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祝福语 正文
朋友赠语 给朋友的文言文赠语…

时间:2023-03-25 00:48:52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周恩来和邓颖超

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中国人民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北京解放军305医院病逝,享年78岁。

在生命的最后两年时间里,周恩来一直是边治疗边工作,工作总是先于治疗。周恩来曾说:“我们这一辈子和这一个时代的人,多付出一点代价,是为后代更好地享受社会主义幸福。 ”

为了这句话,周恩来燃尽了一生,真正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跟随周恩来多年的贴身卫士高振普回忆时说:“周总理没有因为他的病而增加一点休息,也没有因为他的病减少一点工作量。”

高振普还做了一个统计,这个统计是从1974年6月1日周恩来住进解放军305医院,到1976年1月8日病逝。周恩来在最后的587天时间里,约见谈话220次,公开会见外宾65次,开会32次,离开医院看望他人5次。

躺在病床上的周恩来,关心他人是主旋律,尤其是一些生病的人员,他格外关注。李先念后来就说:“管别人的病管得多,管得细。”1975年10月24日,周恩来接受了一次大手术,这次手术后他再也无法下床了。

周恩来在工作(影视场景)

在最后不到两年的生命里,周恩来接受了大小手术13次,到最后他的体重仅61斤。周恩来是一个非常注意仪表的人,他对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也非常严格。周恩来对他们有一个基本要求:服装要整洁,举止端庄,谦虚谨慎,彬彬有礼,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当然,周恩来也留过胡须,抗战时期一度有“美髯公”的称号。然而,在病魔的折磨下,周恩来憔悴不堪,面颊、眼眶都塌陷了,他不愿意把自己的不好形象展现在最亲近的人面前。邓颖超的秘书赵炜无数次进出周恩来办公室,在他的印象中从来没有看过总理办公室有乱糟糟的情形。

不仅如此,周恩来在家中也穿戴整齐,即便是再热的夏天,也坚持穿衬衫,而且从不敞着领口。有一次,周恩来会见外宾时,一名女同志挽着裤腿和袖口就来到现场,结果总理严厉批评她说:“这里不是自己的家里!”

还有一次,几名工作人员因为没有刮胡子,就挨了周恩来多次批评。想象一下,如此注重自己仪表的周恩来,在生命的最后8个月里竟然没有理发刮胡子,这是为何?不是周恩来不愿意,他是不愿意再麻烦他人了,尤其是给他理发的还是一位老朋友。

北京饭店

北京饭店职工朱殿华是周恩来的理发师,他在建国后一直给周恩来理发,两人有20多年的友谊,深受总理的信任。朱殿华,1924年出生于北平,从13岁开始拜师学习理发,16岁时学习正骨推拿。

朱殿华可能没想到,当他在为高超的理发、按摩技巧无处施展发愁时,接到了上级安排他到北京饭店工作的通知。大家都知道,北京饭店在新中国建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开国第一宴”举行的地方。

朱殿华不仅是北京饭店的理发员,还参加了“开国第一宴”的服务工作。朱殿华后来回忆时说:“1949年10月1日那天的晚上,我是和史万春一块负责给代表们服务,我负责端菜,史万春负责给代表们斟酒、布菜。我大哥和他手下的八大金刚都特别能干,他们身手都不凡,都身揣淮扬菜绝技。”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饭店是国家接待、宴请国内外贵宾、举办国务活动的重要场所,它直接由政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来管理。据资料,当时北京饭店除了提供餐饮、住宿、会议等一般性服务外,还有一项特别服务,理发服务。

晚年周恩来

事实上,早在1949年之前北京饭店就设置了理发室,为客人提供理发服务。新中国成立后,鉴于北京饭店的重要性,相关部门保留了理发室,但是对理发师的技术、政治要求都很高。朱殿华能成为理发员,让他骄傲一生。

那时的北京城,传统的理发师根本不会西式理发,也不会剪发和烫发的技术,更别提按摩了。只有北京饭店理发室的几位师傅,他们既能掌握西式理发技术,又会中国古法的按摩推拿,所以无论是中央领导同志,还是北京城内有头有脸的人,都愿意来此理发。

开国大典后,中南海成为党中央办公场所。当时为节省大家时间,政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专门在中南海安排了一位陈姓理发师傅。陈师傅的手艺很好,只是速度比较慢,尤其当给中央领导同志理发时,每次都是小心翼翼,结果耗时很长。

周恩来刚开始也是陈师傅理发,可太慢了,耽误了不少时间。周恩来卫士韩福裕生前就透露了一件事,1950年春的一天,韩福裕陪着周恩来来到中南海理发室理发。周恩来来的不凑巧,理发室内正好一名警卫战士刚坐上椅子。

一张周恩来经典照

这名战士一见到总理来了,准备让周恩来先理。周恩来办事从不搞特殊,这次也不例外,他让这名战士先理发,自己在一旁等待。即便这样,陈师傅仍然花了快一个小时才理完。当轮到周恩来理发时,陈师傅这次花了一个多小时才理完。

这一前一后,意味着周恩来这次理发足足花了两个多小时。周恩来认为这太浪费时间了,自这次理发之后,周恩来尽量给自己刮胡子,头发实在是长了才去理发。这样的习惯持续一段时间后,还是不太方便,尤其随着外事增多,保持良好的仪容接见外宾就非常重要。

周恩来希望能找到一位手脚麻利的理发师傅,很快他得知北京饭店有一位叫朱殿华的师傅,不仅手艺好,而且理发速度快,在北京颇有名气,于是主动找上了门。当时北京饭店理发室有普通室和贵宾室,周恩来直接在普通室理发。

第一次理发后,周恩来对朱殿华的手艺赞不绝口。之后,周恩来在北京饭店理发的次数就越来越多了,而朱殿华也逐渐掌握总理的理发时间和习惯。有时候,朱殿华还会打电话到中南海西花厅,请工作人员转告周恩来,总理该理发了。

周恩来与周秉华(左起)、周秉和、周秉建、周秉宜、周秉德在中南海西花厅

每次来北京饭店理发,遇到人多时,周恩来就跟大家一样,坐在椅子上看报,排队等待。朱殿华和等待理发的同志提议总理先理发,周恩来总是笑着说:“这不都是一样嘛,大家工作都很忙。”

如果工作太忙,周恩来也会让工作人员把朱殿华请到中南海西花厅,到了理发时,周恩来总是先握着他的手说:“老朱,又麻烦你走一趟了。”起初,朱殿华给周恩来理发总是很紧张。有一次,周恩来突然咳嗽了一下,朱殿华一紧张把总理下巴划破了一个口子。

朱殿华很不好意思,连连道歉说:“总理,我工作失误,真的对不起。”周恩来则哈哈大笑,安慰道:“老朱,这怎么能怪你呢?是我不好,我咳嗽时没有跟你打招呼。”周恩来如此平易近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着实让人敬佩。

1971年10月,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加上不久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世界上与我国建交的国家越来越多。这个阶段周恩来的外事活动特别多,几乎每个月都有好几次要到人民大会堂接见外宾。

周恩来和卓别林

周恩来认为自己作为国务院总理,跟外宾们见面,就代表着中国的形象,个人仪表非常重要。每当有重大接见外宾活动,周恩来都会提前来到朱殿华处,让他给自己理发修面(剃胡子)。有时候,周恩来太辛苦了,朱殿华就给他按摩推拿一会。

朱殿华手法到位,运用推、拿、按、摩、捏、搓、拍等手法,按摩一会儿周恩来就睡着了。这是周恩来难得的放松时间,但一般只会睡半个小时,有时可能只有十几分钟。朱殿华确实有一套,每次理发,他都根据周恩来脸部胖瘦、个人气质变化,还根据当时国内外老年男子的流行发型,给总理设计发型。

如此精心给总理理发,周恩来和邓颖超把朱殿华视为好朋友。有时来到西花厅给周恩来理发时,邓颖超经常留下朱殿华一起吃饭,如同家人一般。1974年6月,周恩来病情加重,只能住进医院。刚开始,朱殿华一般每隔20天左右就去医院给周恩来理发。

看到总理身体越来越消瘦,脸上颧骨也逐渐凸起,朱殿华心里很不是滋味。起初,朱殿华还能继续按时跟周恩来理发。时间来到1975年9月的一天,病重的周恩来最后外出来到北京饭店理发。

晚年周恩来在黄浦江上

理发结束后,周恩来提出要跟理发员合影。朱殿华不明白周恩来深意,他指出有不少理发员不在,下次齐了再照吧。此后,周恩来病情恶化,朱殿华也意识到不太正常,他接连几次托人给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说该给总理理发了,每次都没有下文。

工作人员深知朱殿华对总理的尊重,加上周恩来头发也该理了,如果一直不回应,肯定不行。工作人员就小心询问周恩来:“总理,朱师傅托人带了好几次话来要给您理发,要不要打电话让他来?”

周恩来一听,面露痛苦之色,过了很久才说:“老朱给我理了20年的头发,我们彼此间太了解了,现在看我病成这个样子,他会很难受的,还是不要让他来了,谢谢他了。”转眼1976年元旦到了,朱殿华又一次托人带信,想给总理理一理头发、刮刮胡须。

很遗憾,朱殿华还是没有得到回应。就在朱殿华等待通知时,等来的却是周恩来逝世的消息。周恩来逝世中午,遗体转移到北京医院,放到医院太平间。这是周恩来生前的要求之一,去世后让医生对遗体进行解剖,彻底弄清楚膀胱癌的发展和死亡原因,好为以后的医学事业做出一些贡献。

周恩来遗体告别式现场

北京医院副院长韩宗琦负责解剖周恩来遗体,大家揭掉盖在周恩来身上的白床单,看到了总理消瘦的面容和腹部十多处因手术留下的伤疤。遗体解剖报告显示,周恩来身体各个脏器都有癌细胞,可见他在生命最后时刻经历着巨大的病痛。

就在北京医院方面给周恩来解剖时,朱殿华终于接到了电话,让他去北京医院给总理理发。朱殿华带着徒弟立即出发了,到了北京医院已经夜幕已经降临,他万万没想到,再次见到周恩来是在医院的太平间。

周恩来因病魔折磨,脸“脱了形”,这让朱殿华几乎认不出来。多少个日日夜夜,朱殿华希望给周恩来再一次理发,如今愿望实现了,可两人却是阴阳相隔。朱殿华眼泪夺眶而出,放声大哭起来。

过了很久,医生马燕龙提醒朱殿华,这次给周恩来理发非常重要,因为很快要举行遗体告别式。马燕龙还提醒朱殿华和他的徒弟,在给周恩来遗体刮胡子时千万小心,千万不能刮破皮肤,否则就会出现“尸斑”,那将对整容化妆很不利,还告诉他这是邓颖超一再要求的。

周恩来和邓颖超

邓颖超对整容化妆也提出了要求,由于眼眶面颊塌陷厉害,使得两侧颧骨凸出明显,她认为一定要保留一些病容,不能修饰得跟健康人一样,那样不好。所有人都知道,周恩来生前对仪表很重视,而邓颖超的这一特别要求,更体现了两人的真挚感情。

听了马燕龙医生提出的要求,朱殿华手中的刮须刀和剪头发的推子仿佛有千钧,一时楞在原地,泪水止不住流下来。徒弟见到师父如此,就走过去接过刮须刀。可是,徒弟也悲痛到了极点,他怎么也下不了手。

眼看时间一点一点过去,还要布置遗体告别式现场,马燕龙只能再次催促朱殿华。朱殿华走到徒弟身边,再次拿起刮须刀。由于放置周恩来遗体的病床很矮,朱殿华就跪着给周恩来刮胡须。朱殿华每一刀都小心翼翼,每一刀都包含着对周恩来的深深思念。

刮须很成功,周恩来脸上的胡须被刮得干干净净,皮肤没有一点破损,接下来就是理发。一想到这是最后一次给周恩来理发,再也无法听到总理爽朗的笑声和问候声了,朱殿华又一次泪如雨下。

朱殿华给周恩来理好了头发,当他在打扫地上的头发时,悄悄拾起一缕头发放进口袋里,他希望将对周恩来的思念永远保存起来。做完这一切后,看到安详长眠的周恩来时,朱殿华再也无法流出眼泪了,原来他眼泪早已哭干了。

周恩来和邓颖超

此情此景,朱殿华再一次想到了周恩来保护自己的往事。特殊时期,朱殿华的理发工作被取消。一次,周恩来来到北京饭店理发,给他安排了一个不熟悉的理发师。可能是紧张,这个理发师在给周恩来刮胡子时,怎么也刮不好。

周恩来了解情况后,专门找到北京饭店领导谈话,“朱师傅是一位老师傅了,他理发技术很好,年轻人还没有掌握好技术,应该安排他们跟朱师傅多学习一下。”就这样,朱殿华恢复了工作。

当朱殿华给周恩来理发时,工作人员拿来了寿衣,都是周恩来生前穿过的旧衣服。韩殿华很生气,几乎吼了出来:“你们跟着总理这么多年,这是什么意思?你们究竟想干什么?怎么拿旧衣服给总理穿?我自己出钱,行不行?”

面对这番指责,工作人员沉默无言,他们也不想这样,可这是邓大姐的安排。工作人员准备寿衣时,邓颖超明确告诉他们:不要去购买新衣服,你们回西花厅找总理平时最喜欢穿的旧衣服,就可以了。

周恩来和工作人员在一起

工作人员找来找去,绝大多数要不布满补丁,要不不是这个季节该穿的衣服。最后,大家选择了一套周恩来秋天穿的灰色中山装。就是这套中山装,也是很旧的,只不过没有补丁。再加上一件换过袖口和领子的旧衬衣,这就是周恩来的寿衣。

当韩宗琦听了工作人员的解释后,心里万分难受。给周恩来穿寿衣时,韩宗琦留下了总理佩戴了多年的“上海牌”手表和一枚长方形的“为人民服务”的毛主席像章,后来这两件遗物成为了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的陈列品。

由于周恩来病逝时体重不到61斤,而那套旧中山装明显宽松很多,领口大了一圈。韩宗琦没办法,只能把领口在脖子后面用别针别进了一些。朱殿华全程见证了给周恩来穿寿衣,最终大家一起努力,把遗体安放在花丛当中,并覆盖了一面党旗。

深夜时分,邓颖超来了,她看到安眠的周恩来,就对大家说:“我代表恩来谢谢你们了,你们都很辛苦,恩来现在这样很好,遗容得体,我想他九泉之下也会很满意的。”邓颖超说了很多,大家再次泪如雨下。

1月10日上午,周恩来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医院举行。上午是周恩来医疗组人员、工作人员,下午则是中央领导同志。朱殿华那天很早就来到北京医院,邓颖超向朱殿华、韩宗琦等人频频点头表示感谢。

患病中的周恩来

看到多次留下自己在西花厅吃饭的邓颖超,如今满脸憔悴,朱殿华再次泣不成声。朱殿华直到去世前,都一直珍藏着当年悄悄留下的那一缕周恩来头发。或许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它从侧面再一次体现了周恩来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年少时的誓言。其实周恩来还有一句话也很出名,那是他从南开中学毕业准备赴日留学时,给一位同学的赠语,“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67年前,周恩来在中南海怀仁堂作报告:

全国的劳动人民正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英勇奋斗,迅速地改变着我们的祖国的面貌。我们一定可以经过几个五年计划,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工业国家。

周恩来作报告

如今,这一目标已然实现。今年是周恩来逝世45周年,让我们再说一遍: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这一切,如您所愿!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