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描写老师的语句“描写老师的语句开头段

时间:2022-12-13 04:35:58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 AMP;# 039;师傅,所以传导课也解开了疑惑。

"我是幸运的,在我的求学生涯中,遇到了一位又一位的好老师,黄娥老师就是他们当中的一位。她热爱教学,爱护学生,带给我太多的感动与鼓舞……

————题记

第二排(从前往后)左三为黄老师

01

黄娥老师是我的小学启蒙老师,也是我初中时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可是如今,她已离开我们将近二十二年了。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感觉黄老师并没有走远,脑海里浮现的都是她讲课时的样子。

三年前的一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黄老师面带微笑站在讲台上给我们上课,她板书时的粉笔在黑板上浮过,留下一阵阵"沙沙沙"的声音……这场景是那样清晰,真真切切就好像刚刚发生过一样。

第二天,我给班长王斌打了电话,当我把昨晚做梦的事讲给他听时,他先是一怔,半响才说:"黄老师已经去世很多年了。"

前排左二为黄老师

02

初次见到黄老师,是在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

有一天早上的语文课,上课的钟声(那时我们学校没有电铃,而是人工敲打挂在一棵老榆树上的那口钟)刚刚敲过,教室的门开了,我们看见一位怀了孕挺着大肚子的女老师朝着讲台走去,走到讲台后,她微笑着面对大家作了自我介绍,然后说:"这段时间就由我来教你们的语文课。"

我们这才知道,之前教我们语文的张序兰老师请假了,学校就安排了黄老师给我们代课。

说来也怪,在和黄老师相处的一个多月里,我们这些调皮的男孩子们竟然没有怎么惹她生气,课堂上大家的纪律都还好,基本上都能安心听讲,这不会是因为我们怕再调皮捣蛋,会影响到她肚子里的宝宝而收敛了许多吧!

短暂的相处,让我们和黄老师之间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以至于分别了几年之后,在初中二年级的教室里再次相遇时,我们彼此都有一种莫名的激动!

03

初二上学期一开学报到缴费时,先是听说我们的教室从原来的平房搬到了楼房,接着又听说班主任也换成了我们熟悉的黄老师。

打扫完新教室,领了新书之后,黄老师组织大家召开了一次班会。

多年没有见过面的黄老师,还是和我印象中的一样——齐耳的短发,干练利落。讲台上的黄老师环顾了一下座位上的我们,开始了她的开场白:

"很高兴认识大家,从今天开始,语文课就由我来教,也是你们的班主任,你们当中的一部分我以前教过,希望从现在开始,大家用心学习,把课上好。"

熟悉的声音,简短有力的一段话,直到今天我依然记得,黄老师,您可知道,您的这番话让我感到无比的温暖和激动,再次相遇,或许这就是我们师生间的一种缘份吧!

开学后不久,大概是在9月下旬,一年一度七到十天的义务秋收劳动开始了。

秋收季节,劳动力急缺,大田里种的小麦、油菜和高粱等农作物大都是用康拜因来收割,过后再雇人净收(就是将倒伏在地上,康拜因收割不上的农作物再人工收割起来),可是,如果成片的包谷也用康拜因收割,包谷的浪费量就会很大,所以大多都是人工来掰,各农场主每到这个时候就会从学校调用大批学生进入到田间地头掰包谷。

学校把承包下来的包谷地按班级划分了任务,每个班级多少行,黄老师根据班级领取的行数分到了每个组,组又细分到个人。

这里种植的每块包谷地一般都很大,面积小点的都有几百亩,大的有近千亩,我们称之为"条田",一眼望去根本看不到头,条田的两边或四周往往都会种植几排防风林。地里一行行笔直站立的包谷杆,俨然布下了一个巨大的"步兵方阵",再看每一株包谷杆上的包谷棒子,有的已经耷拉着脑袋,重重地垂了下来;有的则是依旧高傲地挺立着,等待着主人的召唤。秋风吹来,包谷杆上叶片与叶片间相互碰撞摩擦,发出一阵阵"悉悉索索"的声音,远远地听上去就好像人们挤在一处交头接耳地说些什么……

包谷种植户早已提前雇了人,在条田横向每隔一百米左右掰掉十来行包谷后砍倒,形成一条三米宽左右的横行道,方便堆垛和车辆运输;在条田纵向每隔十行再掰掉三、四行包谷后砍倒,形成一条一米宽左右的纵行道,这个纵行道很长,就需要我们自己负责开辟,种植户就不管了,我们所背的背篓装满包谷后就可以就近倒在这个纵行道里,堆成一个个小堆,等最后所有的包谷都掰完了,大家再返回来一起堆成一个个大堆,方便装袋等后续工作。

黄老师安排好每个组每个人的任务后也跟着我们一块掰,掰包谷需要把包裹在包谷棒子上的层层叶子皮剥去,再将它从包谷杆上掰下来,看似这样简单的动作,操作起来却是有技巧的:右手用包谷签子从包谷棒子末梢的"胡须"正中间插进去,左右手顺带着把叶子皮末梢一起往下拽,就把叶子皮剥掉了,再掰下来扔到背着的背篓里,扔的力度和方向全凭自己掌握,用力大了或是方向不对就会扔到背篓外面,再转身弯腰去捡,就会费事又浪费时间。我们一般都会戴上手套,但如果没有包谷签子就会比较费劲而且速度会慢下来。

黄老师需要抽出时间对我们掰过的地方进行检查,包谷地里行走很不方便,一片片宽大的包谷杆叶伸出很长,经常会划碰在脸上、额头上,因为人的走动,使得落在叶片上的灰尘开始在眼前相对狭小封闭的空间内飞舞,瞬间感到呼吸困难,虽然戴上口罩会好些,可是又闷得很,特别是在太阳高照的大热天,再加上一行行两米左右高的包谷杆顶上,摇曳摆动的天花又会时不时地把花粉抖落在脖子里,又扎又痒非常难受。就是这样,黄老师在各行中间来回穿梭检查,了解我们的进度,每当途中遇到正在掰包谷的我们,她都要关切地问问我们累不累,如果累了就让我们休息一会再掰,当她看到有的同学没有包谷签子,就会把她的拿给同学用,哪位同学忘戴手套了,她就把自己的手套脱下来递给同学。

中午到饭点休息的时候,黄老师就一个组一个组地招呼大家到地头,最后班长点人数,看谁还没有出来就安排同学去找。午饭就是每个人从家里带的饭,有的还带了水果、西红柿,水壶和水杯也是必不可少的,学校也会用车拉来好几个大的开水桶,可以去接开水,黄老师常把她从家里带来的水果招呼大家来吃,我们也会互相分享各自带的水果,三三两两的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之前的劳累似乎早已烟消云散了……

04

黄老师讲课非常认真,经常会就所学的课文给我们讲做人的道理。

比如周敦颐的《爱莲说》,篇幅虽然不长,但内涵却很深,托物言志,以莲喻人,文中的名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达了作者不追名逐利,依然保持真、善、美的生活态度。黄老师引导我们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希望将来的我们,在步入社会以后都能有自己的思考,都能保持自己做人最基本的底线。

这篇《爱莲说》是要求背诵的,当天上午学习完的这篇课文,下午放学回家前必须会背,不然不可以回家,这是黄老师对所有需要背诵的课文作的统一要求。有时黄老师会坐在教室的后排空位上,谁会背了就到她跟前背诵;有时她也会安排最先背出课文的陈明媛、姚艺、王旭等同学作为各大组的课文背诵负责人,我们每个人就都到所在组的负责人那里背诵。

05

我们这一届初中是三个平行班,黄老师带我们一班,同时还教二班的语文课,三班的语文则是萧丽华老师教的。

黄老师认真讲课,课后也花费大量的时间用来备课。那个时候,平时复习测试卷没有现成的印刷卷,都是黄老师一笔笔在蜡纸上刻出来再油印后分发给大家的。我曾帮着教历史的宋世杰老师刻录过复习卷,知道刻录和油印卷子的不易,黄老师刻录的试卷字体清晰,流畅自然,保持着她以往的钢笔字风格,这不知道需要多少次刻录实践、花费多长时间才达到这样的效果啊。

黄老师一心扑在教学上,有时忙不开的时候,她会在中午或是下午放学后,托班上的陈明媛、姚艺、马江燕等几个女同学临时照看一下她的女儿小雪,小雪那个时候才七岁多,很可爱的样子,有时我们几个男同学也会上前逗她玩。

06

初二下学期开学后没多久,黄老师将每周的两节自习课腾出一节来教书法,作为毛笔书法习字课。她说,字如其人,写有一手好字,也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这堂增加的毛笔书法课是黄老师独创的,在当时全校整个初中和高中部是仅有的,我们班也成了唯一一个在中学阶段开设了毛笔书法课的班级。

黄老师没有强制要求大家必须买字帖,但是得要准备几本大字本。上课时,她用教学用的木制三角板在黑板上画好米字格,然后用粉笔描出毛笔书法字,让我们照着黑板上的字来临摹练习,米字格内字的间架结构、横竖撇捺的行文风格她都努力认真的讲,这样的书法教学课我还是第一次见,也着实体现了她的良苦用心。我在黄老师规定的练字页数完成了以后,就拿出家里带来的《毛笔古诗字帖》继续练习,所以我的习字量会比别的同学要多一些,每当大字本发下来时,就会看到黄老师对我写的所有大字都进行了认真地批阅,她在写得好的字或某个笔划上用红笔画个小红圈,以示鼓励。

后来,尽管由于中考的升学压力,黄老师只给我们教了一个学期的毛笔书法课,可是,我用毛笔习字的习惯却一直坚持了下来……

07

一天,在上语文课的课间休息时分,黄老师走到我的桌前,轻声对我说:"下午放学后来我办公室一趟。"听后我应声点点头,心里却忐忑不安:是我考试没考好?可最近也没有考试啊,那会是什么事呢……就这样,我一直心神不宁地挨到下午放学。

我走进了教学楼旁边的两层办公小楼,这是栋修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楼,狭长的过道内光线昏暗,黄老师的办公室就在一楼中间靠北。

"报告!"我的声音在这寂静的楼道里显得格外响亮。

"进来!"办公室里传来黄老师的声音。

推开门,黄老师正伏案批改作业,见我进来,她放下手中的笔,招呼我坐在她的对面。

这时,她从书桌右下角的柜子里拿出了一摞新的笔记本和她没有用完的教案本,递给我说:"这些你都拿去,做笔记可以用得上,就不用再去买了。"此时此刻,我鼻子一酸,感动不已,这是自我上学以来第二位老师以这种温暖的方式帮助我(之前这样帮助我的是教小学语文兼班主任的张序兰老师),我连声谢过黄老师。

黄老师了解我家的困境,全单位仅有两家特困户,我家就是其中的一户。病退后的爸爸,终究还是放弃了他热爱的会计、出纳和文教工作,也放弃了成为一名出色的书法家、画家、摄影家和工程师的梦想,开始了他自谋出路的艰辛历程。就这样,不挂任何"家"的名誉头衔,却比一些头顶各种光环的人水平都要高的爸爸,在寒风刺骨的冬日里,摆着摊位卖着豆芽……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是在黄老师送我的笔记本上做着课堂笔记,不论过去了多少年,只要一想起这一幕场景,带给我的依旧是满满的感动……

后来,我家搬了几次家,不无可惜和遗憾的是,黄老师送我的其中一本红皮笔记本,却怎么也找不到了,但她在那本笔记本的扉页里,为我题写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这句箴言,却永远刻在了我的心里,它与高中语文陈稼辛老师送我的一幅"淡泊宁静"一起,成了我一生的座右铭。

  08

初三下学期刚开学,我们听说教数学的刘伟老师要换成别的老师,大家都不愿意,因为刘老师的数学课讲得非常好,我们都喜欢听他的课,另外,这个学期是初中阶段最关键的,若再换成别的老师来教,那可能还要适应一段时间,更何况换来的老师教的怎么样我们都一无所知。黄老师的想法和我们一样,她不同意在这个时候换老师,多次到学校教务处和领导那据理力争,可最后还是无果。黄老师在班里跟我们讲,如果我们学生直接向学校提出诉求,或许还会有转机。

班长王斌以及李萍、陈明媛等几位班干部与学校交涉,可学校还是不同意我们的诉求,大家义愤填膺,围在一起商量后决定罢课。

第二天一早到了学校,大家都按原先计划好的,走读的男生去男生宿舍,女生去女生宿舍,我与在路上遇到的另外几个男生径直去了桑利民的男生宿舍,我们进了宿舍之后立即忙了起来,先是将门栓插上,想想不保险,又一起把宿舍里的两张大条桌顶在了门背后,拉上了南北几个窗户的窗帘,而距离教学楼几百米远的这个北窗恰好正对着教学楼的出入口。这个时候,我为我们的做法忽然感到一种莫名的刺激和兴奋……

上课铃声响了,我掀开窗帘的一角,开始悄悄观望,这时,教我们英语的苗锦燕老师手拿教案本走进了教学楼,她这是要去我们班,因为前两节课是英语课,没一会儿,就又看见她拿着教案本从教学楼里出来了,很显然教室里没有人,我不知道在她推开教室门的那一刻,她会是什么表情,我只是心里在想:苗老师啊,我们并不是针对你的。一会儿苗老师走远了,消失在我的视线里……

不知道过了多久,班长王斌那边传来消息,学校终于答应我们的诉求,不换数学老师了,我们开心地鼓起了掌,胜利了!那一刻,我似乎感觉我们好伟大,我们争取了本属于我们自己的权益!不得不说,学校是在其决定与学生意愿相背的情况下选择了退让,顺应了民意,这是很不容易的。

后来,我们才知道,黄老师一直顶着学校巨大的压力,甚至有可能被扣罚绩效的风险,可是,我们的黄老师,在学生前途和学校权威面前,她选择了前者,如果没有她的努力与支持,我们将会在关键的学期里错过一位优秀的数学老师,也将会改写我们这个班大多数同学们在人生第一次大考——中考时的命运。

  09

我们升入高中后,黄老师开始从新的初一年级开始带课,就没有再教我们了,可是弟弟又在黄老师带的班里学习,这样我又能时常在弟弟带回来的作业本里看到她批改作业留下的熟悉笔迹!

记得高三的一次模拟考试,在阶梯教室的考场里,黄老师担任监考工作,她分发试卷,强调考试纪律,我好像又回到了黄老师的班级里……

答卷过程中,黄老师像往常监考一样,会时不时地转到我的侧后面看我答题,她是想了解我的题目做得怎么样,知识掌握的牢不牢,可那个时候,我确实有很多题不会做,当时真想找个地缝能钻进去啊!

后来,我到别的学校补习去了,就再没见到过黄老师,之后,黄老师被调到了伊宁市八中,再后来听妈妈说,黄老师生了重病,住进了医院。2000年1月5日,备受病痛折磨的黄老师,带着太多的遗憾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她当时还未成年的女儿,也离开了永远爱着她的学生们。

黄老师,这么好的一位老师,就这样匆匆走了,很多年后,我才从陈明媛那里了解到:黄老师在她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已被无情的病魔摧残得异常消瘦,想想真让人难受和心痛。

多少年来,黄老师总会时不时地出现在我的梦境里,而梦醒时分,记忆和思念又将我拉回到与黄老师相处的那段日子。我想把这段时光用文字记录下来,永久珍藏。

【写给黄老师女儿小雪的话】

小雪:你好!

不知道你是否能看到这段文字,在怀念黄老师即你妈妈的同时,我想到了你,那时你还小,乖巧、懂事又非常可爱的样子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

黄老师的英年早逝,使你失去了一位好妈妈,也使我们永远失去了一位好老师。

从此,还在求学的你,开始独自面对生活的种种,开心也好,难过也罢,需要你勇敢地扛起生活的担子,实属不易。

生活的路,如能一帆风顺,当然最好,如果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也希望你永远不要气馁,多给自己信心和鼓励。

祝你健康,生活开心!

江南飞叶

2022.1.25

注:文中图片除了集体照和最后一张外,其余均来自网络,仅向摄影者致谢!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