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发卡朋友圈文案——手工发卡朋友圈文案
微信横空出世后,媒体开始出现,文案一词开始反复提及,很多公众号和社交媒体用爆款文件吸引了无数流量,引起了银行的羡慕。
羡慕的同时,向他们取经才是王道。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所有自媒体的基本“文案”,学习如何打造银行人自己的文案。
文案常见的4大误区
大家经常听到“文案”这个词,原意是摆文件、书籍的桌子,后来引申为从事文字工作的人或者岗位。但当前这个信息高速化传递的时代,广告行业将“文案”这个词的语义缩小化,现在大部分指“广告文案”。无论是一张图片上面配的文字,还是一段视频上的语言内容,还是一首歌的歌词等等,这些背后都需要文案的支持。
大部分银行,在进入社交媒体时代之后,仍然保持了传统媒体的广告文案特色。比如报纸、杂志、电视,甚至传统互联网门户网站。这些媒体的特征是篇幅有限,阅读范围延伸边际有限,而且易于留存,所以这些在传统媒体上的特征,已经不符合社交媒体时代的阅读习惯。但是银行暂时还不能适应,仍在采取如下错误的做法:
1.“钢铁直”
找不到女朋友的低情商男,叫“钢铁直男”。银行的文案就像钢铁直男一样直。一些推文还没打开,广告的“气味”却已经夺门而出。没有任何铺垫,没有套交情,没有拉关系,上来就是生硬的广告。
2.拉清单
有人说,产品和服务宣传要将功能清楚,所以市面上就出了很多“说明书式”文案。一串长长的清单,把所有功能都说了一遍,还觉得不过瘾,恨不得把操作手册都放在上面。这种拉清单式的文案,基本没有人愿意看。
3.“吹牛皮”
前面说了两个字“爆款”,一些网络热词、一些火星文,这些只是文案上面的皮毛。重点是,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是否能配得上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在文案的角度,很多网络热词的本意是有重要的所指,并不是拿来就能用的,也成为中国新汉语的发展转化特色。
4.不恰当
当然银行也会在文案中拿一些故事和实例,但有很多事例都是不严谨经不起考究的。比如:某银行苏大强办白金信用卡的文案。很容易就让人产生误解:一个三无退休老人,可以办白金信用卡么?对白金信用卡客户来说,他们觉得:我沦落到跟苏大强一个层次了么?
以上种种,给客户一种“看完银行的文案没感觉”的认知。开头吸不住人,中间不产生共鸣,就造成了结尾没有办法很好的实现客户转化。
优秀文案必备的5要素
文案最简单的应用就是公众号推文,所以,银行如果羡慕互联网企业不用网点、不用员工,靠APP和社交媒体各种推送,就吸引了这么多客户,最省事的就是在文案上下功夫。为了解决上面这些问题,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互联网文案的一些基本逻辑,主要分成以下五个部分:
1.一惊一乍的题
从阅读习惯来说,互联网文案,标题很重要,不像传统媒体,正文就在标题下面,互联网上标题不点开是看不到正文的。所以,几乎标题就是互联网文案引流的全部。近期备受国家新闻监管部门诟病和打击的“标题党”,说的就是那类:很吸引人的标题,带上文不符实的内容。但也从侧面说明了标题的重要。互联网文案标题要注意“一惊一乍”,二者必取其一。
① 一惊
一惊是要做到震动客户,让他产生惊讶。最简单的做法就是,量变产生质变。数字在标题上,具有更加醒目的作用,如果这个数字超过常理,或者存在不断增量的概念,那么就能产生震动效果。
② 一乍
如果不能做到“惊”客户,就要做到“乍”客户,也就是让客户产生悬疑。通过问题式或者诱发问题的标题,让客户产生疑问,愿意继续点开标题观看。
曾经有一个笑话,正好说明什么是“一惊一乍”的题:一个报童在街上卖报纸,高声叫卖“号外号外,惊天诈骗案(一惊),惊天诈骗案,被骗人数超过232人,买份报纸去看看吧。”路人一听,立马掏钱买了一份报纸,这个报童又喊“号外号外,惊天诈骗案,惊天诈骗案,被骗人数超过233人(一乍),买份报纸去看看吧。”
2.因果循环的头
客户看标题是看一眼,大概是0.5秒-3秒。那么点开文案之后,看正文的选择时间是3-15秒,只够看文头。所以很多优秀的文案会精心打造好文头。短则一句话,长则一段话,文头的作用就是逐渐引向主题。在这里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因果循环”。
①种什么因
找到近期的聚焦事件、热门话题、社会动态,成为“因”,用来引出主要的话题。比如开门红期间的热词是“过年”;这两个月的热点是《都挺好》;也有可能什么人说一句金句,就点亮了我们的思路。
②结什么果
然后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找个目标,也就是结个“果”。这些果不能直接体现在产品上,要通过场景和情景来激发需求。
比如我们不能说,过年(因)你去买衣服吧(果)。而是要说,过年(因),女孩子要漂漂亮亮走亲戚(果)。不管这个因和果之间是正逻辑还是伪逻辑,我们只要能让大家觉得有道理就行。
3.“吉凶未卜的肚”
文头之后,进入主要内容,特征就是“吉凶未卜”。我们常说理念传输,简而言之都是两句话:现在有多惨,未来有多美好。“现在有多惨”直接揭示人的焦虑,“未来有多美好”告诉你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以及实现之后的状态。这种落差感,是非常容易促进新的思想和变化的产生,比如一笔业务成交、一种理念的植入、甚至被洗脑。这个过程需要关注两种情形。
①从凶到平
第一种情形是消除负面影响,也就是扭转有多惨的局面。最常见的一句话就是“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比如一张国际信用卡的文案:
“在国外念书的时候,每个月最后几天,总要与方便面为伍,生活费不够也不好意思问家里要。可是现在不同了,我持主卡、妈妈持副卡,XXX国际信用卡将我们时刻连接在一起,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饿肚子了!”
②从平到吉
第二种情况是引领未来,描述一个美好的明天。把上面那个句式换一下就是“我再也不用担心妈妈……”还是这个国际卡的文案:
“我毕业参加工作了,送妈妈去周游世界,享受以前欠下的美好。妈妈持副卡、我持主卡,XXX国际信用卡让工作忙碌的我能时刻陪伴在妈妈身边。”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只是通过两段文字,就描述出了产品最主要的功能,而不是列一个产品功能清单。
4.踏踏实实的底
前面的因果循环、吉凶未卜,告诉了你一个茫然的未来和悲催的现在。那最后要做的事情,就是告诉客户,你的“确定性”,你的产品和服务如何能让客户获得“稳稳的幸福”,做一个踏踏实实的底。
①数据做底
用一些客观的数据做底是个很好的办法,这让文案更有真实性和临场感。当然,其中重点要解决的是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如何让客户感受到数据的真实性。第二个是如何让客户看懂数据。
②对比做底
有宣传的地方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对比,所以对比在文案中也经常使用。对比的要点在哪里呢?第一是要有优势,第二是不吹牛,具体怎么办?就是做到有优势说清楚,没优势做第二。
上面两种做底的方法比较生硬,缺乏人情味,那么后两种做底的方法则更容易让客户接受。其中用一个具体的例子做底是非常容易的让客户感同身受。最常见的就是保险公司的人说“一旦我出了意外就可以……”
④榜样做底
什么是榜样?就是“先驱者”在你前面的尝试,拿来给你做一个参考,一般来说由于客户的私密性,银行可不能说真实的案例,通常是用“我们家XXX也买了……”,这是平凡的榜样。当然,有另一种强大的榜样,可以是流量明星、领域达人、意见专家等等,他们用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社会形象给客户带来了“确定性”。
5.光明正大的款
文案的落款很重要,就像同样是广告词,不同的人在电视上说出来,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因此,不同的文案,其落款也要有所变化。
①关系型落款
落款的“关系”指的是消费者与文案落款的关系紧密程度,这种关系,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特别容易被提取出来,并付诸应用。这种落款关系怎么体现?比如一条裙子的图片,男朋友推送给你的,你一定会点开看看,你爸推送给你的则未必;
一个口红的色卡,闺蜜推荐的就比老妈推荐的更靠谱。这就是关系特征。银行业又是一个典型的“刺猬关系”行业,太紧了怕扎,太远了怕冷。只有恰当的关系尺度,相互之间的银行业务推送才能够有足够的效果。其中最重要的是两种关系:
一是关系虽然很紧密,但是相互之间没有利益关联,适合由内向外。糟糕的是,银行经营的主要产品都是围绕货币的,与钱有关系的事情,就很少有“没有利益关联”的情况。
二是关系虽然不太紧密,但是站在同一阵营,这种关系适合由外向内。最常见的,就是一群客户堵着柜台抱怨银行效率太低了。反过来银行的应用启发就是,在平台中塑造客户的参与感,让客户提供文案,或者让客户署名。同时,银行员工自身也可以将自己积极融入到与客户统一阵营的概念中。
②特征型落款
特征型落款,是落款人代表一类特征。这种特征可以是以年龄区分,比如中青老年;可以是职业区分,比如学生、老师、医生、警察;可以是地域区分北上广深还是西北高原;爱好区分登山健身还是琴棋书画……这种落款,特别适合精心打造的场景和故事。
③品牌型落款
品牌,自身就具有客户聚合力和可信度。所以,难的不是落一个品牌的款,而在于怎么立起一个品牌。在银行文案落款中能用的品牌一般是两种:
一是银行品牌。传统银行业是一个无差异品牌,近年来,逐渐地有少数银行分化出特色品牌,但仍然不明显。未来则需要很多差异化服务的银行品牌,比如“服务于平凡百姓”的台湾大众银行、“立足于社区服务”的安快银行、“振兴乡村”的厦门农商行……没有差异化,光靠积累信用形成的银行品牌效应正在不断弱化。这种有特征的银行品牌,同类客户就会自动归属。
二是个人品牌。“小刘理财”“定投女王”“私募王子”等等这些名头曾经风靡一时,他们都是传统银行塑造出来的以单一产品为核心的个人品牌。到如今,为了要引发客户需求,为了要向前延伸到客户的消费场景,为了要建立与客户的共同立场和客户信赖,未来银行更需要“孤独的优惠美食嘉”、“环游地球37/80天的卡吧司机”、“18岁万物皆可盘老年人俱乐部”这样的新个人品牌。
长期持续的文案落款,有利于形成一种品牌形象。银行小,整体品牌能产生更专业的特征;银行大,则要允许多元化的个人品牌丰富银行品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