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书店
《奇葩说》变量傅首尔最近在一个节目《春日迟迟再出发》中提到,在自己儿子柳多乐的生日邀请了很多人来帮忙庆祝,结果儿子是& amp# 039;不喜欢受到过分的关注& amp# 039;说了。
之后,儿子发朋友圈感谢陪伴在身边的人,唯独没有提到傅首尔和老刘,还屏蔽了父母。
这一行为让傅首尔震撼的同时,也觉得是自信心的摧毁,没想到这种亲子问题也会出现在自己身上。
关于子女屏蔽父母朋友圈现象,腾讯之前曾经做过调查并发布过《朋友圈年度亲情白皮书》:
有52%的子女对父母屏蔽了自己的朋友圈,而主要原因是不希望父母瞎担心、自己的行为父母无法理解、担心父母的反对等等。
很多家长开始焦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们慢慢的都长大了,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不再是过去那个事事与父母倾诉、征求父母意见的小宝宝。
孩子变得有主见,想要有自己的空间,有自己想做的事情,虽和父母居住在一起,但是却渐渐变得陌生起来,让很多父母感到心酸。
但其实,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每一个孩子在青春期,都有自己的小秘密。
家长,要正确对待这一现象。
家长越靠近,孩子越逃离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针对人际交往关系和个体空间需求的不同,划分了四种不同的社交距离,分别是:公共距离、社交距离、个人距离、亲密距离。
举个例子,爱德华·霍尔博士对亲密距离定义为15-44厘米,当一个陌生人和我们的距离在15-44厘米这个区间内时,就会引起我们的不适,我们也会在下意识中和别人保持一定距离,寻求心理上的舒适感。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自己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他们需要一个相对独立的生理和心理空间。
当家长一味的想要超过,孩子心理上的安全距离时。孩子很容易感到不适应,心中也会有着一道与家长保持距离的防护线,来寻求自己心理上的舒适感。
所以,大人跟孩子之间要保持安全距离。
如果,大人强迫性的靠近,那么只会适得其反。尤其,当孩子处于青春期时这份距离会更加明显。这个时候,家长要学会与孩子沟通,而不是逼迫。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上的分化和独立,心理上的分化和独立也随之开始了。
而心理上的独立和分化,是拥有独立人格的前提。是孩子拥有独立人格的一个表征。
爱孩子的同时,也要给孩子空间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隐私,孩子也不例外。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生活领域、知识、情感都逐渐丰富起来,自我意识、自尊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原先无所顾忌敞开的心扉也会随之渐渐关闭起来。
但是,很多父母却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孩子正在长大,忽略了孩子也会有自己的秘密,总认为自己是孩子的父母,可以自由地进入孩子的世界,可以随意闯入孩子的“隐私地带”。
他们甚至对孩子进行粗暴的干涉,如私拆孩子的信件,监听电话,偷看日记等。
有时候,父母过于“无微不至”的爱,会让孩子感到窒息。
湖南卫视播出的一档综艺节目《我家那小子》,有一期节目邀请到朱雨辰。
节目中朱雨辰的母亲,十年如一日为儿子煲梨汤,做家务,将整个人生都奉献给了儿子,让朱雨辰感到窒息,30几岁的大男人,竟然蜷缩在狗窝中失声痛哭,让人感慨万分。
朱雨辰的母亲说,她没有自我,没有自己的生活,她是用整个生命对待自己的儿子。
她说,如果她心情能好,那她能活一百岁。而她的心情来源于她的孩子。
父母爱孩子的同时,要尊重孩子有自己的空间和隐私。
之前,看过这样一个事件:
一个女孩,曾在日记中写下自己对异性同学倾慕的话,其实这只是青春期发育的正常反应,并非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
可是她的母亲偷看以后,不仅不认为自己偷看女儿日记记不对,反而激烈地责骂女儿,并且把这件事情反馈给老师。
最后,导致女孩一气之下服用安眠药自杀,让人心痛。
很多父母或许会觉得,孩子长大了不愿意跟自己分享自己的小秘密,是自己教育上的缺失。
并非如此。
孩子进入青春期,叛逆期难免会有自己的小秘密。这个过程中,父母应争取孩子的信任,使孩子主动、自愿地披露心中隐私。
在未经孩子允许的情况下,私自翻看孩子的日记和信件等,这样很容易惹恼孩子,会使孩子对你失去信任。
成长中,孩子需要有自己的生活,需要属于自己的空间,作为父母没有办法参与孩子人生的每一个过程,每一段时光。
能做的就是,尊重和允许孩子有自己的小秘密。
不要怪孩子屏蔽你的朋友圈,要学会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多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给孩子足够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