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关注”是内容性产品的基础,也是其重要的组成方式。基于用户的关注,内容生产者能够第一时间将所更新的内容分发到用户页面中。但关注系统由于设计得不太合理也会存在着一些漏洞。本文就“关注”模块的系统化设计进行了梳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注是内容性产品的基础设施,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用户基于对生产者的关注,来及时了解并消费更新的内容。

但常常由于关注体系设计的不够系统,和这两年被增长黑客毒害后导致的动作变形。

功能设计地数据导向和流于表面,问题严重的甚至会直接把关注生态毁掉。

比如:

  • 关注的用户太多,导致关注流的内容过载;
  • 关注的很随意,导致关注流的内容杂质过多 纯度不够;
  • 垃圾账号骗粉等行为的治理不够有效,导致无效内容的泛滥;
  • 内容更新时通知的不及时,导致使用关注模块的心智没有形成;
  • 关注流内容的使用效率不高,导致消费过程复杂;
  • 强硬的增长打法,导致关注模块在一波流的数据增长后沦为垃圾场。
  • …..

正好最近在实操建设我们产品的关注模块,所以本次就来进行梳理。

一、好的关注体系有哪些衡量标准

有衡量标准是必要的,因为你无法衡量就无法管理。

拥有好的衡量标准是必要的,能让你在正确的路上,用正确的方法做事,不会跑偏。

关注模块的关键效率指标是:

  • 关注模块的内容消费时长占比(=关注模块的消费时长/全app的消费时长)
  • 关注模块的渗透率(=关注模块曝光uv/dau)

这两个数据越高,说明用户使用关注模块来消费内容的比例和意愿越强。

但在做这个指标的时候,千万不要直接上增长手段,那会干扰你对它健康度的客观判断,错误地冒进到规模扩张期。

再有关键的结果指标:关注模块的留存率(这个公式就不细说了)。

另外要看的是关注模块的过程指标。

因为你无法直接干预结果指标,只能通过过程指标来找到当下阶段的发力点,并制定产品策略。

1. 基于人的过程指标

(1)大盘数据

  • 人均关注数量(=dau的总关注用户数/dau)
  • 关注数量的分布(未登录、关注数为0、关注数1~9、关注数10~19….)

基于以上的数据,你能判断出当前业务,用户的关注关系构建处于什么阶段。

如果无关注关系的用户比例较高,那么你应该主要发力在对新用户的关注关系构建上,做全站的头部达人推荐;

如果是关注用户的比例大都较少,那么就要增大关注构建的场景,甚至可以短期做强插推荐位,还有关注场景的关注效率提升;

如果关注用户的比例大都较高了,那么应该做关注关系的净化和治理,以及内容消费效率的事情。

(2)新增数据

这些数据是用来直接观察关注的增量情况和关系构建场景的分布和效率的。

你可以知道主要的构建场景在哪里,哪里还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

2. 基于内容的消费过程指标

  • 渗透率(=关注模块曝光uv/dau)
  • 消费率(=关注模块消费uv/关注模块曝光uv)
  • ctr(=关注模块消费pv/关注模块的内容曝光pv)
  • 人均消费时长(=关注模块的消费总时长/关注模块的曝光uv)

这个就是业务的路径漏斗,属于产品经理的基本功,就不再细说了。

做的思路呢,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关注关系的构建和关注流内容的消费。

二、如何构建高质量的关注关系

主要可以拆分为:产生关注关系的场景、场景下关系构建的效率

1. 比较常见的关注场景是内容消费页

以下为B站和小红书在内容消费时的关注设计:

如果是中长视频的话,横屏播放视频的场景会比例较大,所以也会支持关注的能力:

如果内容的消费后有结束页,这个场景也会支持关注的能力。

因为当用户能看一个内容到结束,说明很大概率是比较喜欢这个内容的,也就有很大概率会喜欢这个生产者,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时机。

以下是B站播放结束页的关注设计:

另外有一些产品的播放逻辑会有些特别。

比如小红书的视频是循环播放的,大部分视频是没有播放结束页的,所以做了一些特别的设计。

在快播放结束的时候“关注”按钮会有动效变化为“立即关注”,来询问用户是否要进行关注。

微信视频号会更克制一些,在视频播放过程中甚至都没有关注按钮,在视频播放快结束的时候,关注按钮才会用动效的形式出现。

2. 再比较重要的关注场景是空间页

当用户进入其他用户的空间页时,大概率是对这个用户有兴趣的,来了解ta更多的内容,是产生关注的很好场景,而且一般占比不低。

这里通常的做法是会有常驻的关注按钮,另外当你滑动内容到一定长度时会滑出弹窗询问,是否要对这个用户进行关注。

以下是小红书的空间页设计:

以下是微博的空间页设计:

这块基本大部分产品都相似度比较高。

3. 推荐相关用户

当你关注某个用户之后,还可以推荐其他相关的用户,以便发现和关注更多的你感兴趣的人。

这个和内容消费页的相关推荐有些类似。

进行相关推荐的好且量大的位置也在内容消费页和空间页。

以下是在内容页进行关注后的用户推荐形式,分别是B站和西瓜视频的:

以下是空间页进行关注后的用户推荐形式,分别是微博和小红书的:

几种推荐用户的类型:

  • 喜欢Ta的人也喜欢(协同过滤)
  • Ta所属行业/领域的其他贡献达人(同兴趣的优质推荐)
  • Ta也喜欢(爱屋及乌)
  • 你可能感兴趣(基于自己所有行为的用户推荐)
  • 通讯录好友(意欲走向社交&用户密度较大的产品会考虑做这个)
  • 全站的top贡献达人(无行为的新用户&推荐的兜底策略)

小红书的是喜欢Ta的人也喜欢,副标题只放笔记数量,估计关注效率不会太高。

以下是知乎和即刻的推荐方式,类型和推荐理由会更丰富一些,基本包含我上面总结的大部分推荐类型:

4. 关注流中进行相关推荐

挺多产品也会在关注流中的固定位置,插入推荐位增加关系构建的场景。

有的是直接推用户,单位面积下用户的展示数量很多,适合用户自己的IP比较有辨识度的产品。

不然应该在推荐用户的时候,增加展示ta的优秀作品和推荐理由,以便用户能进行选择决策。

虽然相同面积下展示的用户更少,但关注的转化率和质量是更高的。

以下是知乎和脉脉在关注流增加的推荐用户形式。

5. 推荐流中的相关推荐

有些产品在推荐流中也会插入用户推荐位,逻辑和关注流中的推荐位类似。

但我建议在用户关注关系较少的时候可以这样做,当关注用户数量还可以的情况下尽量通过内容来吸引用户产生关注,而不是使用强增位置的形式,效率比较低也不自然。

以下是即刻在推荐页的相关推荐形式:

6. 关注用户生成动态

即刻有个比较特别的关注场景,把关注的用户生成一条动态出现在关注流中,其他的产品没有见过这样做的。

有的时候被一个大V关注了,你就会涨一波粉丝。

但这里有个问题是,有些关注是相对私密的,比如没必要用户每关注一个美女,你都像发公告一样告诉我所有的粉丝吧,会比较尴尬。

如果一定要做这个关注场景的话,增加私密关注可能是个挺好的解法。

另外有些阶段性的关注场景,虽然不是常态出现,但是属于在用户生命周期中往前递进的重要衔接环节,是需要设计好的。

7. 关注页无内容时

当你新玩一个app或者未登录的时候,关注流通常是空的。

如果还没在这里产生很多行为,可以把产品里最优质的生产者推荐给用户。

如果已经产生了一些行为,就可以增加一些推荐逻辑进去。

以下是几个产品的展示形式,会有不同的关注效率:

  • 即刻:推荐用户,加一些基本信息;
  • 小红书:推荐用户,加一些他们生产的优质内容;
  • 知乎:推荐用户,加他们生产的优质内容,加推荐理由

关注效率应该是展示信息越丰富 越有辨识价值会越好。

QQ音乐:如果产品已经有辨识度较高的品类时,可以在推荐生产者的时候,可以增加分类筛选。

8. 注册登录后

注册登录后是新用户产生关注的第一场景,其实和关注页为空的时候逻辑一致。

前几年做这块的比较多,应该是受到Twitter关注几个用户后留存大涨的故事影响,很多产品都在做一键关注推荐达人,但这和你把这些达人直接写到用户关注列表里有啥区别呢。

其实反而会把关注关系搞坏,ab实验下发现并没有什么卵用。

吃了教训后,现在这么做一键关注的产品就少了挺多,要做的话也会做的更自然一些。

以下是残存的微博和爱奇艺的设计形式:

附:做好关注关系的质量控制的一些原则

(1)是基于喜欢用户的内容而关注用户

比如被关注时的消息通知,有些产品会直接放出关注按钮。

我认为这是不对的,这会暗示引导出不健康的关注关系,是短视的不可以持续的。

不应该是因为你关注了我,所以我去关注你。

应该是因为喜欢你的内容,所以关注你。

而且可能会激发出骗粉行为的产生。

这个场景可以引导我去了解这个用户,但不要直接让我做关注的决策。

(2)不要强推一键关注

这种在用户未审视情况下的关注是没有意义的,是偷懒的策略。

(3)关注场景要合理

比如有些产品要到二级详情页进行消费,在一级页面做关注按钮是不合理的,这时用户没有关注你的决策依据。

还会把首页搞得关注按钮密密麻麻,显得冗杂。

(4)关注关系数量要设置上限

单日关注关系也要设置上限,比如设置关注上限5000,单日关注上限100。关注很多相当于没有关注。

(5)骗粉行为要有策略治理

注意大量关注别人又大量取关的行为,做好预警措施。也可以展示出互相关注态和单向关注态,让被骗粉的用户自行取关。

(6)垃圾账号要注意治理

利益诱导等行为要防范管理。

三、如何让用户及时高效地消费关注内容

关注模块的内容消费分为:内容更新时的通知、内容的消费(排序、筛选、展示)

1. 内容更新时的通知

分为:push通知、短信通知、站内通知

(1)push通知

push通知比较好理解,需要做好的事有几点:

  • push通知频次:不是所有关注的用户更新了内容都要通知,控制好每天的基础频次。
  • push通知的内容:优先选择自己亲密度高的关注用户的内容,数据好的内容,或者时效性高的事件性内容进行通知。
  • push的承接:一般会直接打开内容的详情页,但是返回的时候不要返回到首页,要返回到关注页,这可以培养用户的关注模块的使用心智。

同时返回时要把推送的内容放到关注流的首位,因为这时时间序的第一位可能不是这个内容,用户就可能懵逼。

短信通知

这个手段一般在拉活、召回的时候,push失活或者关掉的时候使用,平时的时候用ROI打不平。

(2)站内通知

通常通过关注入口进行提示:关注流中有内容更新时,有几种程度不同的通知形式:红点、带数字的红点、用户的头像、用户的头像加红点。

提醒的强度应该是依次递增,渗透率的提升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但生态没有一定基础前,不建议用太强的方式做通知,到时用户的心智没培养成,对这个形式已经脱敏了。

2. 内容的消费(排序、筛选、展示)

(1)内容的排序

关注流内容的排序大都使用的是时间序。

但当产品体量大的时候,业务发展到中后期的时候,关注用户数多的时候,关注流更新量大的时候,用户更看重内容 产品更偏媒体而不是较强用户关系的时候(比如抖音,我更关注看到达人们生产的优质内容,是不是时间序并不是很关心),产品都会增加推荐序来降低用户的消费成本。

但一般时间序也会保留,不会直接干掉。

尤其当用户关系比较重要的时候,不能直接切换为推荐序,比如你把朋友圈换为推荐序的话,估计用户会直接被喷成筛子。

以下是知乎、快手、微博的内容排序选择:

内容的筛选

(2)快捷头像

现在快捷头像已经是比较普遍的能力了,将有内容更新的关注用户,按照亲密度将头像在关注页顶部排列。

用户可以快捷的查看这些用户更新的内容。

特别关注

这个的意思就是关注的用户数量太多的时候,按重要性把用户划分出两个层级,增加VIP关注,VIP关注的用户,可以明显的找到。

这个功能微博、B站、知乎都有做,知乎还在关注页做了常驻的展示。

用户分组

除了把用户分出不同重要性层级,还可以进行分组,这算是比较高级的能力了,并且这个能力有应用的限制条件。

用户的内容之间有明显的区别,且用户有区别的认知。

比如微博的领域和身份,比如网易云音乐的音乐人和朋友。

至于关注流的样式,基本就是元素的陈列和优先级整理,展开的话会有较多的界面设计知识,篇幅会扩的比较长,这里不详细展开了。

好,以上就是我对系统化设计关注模块的一些理解,希望能对你有些帮助。

这些理解不一定都对,也希望能得到你的见解和纠正,一起讨论。

作者:白鱼,微信公众号:夜里一支烟

本文由 @白鱼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