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为明开设了香港朗文英语特色课程

制作青花瓷纸挂盘

羊城晚报记者 叶志垚 通讯员 龚笛

“安全的安字怎么理解?上面一个宝盖头,下面一个女字,女孩子要待在家里才安全。为什么呢?那就要从古代的抢婚制说起了……”北大附中为明广州实验学校小学部龙主任介绍学部的特色文化课程时,说:“我们学校一直主张温情教育,教育孩子不能依靠冰冷的分数,孩子的成长一定要靠情感来滋润。”据她介绍,小学部计划花三年时间主攻传统文化的传承,从学生古诗词的积累入手,以经典作品引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做到文化传承的落实,同时更要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

“一言不合就吟诗”

经过学校层层筛选,五年级的尤良穗同学代表学校参加了为明教育集团首届启明诗会,参赛的10所学校里每所学校选派4名学生。尤良穗表示,以前觉得背诗十分枯燥,体会不到诗词的内涵。但经过老师系统的讲解和自己查阅资料后,感觉古代诗人和现代人很多体会是能互通的。“通过这次诗会,古诗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比如看见了杨柳和清澈的湖水,大家就会情不自禁一起吟诵‘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她觉得,每天生活在诗词的氛围里非常有趣。

同样来自五年级的钟文杰同学也是这次诗会的成员,他表示,在大量的诗词阅读之后,自己突然进入了古诗词的氛围中,平时与小伙伴交流,诗句脱口而出。“在武汉看到一间图书馆的名字叫‘凌烟阁’,我们四个就一起背‘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据他所说,现在大家“一言不合就吟诗”,诗词好像变成了大家沟通的桥梁。“常常是我说一句诗,你来体会我现在的心情。大家并不会感到麻烦,反而觉得很有意思。”钟文杰说。

吟诗,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

学生是如何自发地把吟诗当成生活中的一部分?诗会总教练褚老师介绍,学校有开设诗词相关的课程,学生每学期有20-30首古诗的积累。除了课堂上的渗透,还有许多传统节日相关的主题活动,“在重要的节日、相对应的节气时,学校都会推一首诗,让全体学生学习。这样长期积累下来,学生古诗词的积累量远超于要求的180首。”比如清明节时,五年级开展了“清明情”诗词大会。“落实传统文化,不只是从诗词方面入手,还有诗词背后的这些文化,实际上是一条线串起来的。”

此外,学校每周都会开设一节经典文化课,讲古诗词、三字经、论语等等。包括在课堂组织的语言都是用诗词交流,“老师说一首诗的上句,学生对下句,而不是以‘大家安静’、‘同学们坐好’这些语言来组织课堂,整个课堂充满诗意。”

“大榕树”特色课程,总有一项适合你

北大为明小学部十分重视识字教学,特别注重汉字文化在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渗透,因为从汉字文化入手,让孩子真正理解汉字的起源,能拉近孩子与汉字的距离。低年级开展的阅读学习主要是绘本阅读,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中高年级会组织读书会,如曹文轩的作品推荐会、鲁迅的读书报告会等等。学生在一边读书一边讨论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良好的阅读方法,也加深了阅读印象和感受。

在数学的教学上,学校注重课本知识与生活的相结合,让孩子自主设计图画,从自己动手中体会知识,把概念具象化。龙主任表示,每年的数学节系列活动、数学思维训练等受到学生们的热捧,学生们拼七巧板、玩魔方,甚至引发了全年级的“魔方”风潮。“我们在课内外活动中,主张学生自己动手,培养他们爱思考的好习惯”。

英语特色课程也是北大为明小学部的主打课程之一。学校的英语教学引进了香港朗文课程。疯狂英语口语操、英语节系列活动、外教课程等等也会穿插到英语学科教学中。课堂上采取的是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我们认为,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真正能够思考。”龙主任说。

学校每周开设两节公共选修课,以艺体类为主。如美术类有漫画、青花瓷纸挂盘、艺术纹样、传统团扇、马勺脸谱等等,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专注能力;体育类有低年级的武术课程、中高年级的跆拳道课程以及各种主题的体育节活动,如以模拟阅兵式的形式,让学生对活动内容有更深层次的感受;音乐类有钢琴课、合唱课、葫芦丝、舞蹈等,这些课程是全校普及的,学校会安排每个年级进行学习,能够锤炼学生的意志力。

发展个性,更要涵养人格

北大为明学校是一所十二年一贯制的寄宿学校,关于学生住校选择,龙主任表示:“我们会根据家庭实际的情况进行建议。”如果学生家住得比较近,家庭对教育的认知度比较高,可以选择走读;但如果学生在家里不能做到规律作息,还是建议选择住校,由学校引领会更好。“还有一种现象,有些学生在学校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强,但是一回到家,家长就不让做家务。”龙主任说,学校主张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这是孩子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学校为每个班都会配备一名生活老师,专门开设了生活指导课,教学生洗澡、叠被子、整理衣服、缝纽扣等等,帮助孩子学习生活技能。开学的第一个月还会安排高年级的学生做志愿者,家庭式地帮扶一年级的学弟学妹,帮助他们掌握技能。“这样既能让高年级学生获得帮助他人的成就感,又能让低年级学生在学校产生心理依靠,从而建立校园的情感链”。

此外,学校每年都会举办生活技能大赛,比如拌沙拉、包饺子、茶艺插花、生活物品整理等,正月十五老师还会带着学生们一起包元宵。“发展个性,更要涵养人格,生活技能的掌握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阶段,孩子对家务劳动的兴趣比较浓厚,所以学校会要求他们每周回家都要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他们承担这份家庭责任。“只有懂得承担,他才会考虑别人。我们为孩子设计的这些课程和要求,一定是为他们的未来奠基的。”龙主任如是说。

校园故事

“有事情就找姜妈妈”

姜老师是学校三年级6班的班主任,作为一名母亲,她处理班级问题都是从妈妈的角度进行思考,进而逐一解决。每接手一个新班,她晚上都要忙到10点多才下班回家。

“我要确保每个孩子都睡了,逐一发短信给家长让他们放心。”但她认为,刚入学的前两周,家长并不适合来学校探视孩子,“因为孩子一旦见到家长就会变得脆弱,依赖情绪就会迸发出来。”所以她狠下心来要求前两周不允许家长来探视,告诉孩子们有什么事情就找“姜妈妈”。

姜老师认为,孩子刚入学的时候班主任把每件小事做好了,家长对老师信任了,以后遇到什么困难都会比较好解决。“信其师,信其道。只有老师跟家长的心连在一起,一切为孩子更好地成长,才能牵起学校与家庭的纽带。”姜老师表示,虽然很辛苦,但是被孩子们依赖和被家长们信任的幸福感是无与伦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