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QQ这个老古董,为何仍未被淘汰?

在互联网时代有着一个非常特别的现象---马太效应。它形容一种极为让人无奈的发展趋势,拥有丰厚资源的人总能获得更多的资源,而资源贫瘠的人则会遭受更为惨痛的资源损失。

这个现象也和《道德经》所说的那句话如出一辙: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就在于,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深度和覆盖的广度已经达到了无所不在的程度,而又鉴于互联网产品的边际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下载也只是将代码复制一下),因此但凡你家产品在综合方面比竞品优异一丢丢,那你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可不是多一丢丢,而是几乎能够通吃整个行业。

可以说马太效应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底色,尤其到了移动互联网阶段,强者恒强的现象就更是越发显著。

但也不是没有例外,就比如说这期的主角“QQ”。

这是一款诞生于1999年的产品,而那时候的互联网也才刚刚在国内萌芽,在某种意义上来说,QQ已然是一款“古典互联网”产品。

它虽曾在PC时代一统整个互联网的社交领域,但也很应该在历经日新月异的新产品的冲击,以及在移动互联网的变革之下,成为一款只能活跃在历史名目的存在,也只能留待白发苍苍的老年人在给孙儿叙说往昔的时候成为一段历史的注脚。

然而后来的事情我们都一清二楚。QQ不仅没有衰落,相反还在21世纪第三个十年的当下成为能够和微信并驾齐驱的社交软件的老二,并将其余的挑战者远远抛离。

依据数据显示,如今QQ的月活跃用户依然保持8亿以上,而更有意思的是,那一群如今在互联网最具争议也是最具活力的Z世代们居然都扎堆到了QQ这款古典互联网产品之上。

说好的喜新厌旧呢?说好的年轻人不屑于使用老古董呢?怎么在现实看到的境况却如此不同呢?

想要解释这个魔幻的现象,那就不得不结合上细分人群和发展机遇这两个点来详细说明了。

02.从被抛弃,到被年轻人追捧

对互联网发展历史有所了解的朋友,应该知道微信的崛起离不开互联网从PC到移动的转变。

彼时市场亟待一款轻量级的应用来满足突然涌现的数以亿计的用户(其中包括了很多对互联网和PC不熟悉的人群)的社交需求,但很显然经过10多年发展并已经变得无比臃肿的QQ是不再合适了。

取而代之的则是在发布之初仅有添加好友、发送文字、图片消息、导入通讯录等几个基础功能的微信(语音和朋友圈是之后才添加的),而依托于当时旺盛的社交需求以及腾讯的导流,微信也就在一众竞品中脱颖而出(如雷军的米聊,它曾一度领先微信,但在3.0版本后就被远远甩开了),成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绝对的王者。

正是因为互联网从PC到移动的转变(用罗永浩的一句话来形容:这就是所谓的平台革命),微信方才有了取代QQ的可能性。

而在随后的多年时间中,迫于微信手持的牢固关系链,这款应用也就享受到了马太效应的加持,让所有的同类竞品都走向了灭亡(如2021年初宣布停运的米聊)。

如果你是2014年-2017年的应届毕业生,那应该对当年在职场面试时的鄙视链记忆犹新:联系方式务必填手机和微信,邮箱也务必避开QQ邮箱,否则你将会给面试官烙下不成熟的印记。

可以说,在前几年微信得益于越发巩固的移动关系链以及来自职场规范的加持,从而也就获得了一面倒的碾压优势,在舆论场上甚至能够听到“QQ已经没有人用”的说辞。

不过时间终究证明了QQ强韧的生命力,哪怕现在的年轻人也“被迫”使用上了微信,但他们更多的也只是将微信当作家庭和工作联系的工具,真正的娱乐和爱好都还得通过QQ来实现。

为什么有了微信还不够,非得再多加一个QQ?而且那群最踊跃尝试新玩物的年轻人,为何会扎堆到QQ这个老古董呢?

其实原因也并不复杂,一句“败也萧何,成也萧何”就足以概括,而落到具体的体验上方,则是这两个方面。

一个是在2010年后的大几年光景中微信确实呈现出了燎原之势,但奈何长久以来微信也只给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社交,似乎有意回避将微信带向臃肿的QQ方向。

便捷高效对于商务人士来说自然是值得追捧的,但对于年轻一代来说就未免有点儿无趣了。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与其说社交软件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工具,还不如说是一个兴趣社区。

他们热衷于尝试和发明各种玩法,如扩列、语C、黑话等等,同时也会要求平台能够提供相辅相成的功能。

如上要求自然不是微信能够给予的,相反那个已经经过20多年沉淀的QQ却是轻而易举就能满足的。

如更高效的群组管理能力(群成员等级、管理员禁言等),也如能够展示个性的QQ秀、厘米秀和QQ空间等,而这些功能在充分展示个性之余,也能够通过不同程度的消费和会员充值来实现炫耀的目的,而后者也是年轻人文化中必不可少的存在。

同时,为了满足年轻人的玩乐需求,QQ在后续也增加了诸如表情弹射、一起写、一起派对等花样功能。

哪怕是微信同款的“拍一拍”,来到QQ也会走上花里胡哨的方向(还有VIP专属功能)。

当然,你或许还会说微信碍于受众人群追求轻量化的原因,所以不可能冒然加入到功能的军备竞赛中去,但为什么就得回归到QQ呢?为什么就不能是腾讯帝国之外的产品坐上社交二把手呢?

其实原因也离不开“运气”二字。就在2010年后的那几年微信摧枯拉朽的时间中,尚处中小学阶段的00后是几乎没有手机这东西的,他们的网络娱乐也大多需要通过PC来实现。

与此同时,得益于QQ早已成为PC标配软件的原因,于是在学校电脑课的台式机中也都默认安装着QQ,而这也使得这群在当时没有手机(或不方便用手机),但依然拥有旺盛社交需求的年轻人们迫不及待地进入到QQ的世界中去(也可以说那时候的互联网大厂都扎堆到移动互联网的用户争夺,已经战略性放弃PC了)。

而在随后就是QQ花里胡哨的功能满足,以及年轻人们的社交关系在QQ中沉淀,并成为外部软件不再可能击破的壁垒的故事了。

那QQ究竟有多受年轻人欢迎呢?依据2019年发布的《00后在QQ:2019年后用户社交行为数据报告》,QQ会员有一半是00后开通的,而说说上的内容也有67%是来自00后的。

03. 最后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结果,没有了年轻人对花里胡哨的社交功能的追求,以及没有QQ在早年来的沉淀,那如今的企鹅也就很有可能要错失对年轻人群体的社交统治。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只要我们知道这样一家依靠“得年轻人得天下”理念成长起来的社交帝国,也依然借QQ这款老古董紧握住了通往未来的船票那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