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覃在前一段时间写了《重庆谈判期间,戴季陶向毛主席发飙,毛主席侃侃而谈,获掌声一片》一文,讲的是抗战胜利后,毛主席不顾个人安危,力排众议,于1945年8月28日单刀赴会,飞赴重庆和谈。

谈判期间,毛主席抓紧一切时间与在重庆的知名人士会面。

9月13日这天,毛主席在周恩来陪同下,会见了《新民报》的部分工作人员。

这个《新民报》是由陈铭德、吴竹似、刘正华等人于1929年9月创办的。“九一八”事变后,它成为了爱国人士积极宣传抗日,发表抗敌御侮的言论的主阵地,影响力巨大。

《新民报》主笔赵超构曾在1944年参加中外记者团,访问了延安,之后在《新民报》上发表了系列通讯《延安一月》。

关于这个赵超构,老覃在去年写的《关公姓什么?毛主席在不同场合向不同的人问这个问题,用意大不同》一文中曾经提到过,1958年,毛主席到杭州开会期间,曾邀请周谷城等一帮文化界的人士欢聚。这帮文化界人士中,就有他。

毛主席当时拿他的名字开过玩笑,说他是宋高宗的哥哥。

毛主席这么说,是因为宋高宗的名讳为赵构,而他叫“赵超构”,含有超过赵构的意思。

实际上,赵超构也真有宋高宗有点关系。

因为,据他自称,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四十一代孙。

话说回来,毛主席在1945年9月13日这天会见了《新民报》的部分工作人员,通过赵超构的介绍,见到了张恨水。

张恨水比毛主席小两岁,出生于1895年,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

他的成名作是创作于1924年的九十万言的章回小说《春明外史》。

《春明外史》是在报纸上以连载的方式面世的。

从1924年至1929年这长达五年的时间里,每日下午两三点钟,报社门前便排起长龙,读者买报的目的,只求先睹《春明外史》的情节发展。

据说,鲁迅的母亲鲁瑞因此成为了张恨水的铁粉。

为了孝敬母亲,鲁迅每天下班都要去报摊转转。只要看到《春明外史》出现更新,便毫不犹豫买一张回去,读给母亲听。

鲁瑞老太太经常发出感叹,说两个儿子的作品都没有张恨水的作品写得好。

《春明外史》获得成功后,张恨水名利双收,有了巨大的经济基础,得以沉下心来,用《红楼梦》的笔法写出了《金粉世家》。

关于这个《金粉世家》,老覃忍不住要在这里吐槽几句。

话说,上世纪八十年代,香港无线电视推出由刘松仁、汪明荃等人领衔主演的25集连续剧《京华春梦》,彼时老覃年纪尚幼,却也沉迷剧中,被剧中的人物和故事所感动。

而到了本世纪初,央妈推出了一个长达40集的电视剧《金粉世家》。

老覃在观剧时,越看越奇怪:《京华春梦》和《金粉世家》的人物名字不同,故事却如出一辙,这到底是为什么?

老覃一度以为:《金粉世家》是根据《京华春梦》改编的。

毕竟,香港无线电视拍《京华春梦》在前,央妈拍《金粉世家》在后。

但是,随着对文史作品的视界不断开阔,这才知道,香港无线电视拍的《京华春梦》的央妈拍的《金粉世家》都是改编自张恨水小说《金粉世家》。

张恨水的小说《金粉世家》全本十二册面世后,鲁迅已经搬到了上海,不能承欢膝下,就专门购了此书,寄给了母亲,并隆重介绍:“这是张恨水真作。”

《金粉世家》被称为“民国版的《红楼梦》”

如果说一部《金粉世家》已经让张恨水成为了不朽,则他在随后推出的《啼笑因缘》更让他的声望达到顶峰。

《啼笑姻缘》初版于1930年他,之后连续加印了26版。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这部小说已经被14次搬上了银幕。

张恨水的其他作品,如《纸醉金迷》、《夜深沉》、《白蛇传》、《现代青年》等也都被改编成了影视剧。

可以说,张恨水是民国最热门的作家,没有之一。

更难得的是,抗战爆发后,以言情小说起家的他,能以民族大义为重,自觉地把笔触转向了宣传抗日。

1931年,东三省沦陷,他在自己连载于《新闻报》上的长篇小说《太平花》增写了抗战内容。

这是他创作出来的第一部宣传抗战的小说,也中国第一部宣传抗战的小说。

此后,他又连续发表了《热血之花》《东北四连长》《潜山血》等一系列抗战作品,并于1932年自费出版了宣传抗战的短篇小说集《弯弓集》。

1937年年底,他前往重庆,加入《新民报》工作,任主笔、总社协理、重庆版经理,自编重庆版文艺副刊《最后关头》。

他在刊头直陈自己办报的原则:“凡与抗战无关的作品,我更无言发表。”

随后,他在《新民报》上连载寓言式长篇小说《八十一梦》,抨击国民党和军阀统治下的黑暗。

为此,他受到了国民党的严密监视,原计划的八十一个梦只写了十四个梦便被迫搁笔。

即便如此,他还是推出了《游击队》《冲锋》《敌国的狂兵》《疯狂》《水浒新传》《大江东去》《虎贲万岁》《巴山夜雨》一系列热血作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39年,新四军湖南平江通讯处的几位留守人员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他愤然写了一幅挽联:“抗战无惭君且死,同情有泪我何言”,刊登在《新华日报》上。

张恨水有如此才华,又有如此的爱国情怀,自然引起了毛主席的关注。

毛主席曾以巨大的热情阅读了他著作的《水浒新传》,在延安向赵超构高度评价了这部作品,说这部作品写得好,具有鼓舞大家抗日的意义。

那么,毛主席见到了张恨水本人,免不了又提到这部小说,当然,重点还是谈论张恨水的代表作《啼笑因缘》。

张恨水简单地向毛主席介绍了他创作这部小说的素材。

毛主席听后怅然若失,问:“原来不是写自己,那么,‘恨水不成冰’是什么一回事?你认识冰心吗?”

毛主席之所以会有此一问,是因为坊间传言:张恨水单恋大才女冰心,却屡遭冰心拒绝,在失意之下,他发出了“恨水不成冰”的感慨,给自己起了个“恨水”的笔名。

张恨水听毛主席问起此事,不由得大笑,解释说:“早在1913年,我就用‘愁花恨水生’的笔名给《小说月报》投稿了。后来,觉得字数太多,就单用了‘恨水’二字。这‘恨水’二字,是从南唐李后主的词《相见欢》里面的‘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中摘录出来的。”

毛主席听后,也跟着笑了,说:“原来如此。”

事实确是如此。

老覃查了一下,冰心出生1900年。冰心第一次使用“冰心”这个笔名的时间是1919年8月,当时 ,她在《晨报》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所以,传闻中的“恨水不成冰”的故事只是故事,并非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