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玉溪日报-玉溪网

省“一县一业”花卉示范县(市、区)中位居第一,达6万余元;2016年被认定为云南省花卉种业发展核心区,2018年成为云南省花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19年被列为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县(市、区)。凭借良好的资源禀赋,红塔区培育扶持花卉龙头企业44户,培育电子商务企业10家,100个花卉新品种通过国家级和省级审定,种业发展优势突出、产业链条持续延伸……

“十四五”期间,我省提出实施“一二三行动”,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战略部署,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红塔区作为“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县(区、市),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如何?高质量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如何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让花卉产业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和必须深思的课题。

迪瑞特精心培育的玫瑰鲜切花新品种特许权使用收入居全省第一

品牌铸就品质 产业呈现美丽蝶变

粉紫色球形花苞的“迷雾泡泡”,火红的“卡马拉”,披着金色外披的“狂欢泡泡”,白色花边的“洛神”……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玫瑰育种公司之一——“迪瑞特”2012年进驻红塔区,成立玉溪迪瑞特花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迪瑞特”),9年间,引进千余个玫瑰鲜切花和百余个盆花新品种在玉溪进行培育,精心培育的100个玫瑰鲜切花新品种、20余个盆花新品种分别占全国花卉种苗市场份额的60%、80%,居全国第一。“洛神”“骄傲”“人鱼公主”“高原红”等一大批花卉新品种成为市场新宠。2019年统计显示,迪瑞特新品种特许权使用收入达1500万元,居全省第一。

成立于2004年的玉溪明珠花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珠花卉”)专业生产百合种球,多年来专心于百合种球研发,目前扩繁出4个系列的百合,白、黄、粉、红颜色不同,香味各异,备受市场欢迎。明珠花卉先后在华宁、峨山和昆明市寻甸等地建设百合种球培育生产基地1000余亩,年产种球2000万至3000万粒、小籽球4000多万粒,质量达到进口优质种球水平,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实现国产化、规模化、工厂化生产百合种球的企业,是国家花卉工程研究中心和推广分中心。公司产品“mingzhu”百合被评为云南省著名商标,拥有发明专利。

紫玉花卉通过嫁接方式培育的盆栽微型玫瑰成为市场新宠

一株开五花,花花各不同,这是玉溪紫玉花卉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玉花卉”)通过嫁接方式培育的盆栽微型玫瑰,俗称“棒棒糖”,因枝干粗壮、花型饱满、色彩丰富而得名。2014年,紫玉花卉从地栽鲜切花转型到盆栽微型玫瑰的研发和培育,短短几年间,盆栽玫瑰的品种从最初引进的11个扩繁到30多个,年产量200多万盆。公司建成母本资源采穗圃和种苗繁育、生产示范区及采后处理包装车间,申请专利12项,自主培育的新品种“紫玉之妃”“紫玉之恋”“紫嫣”“心悦”通过省级注册登记。

围绕打造云南省花卉种业发展核心区,红塔区着力提升花卉种球种苗研发能力,培育出迪瑞特、明珠花卉、云南爱必达园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必达”)、云南滇禧花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滇禧”)、玉溪云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星”)等一大批优质花卉种业企业。在人均耕地不足2分的土地上,红塔区用品牌铸就品质,一批特色鲜明、分工专业的大中型花卉企业正在崛起,以种苗繁育的优势成为世界公认的三大优质花卉产区之一。

20世纪90年代,红塔区的花卉种植以一家一户为主体,花卉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低,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花卉产业呈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融合化、品牌化发展态势,品种结构向高档化发展,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大花惠兰、蝴蝶兰、百合花、玫瑰鲜切花等品种逐渐与国际接轨,花卉产业发展方式从粗放走向精细。

2016年,红塔区被认定为全省花卉种业发展核心区。2018年,红塔区成为全省首批花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花卉产业链体系进一步完善:以云南猫哆哩集团等企业为代表的花卉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玉溪新兴蓝莓庄园构建起集种植、加工、旅游为一体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七号田庄花旅融合项目投入运营。一批龙头花卉企业构建起线上线下营销、冷链物流为一体的鲜花供应链综合体,花卉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初见成效。

创新引领发展 智慧农业持续升温

在大营街街道赵桅片区,一套设施化、自动化、数字化的花卉种苗培育、推广、生产线已建设完毕,准备投产。“在云南鲜切花草花苗领域,我们这套生产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是比较高的。”生产线负责人陶磊介绍说。

去年10月,云南上云丰花卉有限公司入驻红塔区,专业从事洋桔梗、洋牡丹、彩马、剑兰、洋甘菊等鲜切花草花种苗、种子、种球品种的推广、生产和市场营销。“公司实施数字化、智慧化生产流程。”陶磊说,低温种子库恒温恒湿,可以储存2亿多粒种子。公司根据订单倒排生产计划,种子进入播种流水线,实现拌土、播种、覆盖、浇水全自动化操作;之后进入催芽室,通过参数调整,确保光照、温度、湿度恒定,满足种子萌发的全部条件;再进入大棚生产区域,通过各项自动化生产系统控制,保证种苗大小一致,出苗率稳定;最后进入炼苗区、冷库预冷、装箱出货。今年产量将达2000万株苗,全部建成后,年产量将达3.5亿株苗。

夏日中午,酷暑袭人。在玉溪亚洲花卉科创谷核心区,玉溪绿聚隆花卉种苗有限公司的蝴蝶兰新品种繁育及现代化种苗组培工厂正在热火朝天施工中,一个集新品种选育、种苗繁育、栽培示范与展示观光为一体的产、学、研工厂正在茁壮成长。“公司计划年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蝴蝶兰新品种10个、优质组培苗3000万苗、高档鲜切花350万枝,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生物技术,建立智能生产管理大数据应用系统,全面应用物联网+传感器技术,固化生产流程,提高管理效率,提升产品质量。”绿聚隆负责人魏南斌介绍说。

每年10月,是紫玉花卉盆栽微型玫瑰的销售旺季。每年夏季,公司总经理段家彬会带领工人在温室大棚培育种苗并进行嫁接,每年200万盆盆栽微型玫瑰的出售,对温室大棚的自动化生产要求非常高。段家彬自主创新了“盆栽微型玫瑰管道渗灌供肥栽培技术”,自动化控制水肥。“一体化种植不仅保水保温,还通风透气,保证了每一盆玫瑰的品质稳定。水肥节约80.77%,浇水人工成本降低75%,空间利用率提高27.03%,产量增加1.88倍,有效规避了花卉种植中造成的面源污染和土壤盐渍化问题。”段家彬说。紫玉花卉创新研发的栽培技术使其在花卉产业转型升级中成为科技应用典范。段家彬种花20多年,吃过“小散乱”的苦,也尝到“标准化”的甜,现企业逐步走上了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科技化的道路,亩产值可达到40万元以上。

现如今,红塔区花卉企业创新驱动能力进一步增强,紫玉花卉获实用新型技术2项,在阳性花卉和阴性花卉分层培育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玉溪市岁兰花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岁兰花卉”)研发的“大花惠兰花期创新技术”使大花惠兰生长周期缩短半年以上……

岁兰花卉研发的“大花惠兰花期创新技术”使大花惠兰生长周期缩短半年以上,产品供不应求。

以设施化为依托,红塔区整合全区涉及花卉农业领域的数据资源,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重点,着力培育智慧花卉农业,迪瑞特、紫玉花卉、爱必达、云星等花卉企业率先实现生产基地数字化监控,推广智能精准种植模式。依托京东技术和渠道优势,在云南探花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设立鲜花产地仓并成功开仓,以产地、冷链、物流零售各环节联动推进玉溪鲜花产业经济建设。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打造“红塔区花卉大数据”智能监管平台,实现对全区耕地资源、花卉大棚资源、农业气象预警、农业物联网及40余家花卉生产主体的数据在线监测。

壮大“一县一业”加快补齐发展“短板”

花卉产业是现代高效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朝阳产业”和“黄金产业”。三十余年来,我市花卉产业与全省同步,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发展阶段,逐渐成为高原特色农业中最具特色、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重点产业之一,玉溪花卉产业发展融入全省花卉产业发展大格局中,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品更加丰富,目前已形成了以鲜切花、盆花为主,种苗繁育、绿化观赏苗木等多产品齐头并进的局面以及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

荷兰,这个只有1600多万人口的国家,却在花卉贸易、品种研发、设施园艺方面走在全球前列。低成本、高效率是花卉园艺产业的追逐点。荷兰土地资源并不丰富,而是以全产业链协作,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反观红塔区,虽然花卉产业呈快速高效的发展态势,但仍处于转型升级重要关口,发展的三大瓶颈亟待突破。

一是生产经营主体小、散、弱,制约花卉产业集约化、园区化发展;二是产业总体投入不足,制约花卉产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三是找地难、租地难,生产配套设施用地得不到保障。经济作物尤其是小香葱、草莓、葡萄、青花等种植面积增加,用来发展花卉产业的土地越来越少,占比较小,花卉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受制于土地。

世界花卉看中国,中国花卉看云南,花卉产业作为红塔区发展的主导产业,如何破解发展小、散、弱的局面,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基础支撑?记者对此采访了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研究员杨春梅。

“花卉品种创新不够、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少,是制约花卉产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杨春梅说,要不断强化品种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强花卉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和保存利用,加强品种创新和技术研发。

“创新是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不变的主题,要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产业链等方面着手,提升产业的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要在加强新技术应用的同时,强化专业培训和人才培养,不断完善标准体系和花卉质量控制体系,实施品牌战略。”“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更离不开文化浸润。”“花卉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消费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如何让花卉园艺融入百姓日常生活,要加强引导和培育。”来自红塔区部分花卉企业的负责人表达了对做大做强花卉产业的强烈渴盼。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红塔区花卉产业发展将按照“一园三核六片区”的整体布局,在园区建设上寻求突破。通过3到5年的创建,将红塔区打造成现代农业示范园花卉产业基地,建成集生产、包装、仓储、物流、销售、技术培训、新品种示范推广、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花卉产业示范园区及云南南部地区花卉集散中心,真正擦亮“红塔花卉”名片。(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陆合春)

本文来自【玉溪日报-玉溪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