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就算对方不去戳破每个人逻辑,明显要崩盘的时候,自己是会有感觉。离家远解决他,公司傻就是公司傻解决他。归根结底,很多人的跳槽,无论找了多少看似理性的理由,本质上都是一场落荒而逃。打脸职场套路,让办公室更有温度。
每次我问求职者朋友们,你们面试的时候觉得哪一类问题最不好回答?高居榜首的永远都是离职原因。这期我想跟大家一起仔细分析一下,到底为什么大家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这么为难我们,害怕这个问题的根源从哪里来?我们还是先看个例子。是我曾经交流过的一位求职者朋友,我一个电话打过去,跟他没聊几句,我就发现他其实一个月前刚刚跳过槽,现在又想走。这就属于解释离职原因的时候最不好解释的极端情况。我就产生了一些好奇心。我问他上次为什么跳槽,他回答说公司离家太远了。我又问了现在为什么又想换工作,他说这家其实也挺远的。我实话实说。从这开始,我就捋不顺前因后果了。既然上次为了找个近的,为什么最后还是找了远的?我人是这么想的,当时嘴上也就这么问了。
我能明显地感觉到,电话那头说话的口气比前面跟我交流的时候要犹豫很多。他说虽然这家公司比上家近,但还是不够近。说完他自己都沉默了。其实就算对方不去戳破每个人逻辑,明显要崩盘的时候,自己是会有感觉的。他就另起了一个话题,他主动告诉我,上一次换工作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跟上一家的团队领导相处的不好。按我的理解,跳槽总该解决上回遇到的核心矛盾吧。所以我就问在现在公司跟新领导相处的怎么样?没想到他的回答是也不太好。这时候前面那种尴尬的沉默又出现了。他过了好一会儿才接着说这次一定要找一个好相处的领导。
我问我们怎么定义好相处呢?电话那头到这里为止,基本上就无言以对了。如果这个对话发生在一场面试里,无论他离家远和跟领导处不好,到底是不是真实原因,是不是有其他难言之隐?只要他这么说了,逻辑就已经立不住了。面试官会立刻对求职者产生不信任的感觉,然后开始怀疑他的工作能力。可想而知,这样的面试是很难有好结果的。
在上面例子里,我在电话的感受跟很多面试官事后给我的反馈是非常相似的。这个人说的跳槽原因逻辑不自洽,或者讲得再直白一点,他的离职动机经不起细问。在这个事情里面,我就在想,经不起细问,求职这一方知不知道?我觉得很多朋友心里是知道的。正是因为都知道,所以才怕被问嘛。
归根结底,很多人的跳槽,无论找了多少看似理性的理由,本质上都是一场落荒而逃。套用心理学和生理学的说法,战斗或者逃跑都是人类机体的正常反应,但是逃跑是很难用三言两语在面试中就修饰成战斗的。我经常跟很多朋友分享,职场很宽容,大不了往下走或者原地踏步,只要你还愿意出售自己的时间和技能,工作机会总会有的。但从另一个视角看,职场也可以很严酷。但凡你心里还想着往上走,落荒而逃这种事,哪怕只有一次。思路不清楚,言行不一致,这些负面的标签很难再撕掉了。
逃跑是一个人面对困难的时候非常顺理成章的一种正常的反应。我们不是要否定这种反应,只是我们目前广义上的职场更希望大家跳槽的行为,是一种自发的战斗,而不是只想离开自己之前工作中的困境。好问题来了,什么样的跳槽,在招聘方眼里,他不算落荒而逃?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当初跳槽中的其中两次。我做跳槽决策的思路是什么样的。我的第一次跳槽是从大公司去了小公司。我当时在大公司工作感到很难受。我自己觉得主要是因为我刚毕业,时间不是很长,资历很浅,能力也不足。
大公司在我们猎头这一行是最讲究初业绩要高效的。他没有一个按部就班的人才培养阶梯,不存在因为你年轻,所以给你一个比较低的业绩指标,公司陪着你慢慢成长。他没有这个东西,相当于一上来业绩指标一视同仁,对年轻员工相对就不友好。另外,当时在奖金制度、报销制度这几个方面,我认为我观察到了很多。大公司病我还年轻那会儿,思路是非黑即白的,什么事情我都看不惯,但是年轻又做不了主,所以只能自己换地方。我当时的痛苦我自己分析下来,是公司规模导致的,所以换到小公司是我能想出的最佳解决方案。
当年我去的那家小公司是大公司的一部分,原班人马几乎照着葫芦画瓢重建出来的体系。人还是那些人,大家出来的时候也都立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确实很多内部管理和对外发展的做法都跟原来那家大公司是一模一样的。但是运营了几年之后就发现,大家好像都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大公司品牌效应的助力。以前事情做得好,以为 90% 是因为自己能力强,最多 10% 是公司的助理。后来发现可能最多五五开就差不多了。没了那个品牌,很多事简直没法下手。
我第一次意识到,公司是为了降低个人与市场直接交易的成本而存在的。这个理论不是我发明的,是一个已经非常成熟的经济学理论。我说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以前我在大公司的时候,一个电话打给客户,说我是从某某公司打来的,人家至少听说过这个名字吗?能给个面子,听我多说几句。但是后来大公司的品牌消失了之后,天然我就争取不到这几句话的时间了,很多生意从一开始就无从谈起。这就是我在小公司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大公司是可以帮助我降低交易成本的,小公司在这方面的帮助就可以忽略不计。我那个时候是没有本事跟市场直接交易的,所以就折中。
我第二次跳槽就找了一个中型公司。这里我想专门讲一讲当时的一个情况。其实我在小公司的时候,跟领导相处的也不太融洽。比如当时有这么一个事情,有一天上午领导突然跟我说,下午叫我去拜访一个客户,可我那天穿的就不够正式往行业的客户公司去,不太合适。我一下就特别接受不了。我心里觉得你说这个事情又不是临时决定的,你昨天怎么不能跟我说一声呢?我今天早上就按照要拜访客户的标准来收拾自己不好吗?我当下是很不高兴的。
我觉得既然带团队,凡是应该更有规划,不能因为自己搞忘了,没有提前说,导致这种本来没必要发生的尴尬。但是仔细一想,这个事情既不是我的问题,也不是他的问题,是小公司运营。到后来,大家都逐渐反应过来,很多事跟以前预想的太不一样了,所以业绩压力一天比一天大,而且也没有什么太好的解决方案。大家都很焦虑。人家是团队领导,人家承受的业绩压力肯定比我更严峻。其实说实话也大于他本人当时的承受能力了。他也非常难受,有时候在管理行为上不完美。这么一想,略有一些疏漏就很合理了,也不能对领导吹毛求疵。所以我当时跳槽的时候,重点就有两个,第一个是找略有一点品牌效应的公司,咱们之前讨论的稍微降低一点我本人与市场交易的成本。
一个是仔细观察未来领导的工作状态,在面试的时候就观察好,务必找一个各方面都比较均衡的,自己状态也不错的,这样就可以避免将来的很多问题。这就是避免落荒而逃的方式。每一次换工作,你都要很清楚你瞄准的是什么问题,并且最终的结果至少得是有所改善。正因为我听过各位求职者朋友曾经和现在的复杂处境,所以我选择分享自己的经历,借此也表达一下对各位种种迫不得已的理解和尊重。但我坚信负面情绪是可以被分析的,搞清楚到底是为了什么而痛苦去解决它就好了。
无论这个核心原因是什么,千万不要兜圈子,企图无视它。比如前面那位朋友,如果真的是因为跳槽之后遇到了什么不好说的事,难言之隐,比如职场性骚扰之类的,所以才急于再次跳槽,也要在面试的第一时间就说出来。你说出来了,将来的雇主才会明白你这个艰难的决定。完全站得住脚或者倒过来说,根本接受不了你真实想法的雇主,也不是真正适合你的。不如就在最开始的阶段发掘,不要再浪费彼此的时间。
关于跳槽,如果实在是不高兴,就要去解决问题,离家远解决他,公司傻就是公司傻解决他。如果你痛苦的真正根源是行业的性质,或者自己工作的核心,你就要三思了,别跳起来就逃跑。比如你干的是财务,但你特别讨厌处理数字,这就显然不是换一家公司继续做财务能解决的问题。每一次跳槽都应当是一次对市场的冲锋,是战斗,不该是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