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滇池保护治理科普中心的体验项目、配合做好《滇池流域生物多样性绿皮书》的修订、调整新一年度的公众教育计划……最近,云南滇池保护治理基金会秘书长李羿忙得不亦乐乎,他想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市民朋友参与到滇池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队列之中。
转战环保事业守护高原明珠。记者王琼梅 摄
李羿曾经是企业的一名管理岗工作者,在一个项目的运营之中,他偶然接触到了一些从事公益的环保机构,“随着沟通和认知的深入,我越发现这些社会组织的运作逻辑和经验,跟商业运作有着非常大的区别,也逐渐意识到原来在商业之外,还有其他可以对环境产生巨大影响的领域。事实上,这些环保组织对环境的影响力是我过往从事的行业和职业圈子里看不到的,这对我的内心产生了很大的震动。”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带着对环保事业的满腔热忱,基于以往积淀的公益项目运营经验,2019年,他来到了云南滇池保护基金会,全身心投入到滇池保护治理的工作之中。
转战环保事业守护高原明珠。记者王琼梅 摄
3年的时间,李羿一直坚持做滇池保护的公众教育。在他看来,滇池治理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需要全民参与。在做公共教育活动时,“我们都会强调滇池是昆明人的母亲湖,我们每一位公民都有义务加入到滇池的保护治理工作中来。”
第一年主要在滇池沿岸的湿地来开展活动,让更多市民走近滇池边亲身体验滇池经过治理以后的成效。近两年,基金会把滇池公众教育的战场从湖边延伸到了城市的入湖河道,科普生物多样性生态知识,传播保护理念,让更多的公众走进滇池、了解滇池、保护滇池。
科普活动进校园。记者王琼梅 摄
为了扩展滇池保护科普宣传的范围,李羿带领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开展滇池保护治理“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宣传教育活动,南屏街广场、篆塘公园、世青学校、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小学等地都留下了活动的印记,增加了滇池与民众的黏合度。
2021年是李羿公益事业职业生涯中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昆明举行,为了迎接大会的召开,李羿在持续开展常规公众教育项目之余,还全力参加了滇池保护治理科普中心的建设和“滇池流域生物多样性调研”项目。
布展方案精益求精,展陈思路几经调整,在滇池治理科研部门、专家学者、环保工作者等各方力量的支持下,科普中心终于在COP15开幕之际成功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从游览线路的设定到讲解的侧重点,我们都是根据参观对象的需求和特点来灵活匹配。”科普中心集成了历史、文学、地理、环保等诸多方面的知识,为了提升公众的接受度,还特意增加了互动体验的比重,发挥寓教于乐的作用,引导社区、学校、企业等前来参观学习,加入到环境保护的阵营之中。
李羿牵头发起的“滇池流域生物多样性调研”项目也于2021年10月发布了主要研究成果,从物种、景观、生态系统、基因等4个层次首次全方位调查和研究了滇池流域的生物多样性情况,提出了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为下一步滇池生态系统恢复策略提供技术支撑。
滇池清,昆明兴。新年伊始,李羿又在忙着考察滇池保护公众教育活动的举办地点和开展形式,他想以更丰富多彩的形式把这些科普公益活动覆盖到更多的地方,在市民中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帮助其养成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生活习惯,汇聚成守护绿水青山的磅礴之力。
云南网记者王琼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