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感恩父母捡垃圾的句子图片专题之75岁老人捡150吨垃圾,养40岁巨婴儿子:养废物,不如孤独终老

时间:2023-02-28 07:17:42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吗。2020年那个时候,#日本72岁孤独的儿子爷爷#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啃老、靠父母遗产度日、不结婚不工作、20年不打扫房间......


当时,这位爷爷被称为“史上最强啃老族”,但随着他背后故事的揭开,大家也由最初的嫌弃,变成了同情。


失去了所有家人后,没了羁绊的他,心灰意冷,主动按下了生活的暂停键。


即便如此,他仍告诫大家要把自己当成反面教材,好好生活,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而至于自己。


“真是很抱歉的人生啊。”


面对这样一个啃老族,的确很难去批判些什么。


但接下来益美君要介绍的这位,便是另一番故事了。



01▼


2021年,韩国,某社区附近的街道上。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从一栋看似荒废的二层小别墅里爬了出来。为什么是用爬?因为这个房子被150吨垃圾封得严严实实,要出入只能通过二楼的窗户。


这位老人名叫崔红植,今年已经75岁了,这些垃圾都是他的“杰作”。


他每天都在垃圾箱里搜寻别人扔掉的东西,然后将它们带回家当宝贝一样珍藏,久而久之,他和妻子生活的地方便成了如今这幅景象。


周围的邻居不堪其扰,尤其是夏天,空气里全是臭烘烘的味道,于是他们求助了一档名叫《우와한 비디오》的节目,希望他们可以了解情况,并帮忙清理掉垃圾。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这无非又是一个囤积癖老人,只不过更为极端。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幕,简直让人“三观炸裂”。



节目组跟随崔红植回到家里,除了目之所及的垃圾让人惊恐外,从一个黑乎乎的洞口里,传出的奇怪声音,更是让大家吓了一跳。


这些声音并不是老鼠发出来的,而是崔红植的儿子——崔永宗。


只见他从垃圾堆中“蠕动”着出来,明显有些神志不清,甚至开始胡言乱语。



崔永宗已经一整年没有踏出过家门,他从大学毕业之后,就一直窝在家里,不工作、不社交、生存只靠“啃老”。


这便是崔红植疯狂捡垃圾的原因,他需要养活这个40岁的巨婴儿子。


这些年,崔红植看着每天都在家无所事事的儿子,担心他以后无法养活自己,所以只能焦虑地去捡点有价值的废品,希望当儿子走投无路的时候,还可以靠卖垃圾为生。


然而,崔永宗看不到父亲的无奈和用心良苦,依旧选择赖在垃圾里,习惯了“衣来张手,饭来张嘴”的生活。



虽然最后经过节目组的反复劝说,再加上老伴的身体状况不太好,崔红植终于意识到了囤积垃圾的不良影响,同意将垃圾清理出去。


但没想到,崔永宗却成了最后的那个阻碍。


他不让打扫整个房子,也拒绝走出房间,几番交谈后,才同意被抬出垃圾山,却仍旧坚持“要留下有用的东西”。


最终,在所有人的努力下,这栋房子重新变得明亮整洁。


但没了垃圾,日子就能变好了吗?


崔永宗什么时候才能走出家门,靠自己的双手生活呢?


他头脑里的“垃圾”何时才能被真正清除呢?


这是崔红植最想知道的,也是最无解的难题。



02▼


崔永宗的情况并不是个例。


在豆瓣,有一个小组名为“家里蹲自救同盟”。


小组成员互称为“蹲友”,顾名思义,这是不愿出去工作,长时间呆在家里的一群人。


他们有手有脚有工作能力,但就是因为种种原因不想离家。


有的人称自己有严重的社交恐惧,有的人因为不可抗因素暂时待业在家,还有的人单单是因为不明白人为什么要上班。


这些人年龄分布很广泛,上至四五十岁,下至十七八岁辍学的高中生。



当然,名为“自救同盟”,也就意味着还没到无可救药的地步,其中也不乏有努力“脱蹲”的励志故事——


“家里蹲一年零七个月,正在寻求破局,拜托大家监督”、“家里休息了27624283分钟,继续跑外卖,今天办好了入职”、“17年开蹲到现在5年了,负债十万,来做客房清洁了”.......


人欲得救,必先自救。世间所有能渡的,都是愿意自渡的人。


所以,这群“蹲友”还算清醒。



但是,在贴吧,还有一个名字更为简单粗暴的“啃老族吧”。


里面的人自称“蹲子”,和“蹲友”们不太一样的地方是,他们并不太想自救,反而将这两个字看做自己的名誉头衔。


他们分享着自己啃老的种种心得和趣事,将啃老作为谈资,将多啃一天老作为目标。


在这里,讲究“论资排辈”,啃老时间长的,都会被尊称一句“大神”。



猖狂到什么地步呢?


他们将父母称为“老东西”;将伸手要钱称为“让老东西爆金币”;“我啃我自豪我骄傲”是他们的人生座右铭。



他们享受着不劳而获的快乐,将父母的付出看作是理所应当。


将自己的废柴行为合理化,认为自己看透了社会的本质,好似世界上只有三种人——资本家、被资本家剥削的傻子和“蹲子”


啃得开心快乐,啃得心安理得,啃得精神优越。


“你们没老啃,你们就是在酸爷,白天睡觉,晚上玩手机,再X一发美滋滋,吃饭顿顿有肉,一辈子不打工,就是花父母的钱,劳动可耻......”



你以为他们的“肆意妄为”,是源于家境优渥?


并不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家庭,父母也只是工薪阶级,甚至捉襟见肘。


一个女孩,因妈妈不给自己买新款手机选择离家出走,妈妈只好把爸爸留给娘俩的牛给卖掉,换到5000块,但就算这样这也不够买一个手机。


女孩并不心疼妈妈,只觉得“老东西的金币没爆够”。



在他们眼里,自己索取过多不是错,父母给不起才是罪大恶极。


面对无法倾其所有的父母,蹲子们的做法是,先骂后打。


所以在这个贴吧里,有一句备受欢迎的话:


“父母不贤,军体拳。”


这样的故事看得越多,越觉得愤怒又心酸。


我们常说没孩子老了以后会孤单,但相比之下,这些明明有孩子,却随时要被迫接受“吸血蚕食”的父母,显然更加孤独痛苦。


03▼


那么这些让人愤怒的“啃老族”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先讲个故事。


河北涿州有一个男子名叫李安,38岁的他吃喝拉撒还在全部依仗父母,每当被问起缘由时,他都说:


“我都看破了,人嘛,就是吃饱了,玩,待着,没别的了。”



更夸张的是,还有人他对他夸赞有加,称他为看透人生的“大师”。



其实,他的这种看似“清醒”,不过是对“自暴自弃”的一种美化。



他曾经也是一个积极进取的青年。


直到在谈婚论嫁时,因为拿不出彩礼钱用刀捅了丈母娘而入狱,出狱后又经历了工作的打击,努力工作几个月工地老板因病去世,工资全部打水漂。


接受不了落差、承受不住挫败,这让他逐渐丧失了对生活的希望。


这个故事的原型,适用于大多数。


有一组数据,就将啃老人群分为了以下5类:


对就业过于挑剔的人;频繁以太累、太紧张为由辞职、跳槽的人;想创业没能力,还不愿打工的人;求职受挫,就不想再尝试的人;文化水平不高,觉得没出路的人。


他们大多担不起责任,心理素质又不够硬,害怕吃苦,又眼比手高。


于是,他们选择从竞争残酷的社会中抽离,逃到安全的地方去。这个安全的地方,便是父母无条件的庇护。


本就没有追赶阳光的勇气,父母又给足了乘凉的地儿,躺平便成了最优选。


就如喜剧演员史蒂文·赖特说的那句玩笑话一样:“努力了将来会有回报,但是懒惰了现在就会有收获。”


到这里,根源问题便解开了。


孩子的问题,最初都是父母的问题。


8岁时,你没教会孩子系鞋带,直到20岁时他自己学会了,但20岁明明是该步入职场的年纪,他却只学会了系鞋带。



当然,时代在发展,啃老的定义也在变化。


在益美君看来,如果是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经济方面不宽裕,父母接济一下,不算啃老;房价高企,靠一个人的力量实在太难,父母愿意帮衬一些,也不算啃老。


有的人因暂时的想不通和迷茫而啃老,只要加以引导,给予一些小压力,他们也能“自救”。


真正可怕的,是如吸血鬼一般的“蹲子”。一天到晚无所事事,无休止地索取父母的钱财过他们自以为满足的生活。


图片来源:电影《不求上进的玉子》


老实说,靠益美君这样一篇文章,的确无法点醒这些“啃老族”,但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看别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


如果你已经为人父母,挫折教育和学会放手,便是今天最重要的课题。


有些路,注定要孩子一个人走,有些苦,也必然要孩子一个人吃。


如果你是一位年轻人,保持行动力,探索可能性,便不会误入死胡同。


生活总会有风浪,你停在那里,只会被窒息感盖过去,先行动起来,意义感和目标感,才会抵消无趣和痛苦。


共勉。


出品 | 益美传媒

作者 | 小山己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