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Bayi评论微信公众号作者:陈家兴
在用人单位,面对两个能力相似的人选,不用谁的人反映了用人单位的价值取向。
今天很多领导干部困惑于此,关键原因就在于价值标准没有明确。当年,魏文侯也面临这样的难题,其臣子李克就促其确立价值标准。当时,魏文侯在魏成和翟璜两人中选一个国相,问李克选谁好。李克说“卑不谋尊,疏不谋戚”,推说不敢妄议。再问,李克便说:“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就此五条足以判断人的高下,不必我来挑明。魏文侯便说,先生请回吧,我的国相选定了。这其实说的也是知人之道,只不过都重在平时。是以,古人说知人为千古难事,其实未必。
魏文侯择相
故事到这里还没结束。李克是翟璜推荐的,出来时便遇到了他,翟璜知道文侯召他去征求对国相人选的看法。估计他内心里也会觉得李克会知恩图报而推荐他。李克说是魏成,翟璜听了便忿然作色。一肚子牢骚说,我推荐了吴起、西门豹、乐羊,还有你李克等,哪点比魏成差?李克说:“且子之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意谓你推荐我,难道是为了结党营私以谋求高官显职吗?这李克真是一针见血,一下子就刺破了翟璜内心里的脓包,估计今人读来也会内心一震。
然后李克说了两人的差别,说魏成享有千钟俸禄,十分之九都用来结交外面的贤士,只有十分之一留作家用,所以得到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样的英才。这三人,国君都奉为老师,而你所举荐的五人,国君都任用为臣属,仅此一点,你怎么能和魏成比呢?翟璜听了很惭愧,表示愿终身拜李克为老师。魏国之贤人也如是。不是说是贤人就都无瑕疵,而是说他们皆能知错后改,知不足而后进。
魏文侯之用吴起,亦显其用人思路乃是用人所长,而不是求全责备。当初,吴起在鲁国任职,齐国来攻鲁国,鲁想用吴起为大将,但其妻为齐国人,鲁国便疑忌他。于是,吴起杀妻而求将,大破齐军。有人因此在鲁国国君面前攻击吴起,吴起知道后怕治罪,又听说魏文侯贤明,便投奔他。文侯征求李克意见,李克说:吴起为人贪婪而好色,然而他的用兵之道,连齐国的名将司马穰苴也是比不上的。于是魏文侯任命吴起为大将,派他攻打秦国,连克五城。
战国时期,各国争相求才,对人才求全责备,因其小过而弃其大用,往往就会让人才流失。不过,各国君主抱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少。千百年来,亦多有如此。唯有那些用人所长、视大用而不拘其小过者,方能把各类人才网罗门下。比如公元前377年,子思向卫国国君推荐苟变说:他的才能足以统帅五百辆战车的军队。卫侯说:我也知道他是个将才,然而苟变做官吏的时候,有次征税吃了百姓两个鸡蛋,所以我不用他。卫侯是典型的用圣贤的标准来要求人才的。
卫侯因苟变“食人二鸡子”而放弃了他,这不得不说是卫国的损失。
子思说:“夫圣人之官人(选人任官),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合抱巨木)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子思讲的道理可谓深刻,在战国这样纷争之世,正要收罗英武人才,却因为两个鸡蛋而舍弃了一员大将,这要让邻国知道,岂不大喜?卫侯尚能听其言,而鲁国国君不能用吴起,以致魏国得才,岂非愚昧?
作者系人民日报评论部副主任
配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