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说:“别人骂你一句,你回骂他一句,这叫吵架。别人夸赞你一句,你回一句赞美,这叫社交。”
每个人都渴望被认可,赞美之于人心,如阳光之于万物。
打动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善意的赞许。
会夸人,是一个人最顶级的情商。
前几天,朋友小艾发了条朋友圈,晒自己周末和男友去踏青的照片,还放上男友情人节送她的口红。
图里的她眉飞色舞,笑脸盈盈。
评论区清一色好评,有人夸她“气色好”,也有人称赞她们“郎才女貌”。
可过了会,一位共同好友却评论道:“原来你男朋友个子这么矮啊,情人节就送一个口红,这也太拿不出手了吧。”
这句话在一众评论里,显得十分扎眼。
过了会再去看,小艾已经默默删掉了那条朋友圈,就当一切都没发生过。
后来私下跟小艾提起这事,她摊摊手,表示已经习惯了。
这位所谓的共同好友,说话素来刻薄。也正因为此,大家都和她保持着距离。
你说什么样的话,就是什么样的人。
嘲讽别人的幸福,只会显出自己的浅薄。
见不得别人好,是一种病。
逞一时口舌之快,来寻求内心平衡,损人又不利己;
靠一味讽刺别人,却断了自己后路,终究得不偿失。
那些恶言恶语,犹如一把尖刀,不是插在别人身上,就是插进自己心里。
真正有格局的人,深知“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习惯为别人喝彩。
唯有如此,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活得通透的人,看什么都顺眼;
自私狭隘的人,总是过分挑剔。
一个人看到的东西,就是自己内心的投射。
妹妹大学毕业后,因为囊中羞涩,选择和同事合租。
刚住进去时,她总跟我抱怨同事有多奇葩,要么做完饭满地狼藉,要么洗完澡很少收拾。
可因为大家都在一个公司,低头不见抬头见,又不好意思撕破脸。
有一次听她说完后,我反问她:“难道这个同事什么优点都没有吗?”
妹妹想了下,跟我说:“其实她还是蛮厉害的,上周烧水时突然跳闸了,我不知道怎么办,多亏她及时报修。”
过了会,她又说道:“还有一次,我忘带钥匙了,她特意从公司给我送过来。”
同一个人,用不同的眼光去看,瞬间不一样了。
很多时候,我们会对身边的人吹毛求疵。
可如果一味盯着别人的缺点,生活自然一地鸡毛。
只有看到对方的优点,才能相处舒服。
朋友间如此,爱人间亦如此。
在电影《莫娣》中,莫娣天生残废,刚和丈夫在一起时,丈夫嫌弃她干活不利落,连桌子都收拾不干净。
莫娣也不满丈夫脾气暴躁,有一次甚至气得要走。
不过,在朝夕相处中,他们渐渐发现了对方身上的闪光点。
莫娣的乐观和善良感染着丈夫,丈夫也欣赏起莫娣的绘画天赋,两人在小屋里相拥舞蹈。
就像《多赞美两句会怎样》一书中所写:“从心灵上去赞美自己的爱人,才能触动双方爱情的灵魂。”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越优秀的人,越容易看到别人的好。
赞其长,避其短,是最容易博得人心的方式。
这么做,既可以点亮别人的生活,又可以让自己更愉悦。
往后余生,希望我们都能放下偏见,学会由衷地赞美别人。
在最近热播的《创造营2021》中,评委老师一改往期毒舌形象,金句频出。
屈柏宇和刘聪评级考核时,一开口就跑调了。
宁静点评时,没有急着否定,而是先夸赞一番:“他俩很默契,屈柏宇第一句就跑调,但刘聪第二句又能找回来。只要有一个人不准,另一个人就能唱准,实在是太厉害了。”
宁静既要指出问题,又怕伤害到学员的自尊心。
所以,她采用了这种委婉的说话方式,拐着弯告诉学员哪里不对,被网友称赞为高情商。
同样,邓超在看完学员表演后,也说道:“你是上镜的榜样,反例就是我这样的。”
简单一句自嘲,巧妙地抬捧了学员。
虽然学员的表演难免有些不足,但评委中肯的评价,如同黑夜中的火光,给了他们前进的动力。
能说话是本能,会夸人是本事。
《增广贤文》有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这样润物无声的教诲,远比疾言厉色的训斥更有效。
与人善言,暖如骄阳;
伤人之言,如芒刺背。
说一句话,不过一两分钟的事,但却会在很多年后仍旧影响着对方。
微博上有网友分享自己的经历,说自己高三时压力大到一度崩溃。
没想到,竟有一位老师夸自己“很有潜力”。
几十年过去了,她依然记得那个老师。
不过,也有网友吐槽说:“整牙前被别人说不要张嘴笑,导致现在还不敢在别人面前笑。”
口能吐芬芳,也能吐蒺藜。
嘴下留德,是一种高级的善良;
把握方寸,是一种难得的智慧。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性上的最深企图之一,就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
会夸人的人,懂得把别人放在心上,时刻照顾别人的感受。
他们不会口出狂言,让别人难堪,也不会妄自菲薄,让别人不适。
静水流深,人贵谦逊。
他们会在一言一语中,放低自己的姿态,让别人感受到关心和尊重。
人与人之间,不过一场以心换心。
学会欣赏别人,别人才会欣赏你。
会夸人,不需要多么高超的说话技巧。
比技巧更重要的,是真诚。
在人际交往中,真心实意,赤诚以待,你就赢了。
作者 | 林希言,公众号:希言说成长。
图片 |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