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名大全 正文
『微信企业名字两个字怎么改』萍两个字微信名字!

时间:2023-03-23 15:40:11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啊,轻点……太痛了!”

电网工人在电塔上干完活后

回到地面

发现安全帽怎么都摘不下来了

干活出的汗凝结成冰

原来

由于气温低

他干活时出的汗

遇到冰冷的安全帽

很快凝结成冰

导致头发和安全帽冻在了一起

同事看到这情况很着急

尝试帮他摘下安全帽

结果疼得他直喊

冒雪在3500米架设电线

这名电网工人叫冯志军

12月17日这天

他和同事在海拔3550米的

四川凉山州甘洛县玉田镇

架设220千伏蓼坪—甘洛南线

靠近山顶的56号塔

是这段线路海拔最高的铁塔

经过前些天狂风暴雪的洗礼

铁塔上覆满了冰凌

当天

又下起了大雪

还伴着大风

大家两个小时一班

轮流上塔作业

15时许

冯志军一组10余人

作为当天最后一班上塔人员

登上了56号塔紧线

冯志军由于年轻、体力好

上塔后被安排在迎风面工作

等冰融化才摘下安全帽

“多亏有安全帽的保护

要不然头皮都被吹掉了”

下塔后

同事看到他安全帽摘不下来

心疼地说

最后

回到山脚下

冯志军头上的冰凌慢慢融化

安全帽才摘了下来

辛苦了

向电网工人致敬

也请一定保护好自己

大雪中,

环卫工辟出一条通畅乘车路,

衣服都被雪打湿了

“老吴,把这边先铲了,上下车的位置,就怕乘客滑倒。”湖北在汉阳区琴台大道龙灯堤车站旁,环卫工人正奋力清理车站积雪,为市民辟出一条通畅乘车路。

大雪纷扬,环卫工冒雪工作。记者王慧纯 摄

“我们4点多就起来了,5点上班时到处都是积雪。8点到龙灯堤车站这里也是一片白,我们现在清理得七七八八了,不会影响市民出行。”汉阳环卫集团三公司琴台二班代班长胡利萍告诉记者,环卫工主要清理高架桥、人行天桥、车站等点位,保障市民安全出行。

大雪纷纷扬扬不停地下,环卫工手中一刻不停。胡利萍和李志明用大扫帚扫雪,力气最大的吴国平将雪铲到车站外的人字沟边,周琴在站台上撒融雪剂。此时一辆铲雪车开过街头,吴国平高兴地指给记者看,“那是我们的车,单位的同事都在街上忙!”

胡利萍的上衣、裤腿、手套都湿了,“我们不能停,停下来很冷。” 记者王慧纯 摄

胡利萍的上衣、裤腿、手套都被雪打湿 ,“我们不能停,停下来很冷。”周琴工作服外套了一件雨衣,脚上套了两个塑料袋,脖子上又缠一条毛巾,虽然穿得臃肿,手上干活还是很麻利。她解释,“雪太大,衣服鞋子都打湿了。一直在铲雪汗流浃背,里面的秋衣也汗湿了,所以垫条毛巾,怕感冒。”又不好意思地笑,“丑是丑了一点。”坚守岗位服务市民,风雪中你们最美。

有一种对劳动者的温暖

叫“低温津贴”,

到底谁享受到了?

近期,全国各地大幅降温。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施行的《最低工资规定》中明确提到“低温津贴”。那么,有多少劳动者真正拿到了这笔津贴呢?

记者调查发现,尽管劳动保障部门出台的相关规定对低温津贴有明确要求,个别省份也制定了相关标准,但在实际中,这些福利只是“纸上权利”,并未落到实处。

国家与地方均有规定,

内蒙古每月不少于230元

记者查阅相关法律规章发现,在劳动法中,有“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的规定;2015年,国家卫计委、人社部等部委公布了修订后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将“低温”列为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

明确提到低温津贴的是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施行的《最低工资规定》: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在剔除中班、夜班、高温、低温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北京、上海、宁夏等地在制定最低工资标准时,也提到了低温津贴。上海市明确规定,低温工作环境下的津贴不作为月最低工资的组成部分,单位应按规定另行支付。

2013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联合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原自治区卫生厅、自治区总工会出台文件,规定了高温高寒岗位津贴支付标准。其中发放高寒岗位补贴的范围是:在零下25摄氏度(含)以下的高寒天气连续作业4小时(含)以上工作岗位的劳动者。根据规定,高寒岗位津贴应按月发放,每月230元。

多数人没听说过,在“中国冷极”连续

户外工作两小时达不到发放标准

记者在黑龙江、北京、安徽、湖北等地调查发现,一些在寒冷环境下工作的劳动者并没有享受过低温津贴,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这种津贴的存在。

十一月中旬,位于黑龙江省的中国北极漠河县最高气温已近零下20摄氏度。王秀龙是中国最北邮局——漠河县邮政局北极村支局的邮递员,已经干了10多个年头。“低温津贴?没听说过!”王秀龙说,“每年12月下旬到1月上旬,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最高气温在零下30摄氏度以下。”

那么,在那些有标准的地方情况如何?记者采访了解到,尽管标准已出台3年多,但由于种种原因,内蒙古真正发放高寒岗位津贴的情况还比较少,因为在零下25摄氏度(含)以下的室外连续作业4小时(含)的情况并不多。

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素称“中国冷极”。根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表示,当地冬季气候条件恶劣,一线环卫工人上午、下午连续工作时间一般2个多小时,尚未达到发放津贴的标准。

记者调查发现,环卫工、快递员等户外劳动者,一般会发放御寒衣物。北京近期最低气温已在零下10摄氏度以下,从事环卫工作3年多的王师傅表示,没听说过低温津贴,“还有这种好事?我们从没领到过。”

记者拨打北京市人社局服务热线,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对高温津贴有规定,但对于低温津贴还没有明确规定。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相关部门出台过相关规定或通知,但这些规定既无强制力,也无细化的标准,如果用人单位不主动,规定形同虚设。

劳动保护需“冷热”兼顾,

执行标准应细化

武汉、哈尔滨等地人社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对于低温津贴,国家并未出台统一明确的政策,只是在最低工资规定中提及,用人单位津贴发放无据,监管部门执法无规。

北京市人大代表、通州区园林绿化局局长禹学河在年初的北京市两会上表示,在极端严寒天气下,包括园林绿化、环卫、交警等行业的一线职工,都需要在户外坚持工作,为这些行业的职工发放低温津贴很有必要。

山东京鲁律师事务所主任郝纪勇长期关注劳动者权益保护,他认为,国家应进行低温津贴的基本制度设计,再由相关省份进行细化,制定地方性法规或规章制度。

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盖志毅建议,对于已经制定出台的高寒岗位津贴标准,有关部门应加强调研,从促进政策落实角度对有关标准进行改进,并加大劳动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低温津贴

为何年年呼吁却年年“遇冷”?

媒体呼吁法治“解冻”

随着多地气温骤降,低温津贴的话题再次受到关注。低温津贴是用人单位给予低温作业劳动者的法定劳动津贴,由于关于低温津贴的规定散见于国家和各地的政策规定或标准中,缺乏专门性文件进行明确,这笔津贴年年呼吁,却年年“遇冷”,难以让符合条件的户外劳动者普遍受益。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人们对于低温的职业危害缺乏足够重视。低温作业对人体的危害是逐渐显现的,不像高温中暑立竿见影,容易被人们忽视。还有不少企业认为,给职工发放棉大衣、手套等冬季劳保用品就是落实了低温福利。另一方面,低温津贴在一些地方和场合停留在概念层面,缺乏具体规定和实施细则。据专家介绍,目前除了在《最低工资规定》中有所涉及外,国家层面对于低温津贴没有统一明确的政策。

缺乏强有力、可操作的规定,低温津贴也就难免形同虚设。出于节约人力成本的考虑,不少用人单位并不会主动给职工发低温津贴。“法无明文不可为”,劳动监察部门很难进行强有力的监督,而劳动者在争取低温作业权益保障时,也时常陷入窘境。此前有媒体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查询发现,涉及“低温作业”的仅有11个省或直辖市的47份判决,判决结果往往是劳动者的低温津贴诉求被驳回,缺乏强制性法律规定是法院不予支持的主要原因。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先从国家法律和政策层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才能推动低温津贴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去年10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出台《哈尔滨市寒冷季节室外劳动保护规定》,成为全国首部明确低温津贴发放条件、金额标准的地方性法规。期待今后能有更多地方加快立法步伐,明确发放标准,加强执法监督,让低温津贴真正惠及广大劳动者。有关方面也应积极探索低温津贴的顶层设计,指导各地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制度,完善措施,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综合来源:电网头条、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长江日报、新华社、北青报)

来源: 工人日报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