,但还是要发挥好推手作用,这样“群众受益,地铁施工单位也受益。”

后来,在多方努力之下,北京地铁17号线13标终于重新动工。9月7日,潘家园到十里河区间贯通。

刘祺说,现在居民们都很热心,时刻关注着地铁施工情况。基于此,轨建支队还协调企业项目部开通了“我们的地铁”微信公众号,不定时通报施工进展情况。

多方联动,牵动企业,依靠群众,轨建支队把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种子播到了工地上。后来,这件事的解决方案被总结推广到17号全线的地铁施工现场管理当中。

谈话间,我问刘祺,“这件事圆满解决,算是您从警生涯中的高光时刻吗?”

没有收到我预期的回答,他只是说,“那是平凡的一天。”

5

从1992年参加公安工作算起,刘祺从警已有30年。

这30年,虽然岗位变换,但刘祺总是围绕着两根铁轨打转。如果展开他的履历仔细看看,我们可能会看到中国轨道建设的变迁。

“我刚工作的时候没有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地铁也只有1号线和2号线。”刘祺感叹,现在条件和那时候可真是有天壤之别。

但差别不光指轨道的发展,更蕴含了人本身。

在参加工作之后,刘祺利用业余时间,先后获得了北京大学法学学士学位、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硕士学位、人民警察高级执法资格证书和法律职业资格证书。

对于自己的“内卷”行为,刘祺告诉我,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法律素养,既是北京市局党委对全局队伍提出的一贯要求,又是每位民警适应社会发展,做好本职工作的现实需求。

芦佳宇也体会到了这种现实需求。小芦说,如果对某个法律概念是模糊的,穿着警服站在群众面前,心里会觉得发慌。

现在,芦佳宇也在考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我就想做好自己的业务,遇到事情能有理有据地解决,虽然不可能帮到每个人,也要尽最大努力。”

变化就这样一点一滴地发生着。大爷大妈们跟地铁施工项目部工作人员处成熟人了;陈维不用因为人手不够一人兼两职了;轨建支队的年轻面孔越来越多了。

傍晚,我们的采访也结束了。

大家从施工现场驾车出来,路过北京朝阳站。芦佳宇突然问:“壮观吗?这儿建设的时候就是我们负责安全保障的。”

于是我抬头,看到了壮观的朝阳站,我还看到金色阳光落在小芦的侧脸。

文字丨刘丹

来源: 中国警察网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