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辞职报告 正文
‘代替精神病人的辞职报告’精神病人辞职怎么处理?

时间:2023-04-20 23:04:24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先问你一个问题:假设你是一名五十岁的女子,单身、无子女、在公司高薪厚职,你敢辞职吗?

再问你一个问题:离开组织、放弃高薪、退休金和社会地位,你害怕重新开始吗?

相信我们的答案一样:干嘛辞职?都快退休了,到时拿着丰厚的退休金去享受人生不好吗?

《五十岁,我辞职了》的作者稻垣惠美子,毅然中断了大众认可的“好学校——好工作——好生活”的人生进程,离开工作了28年的公司,结果如何?她说:“出乎意料,我能行”。

这本书可不是灌鸡汤,相反真情流露、幽默有趣,让你发笑又让你思考:公司是什么?工作是什么?生活是什么?你到底要什么?

稻垣惠美子(1965— )

一切从烫头开始

稻垣惠美子从小是优等生,念好的学校,进好的公司,获得稳定的收入和体面的社会地位。可以预料,她将顺利退休,领丰厚的退休金,晚年无忧。

在她45岁的一晚,他们去小酒吧玩,酒吧里有个非洲爆炸头的假发,大家轮流戴着玩。她戴上后照镜子,竟然觉得很绝配。那时,她步入中年,觉得前途暗淡,很想生活有些变化。于是,她去了烫头:茂密蓬松的圆形非洲爆炸头。

烫头之后,她走红了。有陌生人请她喝酒喝茶;乘电车时,老妇人和她搭讪;经常光顾的咖啡馆,老板娘画了肖像画送她;在书店,有年轻女孩主动和她交朋友……

自那之后,人生便开始朝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


世界上最大的爆炸头周长达1.5米,就像一个黑球。


为什么想辞职?

稻垣惠美子在朝日新闻工作,是编辑部主任,负责的栏目受到读者广泛好评。

在公司工作,人人都想出人头地,不能上升就意味着自己“差”。过了三十五岁,同期进公司的同事们纷纷升职,而她连候选人都没当上,她不知道答案,实际上,她连问的勇气也没有。

在公开形式上,公司制度没有性别歧视,她只能承认自己能力不足,更加努力,然后再次被踢出局,像陷入一个糟糕的怪圈。

由于收入可观,她养成花钱如流水的习惯。

欲望是努力的原动力,其结果是,得到的东西当然要享受,然而无论如何享受,肯定有更好的享受不到,于是便想追求、也不得不追求更好的。在公司里如此,生活中也一样。


生活貌似光鲜亮丽,而且也可以混得下去,然而她感到越来越不安。现在的快乐全部建立在金钱基础上,如何建立“没钱也快乐的生活方式”?

38岁那年,她从大阪调到四国香川县高松。这里的编辑部主任只有她一人,她从早到晚忙碌,几乎没时间花钱,也没什么地方花钱。

从大城市的“富豪生活”,改为“朴实无华的乡村生活”,她憋着一股气要活得开心,不让“流放”她的人得逞,没想到这个念头改变了她的人生。

她经常光顾农产品的直销点,不仅价钱便宜,还有很多超市里没有的东西。

超市里,不管什么季节,寻常蔬菜时时刻刻摆在那里。但是在直销点买蔬菜的话,无论愿意与否,你都会明白,蔬菜这个东西是有它的生长节奏,不到一定的季节是根本不能收获的。


当物质贫乏时,“有”是奢侈;当物质丰盛时,“无”反而显得更奢侈、更丰富多彩。

她另一个乐趣是“山中漫步”。

季节不同,天气不同,大自然的表情也不一样。一个人静静地行走在其中,永远无法想象下一步会遇到什么。

当我体会到这种惊喜、辛劳以及不断的感动后,主题公园以及游戏等花钱买开心的人工娱乐就显得是小儿科了。正所谓“人生何处无青山”,而且享受这些乐趣一分钱也不要花。


香川县物价便宜,有两个“日本第一”:乌冬面消费量日本第一、储蓄额日本第一。素乌冬面只要一百日元左右,加料也很难超过五百元。游客蜂拥而至,当地人坚守本分,不提价,不扩张店面。

她渐渐远离了“拿多少钱花多少”的生活,居然有积蓄了。这不是为了未来而忍耐,而是她觉得这样更快乐,“拿的钱”和“花的钱”分开了。

拥有很好的公司、很好的工作,她却想从“很好”的状态逃离。

为何如此?原因在于大幸福会掩盖小幸福。不知不觉中,身体就会发生变化——如果不是大幸福就感觉不到。

工作也是如此。一旦习惯了高薪酬、好处境,从中离开就会变得越来越困难。不仅如此,要求还会愈发变本加厉。更可怕的是,境遇哪怕差一点点也会开始担心或愤怒。结果如何呢?很可能就是不断丧失自由精神,人生被恐怖与不安所支配。


五十岁辞职,然后迎接新阶段,这个念头慢慢形成了。

辞职后怎么活下去?

有了辞职的念头,她开始觉得人生有无限可能了。满街都是招聘广告,只要不怕丢人从头学起,只要扔掉该死的自尊,总有办法活下去。

日本大地震引起福岛核泄漏,她决心节电,接二连三扔电器。

用蒸锅取代微波炉;用热水袋取代电炉和电热毯;扔掉冰箱后,她吃新鲜食材,购物量也大大减少。

看社会上的商业广告,各式的企业都在大声宣扬“拥有这个,生活更便利”。想着是这样吗?就开始购买。买着买着,“拥有这个,生活更便利”不知何时变成了“没有的话,不方便”,最后就变成“必需品”。


拥有越来越多“没有就过不下去”的东西,就像依靠插管生存的重症病人。当她把这些管子一根根拔掉,她第一次明白了“自由”的意义。

辞职这件事本身没有好坏。既有不辞更好的时候,也有辞掉更好的时候。无论是哪种情况,做出那个决定的都是自己。我认为,自己能否认同那个决断非常重要。


辞职后的现实打击

当她宣布辞职,大家的反应基本一致:瞬间呆住,说“太可惜了”,然后问“那么今后做什么呢?”

她意识到,在日本“公司”是重要的存在。辞职后,失去公司的“庇佑”,现实问题接踵而来。

辞职后她想换小一点的房子,被房产中介不断盘问,这是她从未有过的体验。以前搬家都是公司签约,支付高额房租,咄咄逼人的反而是她。现在没了公司,中介要她找人担保或者找担保公司。

随之,她发现申请信用卡很难通过审查。

原来,信用卡本来就不是为了个人而存在的。它是公司与公司之间的互助系统。公司给予职员定期收入,为了让职员依靠这个收入不停购物,信用卡公司以借款进行支持。


在这个循环中,发工资的公司、房地产公司、银行,三者分别承担相应的风险,通过让个人借钱,不断发展经济。公司保障国民信用和生活,这就是“公司型社会”。

从公司的健康保险改为国民健康保险,保险费非常高;离职金被征收高额税金。更让她吃惊是,没有足够证据表明她在努力找工作,连失业保险都领不到。


调查之后我才发现,原来只有那些要去其他公司工作的人才能领取失业保险,而个人独立维持生计的人则没有领取资格。

也就是说,所谓失业保险,就是把我们日本的成年人都强行塞进“公司”这个体制的制度!想通过自己的脚站立起来的人,无论此前交了多少保险费,失业以后都得不到必要的保障。


辞职后,《朝日新闻》向她约稿,稿费超级低。她不禁回想,自己也曾这样黑心,打一枪换一炮,以低廉价格让外面的人为自己工作,“把弱者作为自己的食物,只要自己能活下去就好了”。

辞职后才了解自己

辞职后生存环境发生巨变,她才发现以前对公司过度依赖。她终于明白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房子破小无所谓,钱没有那么多没所谓,自己可以做家务、可以结识新朋友、过健康的生活,没有公司也能赚钱啊。

她重新思考工作是什么:工作可以带来成就感,结交志同道合的同伴,是了不起的事情。

所谓工作,说得彻底一点,既不是进入公司,也不是赚钱,而是带给人们喜悦和帮助。


她重建人际关系,寻找心灵相通的人。

人与人之间是彼此联系在一起的。帮助别人,并得到别人的帮助。只要从头开始积累这种关系,即使没有固定职业应该也可以活下去。或者说,只能这么活下去。很可能,不,肯定是。


辞职后,她像打开了敏锐的传感器并不停发射电波,主动和她打招呼的人不计其数。人很自然就会寻找能够同行的伙伴,她的心胸变得越来越宽广。

有人说,“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今后社会的关键词,我也这么认为。不过要与人建立联系,首先必须要自我独立。


所有选择都是一体两面

《五十岁,我辞职了》的故事屡见不鲜:从“标准化生活”到“离经叛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她的前半生是大多数人会走的路:用心读书、进大公司、拥有高收入和良好的社会地位。然而,用高消费来填充生活渐感虚无,于是她勇敢做了个决定:辞职。

成为自由人后,她重新审视生活与工作的关系,过上极简生活。她发现了很多以前忽略的事情:“公司型社会”、消费主义、失去体制的种种不便……更重要的是,她发现了不花钱、少花钱也会快乐的生活方式。

所有选择都是一体两面、各有得失,都要承担相应的代价。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怎么选?适合自己的就是最优解。

欲望太多就会分不清真正所需,外界声音太嘈杂就会听不到内心的呼唤。

正如作者所说,一百个人辞职就有一百个故事,“关键是能否积极乐观地迈向下一个人生阶段” 。

正如《孤独星球》所说:“当你决定旅行的时候,最难的一步已经迈出来了。如果你第一步不迈出,永远不知道你的梦想是多么容易实现。”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