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申报材料 正文
【社区申报扶贫】广西:幸福新生活“动”

时间:2023-03-26 12:29:27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把“党建+”元素嵌入易地扶贫安置工作中,政府专门成立易地扶贫搬迁管委会,在仫佬家园、凤凰寨、老乡家园等三个安置点推行“党建+民情回单”服务机制,机制运行以来,共办理群众诉求5930多件。

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在易地扶贫安置点,成立党支部和服务站,协调、解决搬迁户入住后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附近安排8.7亩农田建设“微田园”,让搬迁群众“耕有其田”,记住乡愁。

文化赋魂 让群众精神生活更充实

“我们民族的元素都在,很心安。”搬到安置点的搬迁户们,第一眼就爱上了这个民族风情浓郁的“新家”。

以白裤瑶图腾牛为文化主题和设计元素,河池市南丹县里湖瑶乡朵努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加入了瑶族吊脚楼风格设计和瑶族文化元素,并配套建设休闲广场、游方长廊、芦笙场、文化一条街等,让搬迁群众有亲切感。

“咚~咚~嗒,咚~咚~嗒……”伴随着悠扬的鼓声,9月19日,数百名学生随着鼓点,在南丹县王尚小学的文化广场上载歌载舞,热闹非凡。

跳猴鼓舞、陀螺竞技、童声合唱、皮鼓传承……是王尚小学利用课余时间传承民俗文化的规定工作。“我们想让瑶乡的孩子们从小树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厚植家国情怀。”王尚小学校长覃玉先说。

王尚小学是南丹县“千家瑶寨·万户瑶乡”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配套工程。为使白裤瑶脱贫搬迁群众子女能安心入学、放心就读,学校开设了铜鼓、皮鼓、陀螺、民族服饰传承班及朵努同声合唱团等十多个民族文化传承特色课程,既是“留住根”的教育,又可以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学校创编的《瑶童戏鼓》《勤择格拉》等独具民族特色作品,先后登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广西少儿春节联欢晚会等大型舞台,真正让瑶乡文化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百色市把民族传统文化艺术节搬进安置点,以“壮族三月三”传统节日为契机,唱响“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主旋律,拉近搬迁群众间彼此的距离,增强搬迁群众的亲情感、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向搬迁群众发放维护民族团结的倡议书,激发各族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全民共建、共创良好局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助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

(通讯员 尚永江 覃方平 光明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

来源: 光明日报客户端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