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好朋友上周末和我的聊天记录。她是个很棒的女孩子,平时独立又勇敢,就是在亲密关系中有点容易吵架。为了满足好朋友的要求,我们发起了一次调研,深入调研了一下当代年轻人搞对象时,产生冲突/争吵/矛盾/摩擦的情况,给所有的年轻情侣们做个参考。

本次调研共回收问卷46228份,有或有过伴侣的粉丝占94.64%。其中,目前有伴侣的粉丝76.41%,目前没有伴侣但曾有过伴侣的粉丝占18.23%;男性 11.25% ,女性82.12%。

后文所有涉及的占比数据,如无特殊标注,总体数均为有或曾有过伴侣的被访人数。

*本文使用的数据样本来自KY粉丝群体,若以此数据推论其他群体的情况,可能产生偏差。



  • 不同的情侣冲突频率各不相同

整体来看,不同的情侣之间发生冲突的频率差别还是很大的。有20%的人至少一周吵一次,也有20%的人两三周吵一次,20%的人一个月吵一次,还有超过20%的人三个月都不一定会吵一次架。



调研结果也显示,年纪越大并不会越少吵架,受教育水平也和吵架频率没有关系。

不过,收入越高,发生冲突的频率会越低(好了,赚钱的理由又多了一个)。

此外,被动比主动的人发生冲突频率高;悲观比乐观的人发生冲突频率高出许多。Peterson在他的研究中发现(2002),归因是引起愤怒争执的根源原因。当冲突发生时,由于解释不同,苦恼和愤怒的程度也不同。

如果把伴侣的行为解释为无心之过,归因为外部的、不稳定的原因,就相对无可指责;而如果归因于内部和稳定的根源,恶劣行为是故意的,就会引起愤怒。

如果我们判断伴侣能够改变有害的行为,我们心情受影响更小。而认为问题不可改变时,我们则会束手无策,焦躁不安。

悲观者,容易把冲突归因为伴侣蓄意为之、并且难以改变。因此冲突频率也会更高。


  • 引起冲突的因素存在男女差异

总体来说,最容易引起冲突的因素分别是1)感情和相处方式(包括相互的情感表达不充分或太夸张、太独立或太依赖、是否能够相互倾听理解等)、2)伴侣双方生活规划(包括是否为此做准备、规划是否一致等)和3)孩子或其他家人相关的事情,选这三项的被访分别为57.39%、35.20%和30.03%。

也就是说,选择伴侣时如果希望伴侣间的冲突较少,从一开始就选择一个在感情中的相处模式匹配(例如都粘人或者都疏离)的人、在生活规划上有共识、对孩子和其他家人的处理方式也提前协商好,会比较有可能达到自己的期望。——所以相亲从这个角度看,还是比较靠谱能带来好的关系的。



在上述引起冲突的影响因素中,男女两性没有显著差异。但,从另一个方面,我们详细了解了参与者们生活中会引发冲突的具体的场景(Peterson, 2002)。结果发现:

女性被访更容易因为“对方没有按照自己期待做出行为”和“一些琐事积累”而和伴侣产生冲突;男性则更容易因为“对方提出无理要求”而和伴侣发生矛盾。

不难看出,此时我们面临了一个两难处境:如果女性没有去直接提出自己的期待、或者直接表达自己在一些琐事上的不满,则容易因此引发冲突。而如果直接提出要求和期许,则可能因为男性伴侣对其判断为“无理要求”而引发冲突。

只能说“此事古难全”,好的关系必然是在冲突中走向相互妥协,而最终达成的。

  • 从冲突程度上来说,情侣间常见的多数为拌嘴抬杠(66.93%),激烈的争执(36.45%)以及冷战(32.06%)也比较普遍。



目前有伴侣的被访拌嘴抬杠更多(目前有伴侣50.52% VS.曾有伴侣 32.83%),而曾有过伴侣但目前没有伴侣的被访冷战占比更多(目前有伴侣19.74% VS. 曾有伴侣33.02%)。或许说明拌嘴抬杠不太会导致分手,而冷战更容易导致关系结束……



回到文首我朋友问我的问题,她和她伴侣的冲突到底是否是正常的?目前看起来不好回答,因为数据显示,不同的情侣之间冲突的状态千差万别。

不过,亲密关系满意度和冲突之间,的确存在相关的关系。

  • 亲密关系满意度越高,冲突频率越低。

亲密关系满意度最低的分组,1周或更短时间内发生1次冲突的占比61.43%,几乎不吵的仅有1.90%。

而亲密关系满意度最高的分组,1周或更短时间内发生1次冲突的人仅有11.28%,几乎不吵的人占比则高达16.2%。

我们不好判断,是因为亲密关系满意度高,所以更少吵架,还是因为更少吵架,导致对于关系的满意度高。

而性生活也是一个重要的预测性指标。性生活满意度最高的分组冲突更少。找一个性生活和谐的对象,还有降低未来关系中冲突的“妙用”。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刻意避免冲突发生。因为人际关系学家发现,伴侣们没有表达出的烦心事越多,ta们对亲密关系也会越不满意(Roloff & Cloven, 1990)。一味退避冲突的新婚伴侣,在今后的婚姻生活中也往往更不快乐(Noller et al., 1994)。

而且,在亲密关系中感受到冲突却没有充分表达的中年女性,在未来10年里死亡的可能性比那些经常吵架的人高出4倍(Eaker et al., 2007)。正所谓,摩擦是好事,吵架能保命!

我们的调研发现,出现冲突后有52.94%的女性会选择跟好友家人吐槽,但仅有30.21%的男性会这么做。选择发生冲突后“自己憋着”的男性也比选择这一项的女性更多。

  • 本次调研中,我们还用“愿意为这段关系投入和付出的程度”、“对于这段关系持续到未来的渴望程度”来测量了被访们对关系的承诺度。结果发现,对关系的承诺度越高,冲突频率越低。



可能因为在高度承诺状态下,人们更愿意付出努力满足或迁就对方的需求、甚至妥协自己的需求。



首先,如果你真的不喜欢冲突,我们建议你找一个和自己更相似的伴侣。

  • 伴侣双方相似程度越高,冲突频率越低。

相似程度最低(相似度自评1分/满分5分)的分组中,1周或更短时间内就会和伴侣发生一次摩擦或冲突的人占到54.43%,几乎从不冲突的人仅4.21%;

在相似程度最高(相似度自评5分/满分5分)的分组中,仅有13.86%的人1周吵一次或更多,几乎从不冲突的人占31.86%。

其次,我们要学会用更积极的眼光看待冲突:

  • 有不到一半的被访认为,冲突对亲密关系来说,有着积极作用。这些被访认为通过冲突能更加了解对方、解决关系中一些问题和更加了解自己等。



此外我们请被访们评估了冲突/争吵的结果(Bach & Wyden, 1968),数据显示,81.37%的被访都从冲突中获得了不同程度的积极结果。

因此,科学地认识到冲突/摩擦/矛盾,对亲密关系的发展来说有积极的一面,就可以让我们在对待它们时保持更加开放的心态。而开放的心态,又有助于我们更客观地聆听对方、调动自己解决问题。

因为如果一发生冲突就产生负面心理——认为冲突意味着关系的失败(比如开头提到的我的好友的担心),则会在这些时刻受负面情绪影响,难以好好沟通。

最后给大家一些心理学tips,学会它们或许就能让冲突促进关系哦!

1. 在倾听时,不要总是听到那些攻击型的内容,而是接受情绪背后的信息。当你认为自己在被攻击,你就会从对方的话语中听到攻击性。

2. 改变你对话的方式,传递你真正想说的信息,而不是表达攻击。比如,用“我”而不是“你”来表达:“我觉得很累,不想洗碗了。”而不是攻击性地表达,“你真懒。”

3. 当你在倾听时,不要急着提出建议。不管你觉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明显,你都应该首先听完ta在说什么。你的伴侣也许会从完全不同的角度提出意见。

4. 当你意识到你自己在将事情变得更糟时,停止争吵。认识到你可以是阻止事情向更坏的方向发展的那个人,并可以导致一个更积极的结局。

5. 考虑到未来可能的冲突。我们很有可能会为了相似的主题争吵,所以这一次你们彼此对冲突的交谈、倾听、探究越多,就越可能解决冲突,达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