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申报材料 正文
【风湿科设置申报理由】@不要错过痛风患者这个“痛风俱乐部”

时间:2023-03-02 15:25:36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2018年中国人文建设品牌医院、风尚案例等获奖者名单公布!深圳中医院以“痛风爱护俱乐部”的案例荣获“2018年人文管理创新医院”。

通风爱情俱乐部成立以来

一直在为痛风患者的健康而努力

疼痛

概括

痛风: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谢的增加,尿酸过多或尿酸排泄不良导致血液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是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和其他组织发生的反复发作性疾病。

职业

特别

1、高尿酸血症

2、急慢性关节炎复发

3、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痛风结石。

4、间质性肾炎、尿酸尿路结石

5、常与心脑血管疾病一起危及生命。

“在医疗关系紧张的今天,如果能从患者的角度真正谋福利,我相信医患关系将不再是悬疑电影、恐怖电影,而是温暖的爱情剧。”深圳市中医院痛风爱情俱乐部创始人、深圳市中医院风湿病科张剑勇主任说。

关心通风是当务之急

在门诊就诊时与痛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张教授逐渐认识到痛风疾病高发的根本原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规范的治疗和自我管理意识不足。

章教授萌生了成立慢性病管理组织的想法。

建立医患沟通平台,向患者介绍正确的疾病预防知识,让患者了解治疗方案,遵循治疗程序,配合医生的诊疗方案,让病情让步。

得到真正的控制,获得最佳的预后,减轻疾病痛苦。

在深圳市中医院院领导的支持下,张教授在2005年牵头成立了深圳市首家“痛风爱心俱乐部”。

俱乐部连续十三年免费举办各种活动

10多年来,“俱乐部”每月组织院内外专家教授无偿举办风湿病科普讲座、义诊活动累积百余场,受众2万余人次,拥有正式会员2650余人。

张教授还出版了一系列科普丛书,根据每个来听讲座患者的情况免费发放书籍资料,让患者能更多的认识疾病本身,医患配合,增加治疗效果。

除此以外,还建立了会员微信群,由医生、护士、研究生轮班为会员答疑解惑,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观、掌握科学的治疗康复知识。得到患者一致称赞。

俱乐部的多种活动形式

1、定期举办知识讲座

2、通过媒体宣传健康知识

3、定期举办会员义诊、交流

4、网络、微信群科普、交流

目前拥有正式会员2650余人,已经发展成为深圳市中医药科普知识宣传的中坚团体,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评为全国优秀中医健康俱乐部。

除痛风以外,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症等多种风湿免疫疾病仍属于医学难题。

俱乐部除痛风以外加入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症等多种风湿免疫疾病,每一疾病为一组别,由相应医生负责具体管理,定期对该疾病组患者进行宣教,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加医患沟通,提高患者依从性,患者因随意停药、乱用药等情况大大减少,疾病复发次数显著减少。

俱乐部促进医患交流

第一:

充分体现了深圳市中医院的创新精神和对医院健康教育的重视;

第二:

俱乐部为医患双方构筑有力的交流平台,而且也为其它医疗机构开展健康教育树立了榜样;

第三:

表明了深圳市中医院的医务人员对健康教育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思想观念不再停留在临床治疗上,而且兼顾预防和康复;

第四:

有利于减少医疗费用,提高生命质量,是非常值得探索的全新医学模式;

第五:

建立起了良好的、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

患者眼中的俱乐部

(向上滑动启阅)

一个走了弯路的痛风患者的来信

我于上世纪90年代(1990年)患痛风病至今十五年,经历了坎坷不平的医疗历程。“深圳市中医院痛风爱心俱乐部”的成立,对患者是个“福音”,它可以帮助我们面对疾病,沿着正确有效的道路走向健康的彼岸。

九十年代,痛风病对普通群众是十分生疏的,许多医生也是不甚了解的,因此头五年间,误认为是患了一般的风湿病,当时我在深圳某市医院治疗。用激素治了一段时间,见效不大,后转入市人民医院才确诊是痛风病,当时经常急性发作,双手双足各关节红肿发烧,便开始服用秋水仙碱和立加利仙治疗,但仍然反复发作。由于治疗断断续续,十年中经过西医、中医反复交换治疗,除了正规医院之外,还找了私人医生针灸、放血、磁疗等。

十年后,直到了深圳市中医院痛风专科的出现,我们这些患者才有了希望,可是我的四肢已长满结石。

2003年8月,我第一次到市中医院做结石切除手术,术后效果好,手脚手术过的地方不再长出新的结石了;但因为没有继续服药控制,两年后其他关节又长出许多结石,还出现了肾功能损害,此时治疗非常棘手。正如市中医院痛风专科的张剑勇博士所说,我的病开始是大趾关节红肿剧痛,依次有足背、踝、跟、膝、腕、掌指等。前十年每年急性发作多次6~10次,最终四肢长满了结石,且又出现了痛风性肾病,更加严重地危害着身体健康。

从十五年的病程中,得到几点体会,希望可以和痛风病友共勉:

一、痛风急性发作十分突出,但仍可预感。在发病前,感到双手足关节发硬、发痒,肿胀血脉不通,此时便立刻服用“秋水仙碱”,不让其急性发作。可是西药副作用大,又吐又拉,胃肠损害大,体质受损,故中医中药治疗更好。

二、得了痛风,要及时治疗,不可拖拉。我由于前五年误诊,后十年治疗断断续续,道路弯弯曲曲,服药措施多种多样,五花八门,费用高,药物多,受罪多,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最终四肢长满结石,肾功能损害。

三、饮食合理、劳逸结合,重视冷暖、心态平和,树立信心。遵循医嘱,配合服药,坚持治疗,保持乐观,健康有望。

—— 病人:潘XX

(向上滑动启阅)

和谐医患关系----尊重.信任.沟通

轻松的医患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彼此沟通、相互信任应该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第一步。其中,由于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医生是沟通的主导者,他们的态度又直接影响着沟通效果。对此我是深有体会的。

我是一个类风关患者,从发病到现在已经有12年了。在发病的前几年,由于没有进行系统的专业的治疗,身体部分关节也有所变形,行走也受到一定的限制。直到2002年我来到市中医院风湿科治疗,病情才有效地得到了控制。现在我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不仅症状减轻,也因关节功能的改善而提高了生活质量,完全像正常人一样的工作和生活。

我能恢复到目前的状况,首先我很感激我的主治医生张剑勇博士,他的精湛医术和崇高医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整个治病的过程中,和谐的治疗氛围使我感觉医患关系非常轻松,无论什么时候我们这些患者有什么问题,张博士都能够耐心细致的给我们讲解。更难能可贵的是:一旦有什么新药或有什么治疗类风关的药物降价,他总是第一时间的告诉我们,同时还主动的为患者从经济的角度去着想,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用既经济而治疗疗效又好的药品,医患之间不再是上与下的关系,医患关系成了朋友关系,改变了以往“病人来医院是看病,医生对病人是只管治病”的陈旧观念,而是尊重、理解、关怀病人通过人性化服务使医患之间的关系轻松与和谐。

人们都知道,类风关就是不死的癌症,相信所有的患者都有这样的经历,当医生告诉你诊断结果是类风关时,你一定是沮丧与绝望。而面对这样一个群体,市中医院的风湿科在张博士的倡导下组建了痛风爱心俱乐部。俱乐部定期活动,举办各种健康知识讲座,给了我们患者之间交流的机会,彼此相互鼓励,树立共同战胜疾病的信心。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讲过一句名言:“医生有三大法宝,第一语言,第二药物,第三手术刀。”可见,面对患者,医生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胜过药物。在痛风爱心俱乐部里,我们不仅学到了一些相关的医学知识,而且有了更多的机会与医生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虽然直到目前为止类风关还无法彻底根治,但张博士还是经常告诫我们要放松心情,坚定信心,要知道谁都有可能离我们而去,只有我们自己是不离不弃的。不是有句俗话说,靠山山会倒,靠水水会枯,只有我们自己才最靠得住吗?他还鼓励我们要相信科学,积极主动治疗,锻炼和调养,疾病就会得到较好的控制。

和谐的医患关系可以保障医患之间良好地沟通,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还可以增强病人对医院的信任度和对医务人员的理解。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市中医院风湿科的医生为我们患者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的服务,我们一定会好起来的。

——李女士

俱乐部所形成的积极影响

对于医生

1、患者依从性增加,利于医生治疗,减轻工作;

2、医患和谐,减少医患纠纷,避免医患冲突。

对于患者

1、加深疾病认识,参与疾病管理;

2、通过患者向其他的新患者分享治疗过程,增强其他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

对于医院

将“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理念融入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对于医疗行业

有利于减少医疗费用,提高生命质量,探索全新医学模式。

对于社会

创建“以患者为中心”的慢病管理服务模式既增加医患沟通,又体现人文关怀,另外,患者参与治疗过程,也大大提高了对医生的信任,对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意义重大。

十多年来,痛风爱心俱乐部一直在为痛风患者的健康而努力,在未来的前进道路上,依旧会不忘初心,让医患的心更贴近,让痛风患者的明天更健康!

专家介绍

张剑勇

医学博士,教授

主任中医师

博士生导师

广东省优秀中医

深圳市名中医

首届“深圳好医生”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现任深圳市中医院风湿病科主任,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依托团队负责人,深圳市中医风湿病特色专科和广东省中医风湿病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首届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嫡传弟子,全国首届百名中医药科普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防治风湿病联盟副主席,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痛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发起成立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临床传承创新研究中心抗痛风联盟并当选第一届联盟主席,发起成立深圳市中医院风湿病科和深圳市第一个痛风病专科,发起成立深圳市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并当选第一、二届主任委员,发起成立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痛风专业委员会并当选第一届主任委员,深圳市中医院痛风爱心俱乐部创始人。

从事风湿病学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擅长运用岭南医学理论和瘀痹学说诊治风湿病,尤其对痛风、类风湿、强脊炎、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骨关节炎和产后风湿的诊治有独到之处。率先提出痛风“六高症”概念,把防治“三高”的实践提升到“六高”的新高度,研发出标本兼顾,虚实并举的“六高康” 颗粒,适合脾虚肾弱,浊毒瘀滞的六高症患者长期服用。充分体现了中医“上工治未病、预防胜治疗”的大医理念。

编写《痛风快乐生活一点通》等著作24部,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3篇,主持研究各级课题21项,并参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中医病证结合诊疗指南制定工作。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2项。先后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全国首届百名中医药科普专家”、“全国优秀中医健康信使”、“全国中医药科学普及金话筒奖”“2018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优秀工作者”称号,被广东省中医药局授予“广东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称号,深圳市卫计委授予“深圳市名中医”称号,并荣获2015年首届“深圳好医生”称号。

上下滑动了解更多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