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c晚a朋友圈文案〕早中晚朋友圈文案?
你好,菜谱雷克斯又来了。
这段时间上海的传染病令人胆战心惊,但我完全不担心。一爆炸,我就喜欢隔离大礼包14天,所以整个小区都被封锁了,哪里也去不了。
在家办公(摸鱼)的我,倒是有了许多时间来看看行业的动向,平时没时间试用的一大堆产品也开始用起来,比如以前早上匆匆忙忙用一瓶精华就出门,现在也可以精挑细选,有种皇帝翻牌子的感觉。
但要说自己的习惯,那还是首选经典的早C晚A流程,像维C和维A这种久经考验的战士,如果皮肤耐受度不错,那用着很快就能看到效果,这早C晚A的风潮也就是这么起来的。
放错图了,应该是这个:
由于早C晚A仔细地讲会非常复杂,我们就一个一个来,今天就先说一下这早C里面的维C好了。虽然维C和它的兄弟姐妹非常多,但这么多衍生物最后都要转化成原型维C来起作用,因此把原型维C搞明白,其他的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一般来说,我们都认为维C是抗氧化的,这是因为在人体中,存在很重要的“非酶体系抗氧化循环”,它们的作用就是抵抗环境或者细胞自己产生的自由基,相当于就是内部的防御部队。
而在那么多成分里面,维C在皮肤中的含量远高于谷胱甘肽、维E、辅酶Q10等,但随着年龄的增加或者环境压力的变化,它都会减少,选择它加入到护肤品中,一点毛病都没有。
而我们说的抗氧化,实际上只是一种策略,自由基可以干的坏事儿很多,比如让皮肤产生炎症因子、促进黑色素产生、降解胶原蛋白等等,只要把它们给扼杀在摇篮里,那皮肤的很多问题都可以顺带搞定。
这也就是为什么维C相关的功效非常丰富的原因,过去几十年的研究表明,它可以抗老,也能美白,用它祛痘抗炎也完全没问题。把维C用好,就算只有它一个成分,可能也比那些几千块的贵妇霜效果好。
虽然维C那么管用,水溶性也不错,但真的要把它做成稳定的配方就很难了,如果只是把水+维C粉末溶解的话,放在常温下几天可能就变黄降解,更不要说经过高温或者长途运输,妥妥的变成酱油色,完全没办法用在脸上。
所以维C类的精华,第一步就是把它给稳定住。
四大金刚
那谁把维C给用好了呢,这就得把最早在化妆品里面使用维C的“四大金刚”品牌——仙丽施、Obagi、欧玛、修丽可给拿出来说说了。
当大家还在把维C当作保健品塞到嘴里的时候,它们在30年前就已经做出了很厉害的维C产品,更夸张的是,这些配方到现在都没怎么变,真是和茅台酒一样,越陈越香——还可以卖得特别贵。
比如维C的鼻祖仙丽施,听起来就很上古,没错,Obagi、欧玛、修丽可多多少少都和仙丽施有关系,这些品牌的创始人曾经都给仙丽施服务过,然后在维C配方的功效和稳定性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仙丽施的经典产品,现在依然是这三支,浓度分别是7.5%、10%、17.5%,核心组合是原型维C+乙酰基酪氨酸+硫酸锌,从1988年申请第一份专利之后就没怎么改动。
仙丽施这几支产品的特点,就在于它们的超级优秀的肤感,以及在抗老方面的临床效果。
由于使用了比较特殊的乙酰基酪氨酸+硫酸锌来稳定维C,配方中的多元醇含量很少,肤感超级清爽,而且在1999年的时候就已经做出了很出色的淡纹紧致结果,所以在后期的宣传中,仙丽施一直是以抗老维C精华来宣传自家精华的。
至于Obagi和修丽可这一对冤家,早些时候我也说过它们的故事。
修丽可当然在前期的研究方面更胜一筹,比如Pinnell教授的那篇经典论文,证明了维C的最佳的pH值(小于3.5)、最佳含量(15%-20%)和透皮吸收的情况,另外像维E、阿魏酸等帮助维C起效的研究,也来自于它们。
品牌形象方面修丽可确实挺服气的,这么多年依赖欧莱雅的强大营销实力,修丽可已经把自己标榜成为国内的“抗氧化权威”,三支维C精华(CF、SCF和CE)针对不同的肤质和功效,把贵妇抗氧化的需求给拿捏得妥妥的。
Obagi这边,也是有自己的独门技术。
一方面,它们家的维C肤感做得确实比修丽可要清爽一些,另一方面,它们家在稳定性和透皮吸收方面也做了不少研究。
当年Obagi的20%维C精华和修丽可的20%维C精华对比过,不论是3个月的稳定性,还是透皮吸收度都要比修丽可高不少,直接发表了会议论文,也没看修丽可有什么反击,大概就是认命了。
另外,Obagi在国内的策略也是用价格取胜,虽然名气没修丽可响,可人家也是美国知名药妆品牌,卖得还比修丽可便宜,这一点修丽可确实也没辙。
四大金刚里面最后一个登场的,就是相对默默无闻的欧玛了。
可能是欧玛的橄榄凝胶太出名的缘故,大家忘记了欧玛也是有自己的维C专利组合(维C+硫酸锌+植物黄酮)的,可惜由于国内维C竞争太激烈,欧玛也没有力推,所以这支产品在国内的表现,只能用平平无奇来形容。
国内维C的崛起
说完了这几个维C的四大金刚,该说说国货产品了。
由于维C本身本没有什么专利的限制,原料成分也极为低廉(看看维C药片就知道了),国内的品牌看到之后,心里肯定会想:维C而已,凭啥那些进口品牌卖那么贵,来做几个平替不好吗?于是各种国产维C精华也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了。
国产的维C精华,基本不会像四大金刚一样前期投入太多的研发精力来搞这种稳定性和透皮的专利配方,但是国产品牌的优势是灵活度高,通过包装形式、搭配成分等变化,同样可以做出优秀的产品,价格甚至能做到国外的十分之一,大家用着也挺好。
比如平价之王的John Jeff,就有两支不错的维C精华。
10%的这一支采用即开即用的形式,搭配了传明酸来增强美白的效果,容量减少到12ml,维C粉末是分舱存放的,配方根本不需要考虑维C的稳定性,短期内能用完(不要超过两周),倒也无所谓(要求别太高,才50块钱……)。
后来它们家的这支15%的维C也挺好玩,尽管是滴管瓶的形式,维C浓度也很高,但是很创新地用了水油双层的办法来隔绝水溶液里面的维C和氧气的接触,从而也提高了稳定性,而且上层的油脂很丝滑,也减少了维C的粘腻感。
同样利用创新包装设计的,还有春日来信的这款三体维C精华(10%浓度)。
早些年,春日来信还是采用正常的真空泵来储存维C,并且试图降低pH(pH=2左右)来加强稳定性,但对肤质的耐受度很高,如今它们直接用双舱次抛的形式,比起国外那些傻乎乎用滴管瓶的老家伙们要先进很多了。
这双舱,就是把油脂和超细的维C粉末放在一个舱,水溶液放在另一个舱。
由于维C在油脂中是悬浮的,没有水分+隔绝氧气,所以也不会氧化。使用的时候两个舱混合,维C会迅速溶于水溶液里面(有多元醇和促渗透剂),一次一片,根本不存在什么维C变黄的事情。
整体的配方逻辑也很强,比如用维E和阿魏酸增强维C的抗氧化效果,再加上麦角硫因、葡糖基芦丁和白藜芦醇提高皮肤的抗氧化循环能力,还有维C“加速器“——榆绿木提取物帮忙,肤感清爽不油腻,中国制造果然不同凡响。
要说分舱的技术,可不只有John Jeff和春日来信,其他的品牌也纷纷开始做不同形式的产品,毕竟分舱对于储存维C来说真是一个最方便的方式。
国货之光珀莱雅以及新锐新品安修泽和鲜即,都是其中不错的代表。
比如珀莱雅今年的新品——保龄球橘瓶,用的就是安瓶+分仓的形式,使用的时候才把维C粉和精华混合,基本上一次或者两次都能用完。
除了12.5%的原型维C,这支产品还有麦角硫因和谷胱甘肽来模拟人体的抗氧化循环系统,另外美白的成分如丁基间苯二酚、海水仙提取物和雏菊花提取物构成了美白的全通路,说它是维C抗氧化精华是有点小看珀莱雅的实力了,分明是抗氧化+美白一起上。由于省去了传统的多元醇,肤感就变得水感十足。
安修泽的这款维C同样是分舱,不过它和John Jeff一样没有采用成本很高的次抛,而是用5ml的小瓶子来解决维C储存的难题,一周就能用完,也没有太多的风险。
里面的维C浓度高达20%,搭配的也是经典的维E以及阿魏酸,精华中依旧用了传统的多元醇来促渗透,所以依然有一丢丢油润。
鲜即这个品牌,去年刚面世,主打新鲜配方的理念,它们家的分舱次抛为了环保,用片剂的形式代替了塑料瓶,使用的时候把下层的液体挤到上面的粉末舱,还会发出piupiu的声音,因此取名piupiu精华,一下子就形象了起来。
为了让溶解的速度更快,上层的维C粉是冻干形式,成本要高许多,搭配的是抗糖化的肌肽以及花青素,都是提亮的一把好手。基底精华这边是无水配方,用二裂酵母发酵液、玫瑰花水、泛醇等替代,同样成本不菲,不得不说现在大家真是够舍得花钱啊!
看多了用特殊包装来稳定维C的国货,再来看两支古典风格的产品——惜玥和Lakelab。它们的策略应该还是和四大金刚对齐,使用最经典的配方,保留原汁原味。
惜玥的这一支维C做得更加极致一点,15%的原型维C用的是乙氧基二甘醇这个溶剂来代替水,所以整体配方的水含量并不高,然后搭配维E以及酸橙果提取物抗氧化。
配方看起来没有那么花哨,不过它们家测试做了不少,比如在稳定性层面,直接对标的是就是刚刚说的几大金刚,高温加速条件下基本上没有太多区别。
而在透皮吸收这边,惜玥也斗胆测试了一下,比刚刚说的某金刚还稍稍好一点,价格是人家的十分之一都不到,这性价比是没准了。
Lakelab这边同样是15%的原型维C,搭配维E和阿魏酸,然后还有一个抗氧化的新秀【葡糖基芦丁】的加入,让整体的抗氧化能力再提高了一个台阶。
稳定维C的方法,依然也是多元醇加上低pH,因此耐受皮相对合适。
其实不管是惜玥还是Lakelab,用经典配方做出来的产品,多元醇等溶剂的含量会高一点,肤感偏油润,如果是干皮还是能接受,油皮在刚开始用的时候确实会不习惯,想想人家修丽可也是差不多的肤感,心里也平衡了许多。
总之,原型维C是成分党们绕不开的一到坎,也是早C晚A的核心奥义,还没有试过的同学就有点落伍啦,以后见面应该逢人就问:您早C了吗?
但如何把原型维C的功效发挥好,再适当减少它弊端(肤感、稳定性等),各家都有不同的看家本领。不论是经典的四大金刚,还是层不出穷的国货品牌,能把维C给驾驭好,这个牌子就挺稳的,说了那么产品,有大伙儿中意的吗?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