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长途跋涉的造句)长途跋涉造句简单…

时间:2022-12-09 23:33:26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黄庭坚洗了淹死气道。

黄庭坚书法。资料图片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一生多劫,却坚韧不拔,勤耕诗书,颇有成就,为士林楷模,备受历代文人雅士尊崇。 据可查的历史资料记载,黄庭坚曾先后五次来到北宋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与开封结下了不解之缘。

黄庭坚(公元1045年~公元1105年),字鲁直,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进士,卒于崇宁四年。黄庭坚生前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尤长于诗,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且工于书法,黄庭坚书法独树一格,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年幼聪慧 名震乡里

黄庭坚从小生长在文学气氛浓厚的书香家庭。其父黄庶为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进士,仕不得志,遂刻意于文词,作诗学杜甫,有《伐檀集》传世。舅父李常也是一位诗人兼藏书家。黄庭坚深受家庭艺术氛围的熏陶,自幼聪明过人,喜欢读书,黄庭坚5岁时就能背诵五经,7岁作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算尽不如君”。宋皇公式四年(公元1052年),8岁的黄庭坚作诗送人赴举:“万里云程着祖鞭,送君归去玉阶前,若问旧时黄庭坚,谪在人间今八年”,语惊四座。教他的先生听说后,自愧不如,留下一书信,不辞而去。从此,黄庭坚名震乡里。

嘉佑三年(公元1058年),其父黄庶在康州(今广东省德庆县)任上逝世。父亲去世后,黄庭坚便跟随着他的舅父李常读书。有一天,李常随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向黄庭坚提问,令人出乎意料的是黄庭坚对答如流,李常大为惊异。

身居高位 竭尽孝诚

父亲去世后,年幼的黄庭坚不得不挑起了家庭重担。黄庭坚是一位大孝子,其父亲去世后,他挑起了照顾母亲、弟弟的重任。黄庭坚还夜以继日努力学习,因为他明白,只有学习应士,考取功名,才能改善家里的生活。

嘉佑八年,黄庭坚首次参加省试,未中。英宗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黄庭坚再次参加省试。做了一首以“野无遗贤”命题的诗歌,主考官李洵读到黄庭坚答题中的两句“渭水空藏月,傅岩深锁烟”时,情不自禁鼓掌赞赏,称黄庭坚这个人不仅以文理科取胜,他的诗词造诣更深。第二年春天,23岁的黄庭坚再到汴京参加礼部考试,登第三甲进士,初任余干县主簿,后调汝州叶县(今河南省叶县)县尉,途中写了一首《冲雪宿新寨不乐》诗:“县北县南河日了,又来新寨解征鞍。山衔斗柄三星没,雪共月明千里寒。小吏有时须束带,故入频问不休官,江南长尽梢云所,归及春风斩竿竿。”抒发走向仕途,对小吏生涯郁郁不乐的心情。

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黄庭坚参加四京学官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认为,他有才能,留他继续任教,在北京度过了7年。7年中,他致力于诗歌创作,在艺术技巧上有较大的提高。苏轼看到他的诗文,称赞超凡绝尘,卓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由于黄庭坚的诗文精彩,名声传遍四方。

元丰三年,黄庭坚入京改官,赴任吉州太和县(今江西省太和县)知县。黄庭坚在开封作诗《汴岸置酒赠黄十七》:“吾宗端居丛百忧,长歌劝之肯出游。黄流不解公式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初平群羊置莫问,叔度千顷醉即休。谁倚柁楼吹玉笛,斗杓寒挂屋山头。”像这样以纪实方式描述奇伟的自然景观及人在江湖的感受的诗篇,在赴太和县知县途中就有近20首。

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和的方式治理该县,赢得老百姓喜爱。

黄庭坚后任神宗实录检讨官。 宋元公式元年(公元1086年),哲宗即位,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宋元公式二年(公元1087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神宗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

黄庭坚性情至孝,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据史料记载,黄庭坚在京师开封做官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母亲去世前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衣不解带照顾母亲。母亲死后,他建房子在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

元公式年间,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同游于苏轼门下。这一时期,黄庭坚经常和苏轼坐在一起谈诗说书,是他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

苦难岁月 坚贞不屈

宋绍圣初年(公元1094年),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此时,章敦、蔡卞与其党羽认为,黄庭坚的《神宗实录》多为诬陷,不少为不实之词,从实录里摘录了千余条材料,罗织其“诋毁先帝神宗”的罪名。黄庭坚在《神宗实录》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盘问黄庭坚,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对所有盘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后移至戎州(今四川宜宾)。

对此,黄庭坚像没事一样,毫不介意。被贬黔州的命令下达,家人痛哭流涕。因为黔州地处四川东南,接近贵州,极其荒僻贫穷,而且还必须途经险峻的三峡,长途跋涉,九死一生。但黄庭坚却倒头睡去,鼾声大作,其旷达的胸怀令人佩服。

黄庭坚在四川生活了6年,这是他一生中的苦难岁月,但由于当地州官和百姓的关怀照顾,黄庭坚壮志犹存,坚贞不屈,且诗情未减。他对当时黔州彭水十分流行的民歌《竹枝词》特别欣赏,以至入迷,他创作《竹枝词》:“撑崖拄谷蝮蛇愁,入箐攀天猿掉头。鬼门关外莫言远,五十三驿是皇州”,以抒忠君之志。他曾在一幅《蚁蝶图》上题诗,对朝中当权者予以揭露和嘲讽。这幅《蚁蝶图》被人携带入京,在相国寺市场上出售,被蔡京发现,他看了画上的题诗,勃然大怒,打算伺机予以严惩,终因朝中有人说话而不了了之。

黄庭坚常游乐于山水之间与民同乐同醉,建堂讲学,与人论经文,深得大众喜爱,令人敬仰。他在彭水期间,本来病魔缠身,粗衣素食,表面如农夫,闲暇之时“扶杖逍遥林麓水泉之间”,而实际上却古道热肠,但凡有门生来求学请教,便又“尚习未改”,讲学不倦。他特意将在涪州所刻法帖运到彭水,让好学者临习。

为官清廉 不畏权贵

黄庭坚仕途坎坷,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元符元年,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受部员外郎召用,他都上表推辞身患旧疾无法胜任,请求当一个地方官,后来被朝廷任命为太平州(今安徽省当涂县)知州。谁知,崇宁元年,徽宗亲政,蔡京擅权,他上任9天就被罢免。宋崇宁二年,又以“幸灾谤国”之罪除名羁管宜州。只身到达宜州后,黄庭坚居无定所,只得向老百姓租房,又遭无理官吏刁难,竟租不到房子。他搬进宜州唯一的寺庙居住,可因为寺庙是皇家专用,又被驱赶出来。崇宁四年,黄庭坚搬到了州城小南门的戍楼里。戍楼是守城的望楼,狭小、潮湿、闷热,但黄庭坚照样读书赋诗、写词唱歌、写字画画。最终,黄庭坚凄凉地死在了这个戍楼里。

黄庭坚为官清廉,从来不收受贿赂,更不畏惧权贵。但是,就因为这种为官准则,为他的为官之路设下了很多障碍,让他的仕途坎坷不断。生活的坎坷使黄庭坚早已厌倦了官场的险恶变迁,他把自己的情感和自己的抱负都寄情于诗文和山水之中,在诗文上获得了极大成功,可谓“诗书双绝”。

黄庭坚擅文章、诗词。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 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与苏轼并称“苏黄”。词与秦观齐名,然词风流宕豪迈,接近苏轼,有《山谷词》。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派宗师和领袖,诗派成员大多受黄庭坚的影响,作诗风格以吟咏书斋生活为主。他重视文字的推敲技巧,提出诗的“句中眼” 即后人所说的“诗眼”,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绿”字,就是通过文字锤炼而来。他注重修辞造句,常常故意打破诗歌的平仄格律,颠倒句法,使用拗律、拗句,追求生新瘦硬的风格。

黄庭坚的书法楷、行、草三体皆佳,行书遒劲奇特,草书雄放苍劲,瑰奇飞动。 主要墨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经伏波神祠》《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苦笋赋》等。《豫章先生传》称其:“草书尤奇伟,坚没后人争购其字,一纸千金”。

黄庭坚诗书俱佳,其风格昭示了他的冷傲和倔强,更有一股不甘示弱的高昂气节。苏轼说他“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比喻十分贴切。他一生勤耕诗书,博学多才,孝母怜弟;几经政海波澜,淡泊名利,批评时政;屡遭厄运,却坚贞不屈,时至今日仍值得我们称颂。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