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行走约两万步,一年要换三四双皮鞋……有“最帅巡逻警长”之称的何骜,是上海公安系统百佳标兵、静安能手,曾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被誉为广场上的“飞毛腿”。

巡逻警长何骜(右)。

何骜所在的上海站地区治安派出所,辖区范围不过0.64平方公里,却是上海市中心人流量最大的地方之一,日均客流量约40万人次,遇到节假日更是近乎翻倍。这里人流密集、管理难度大,何骜等人不仅承辆大车站及周边的治安防控、110处警等任务,还要接受各种群众求助、问路和咨询每天上百次。

深入一线六年,从懵懂稚嫩的警校学员,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巡逻警长,何骜的“身份”有了几多变化。

“指挥家”

2013年6月,刚刚从警校毕业的“小飞机”何骜上任第一天,跟着师傅在上海站北广场开始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次巡逻,整个人都懵了。“在路上不停有群众来问路,嘉定、松江、惠南、川沙……去哪儿的游客都有,一天被问了几百次。当时我什么都不熟悉,每遇到一个新问题都要求助师傅,很痛苦。”

在群众无数个咨询的“逼迫”下,第二天,何骜走遍南广场、北广场,把附近的交通站点和线路特意记了一下。“北广场有3个公交站点,南广场比较分散,大约有5个,几路公交在哪里乘坐,差不多都清楚。”现在的他堪称“人形导航器”,对几十条公交线路如数家珍。

六年的一线工作经验,也让何骜熟悉这里的每一条道路,针对客流高峰期间重点路段及时段的道路拥堵情况,排堵保畅、人流疏导总有他的一套。

今年春节前夕,孔家木桥路至交通路沿线,短短200米的路段,由于路中间设有唯一一条连接北广场和长途总站的人行横道,车辆通过人行横道时只能停车让行,过马路的人一多,很容易造成交通管理的断流。

在何骜的建议下,派出所主动对接火车站站管办,通过火车站联动指挥中心数据研判,提前针对大客流情况排兵布阵,组织警组成员与街道钉子岗队员相互配合,一方面疏导旅客从地下通道前往长途总站,缓解人流通行的压力,另一方面在人行横道两端派专人拦截人流、指挥车辆,确保人流、车流交替通行,互不冲撞。

耐心给旅客指路。

“要让客流‘动起来’,就需要整个车站间行云流水的配合。”在何骜看来,安全有序的道路通行环境,是“站区指挥家”送给每位旅客最好问候。

“巡夜人”

在车站周边往往会有扒窃熟睡旅客财物的不法分子,每个值班的夜晚,何骜总会和同事一起在南北广场巡逻,排查可疑人员,并且提醒滞留在户外的旅客提高警惕。

日常巡逻以外,每逢节假日,火车站地区的大客流总会提前到来。“单从火车站客流来看,暑运期间的日均客流量就超过40万人次,国庆、春节长假高峰时,这个数字甚至会超过70万。”上海站地区治安派出所所长孙剑毅介绍。

春运对于何骜他们来说是一场硬仗,尤其是返程高峰期,铁路客运为满足春运返程旅客的出行需求,在夜间11时至次日凌晨6时加开到沪列车班次。由于夜间地铁及公交末班车停运,到达旅客大量滞留在上海站地区。

针对这一现象,由站管办牵头在南北广场设置两个大型临时地下安置区域,为滞留旅客旅客提供避风遮雨的休息点。同时调整勤务模式在凌晨时段联合铁路、轨道等执法部门加强滞留旅客的安置、疏导及分流工作。

今年2月17日凌晨,上海依旧延续着之前的阴雨天气。何骜和他的同事负责南广场的滞留旅客安置工作。2点敲过,何骜刚刚完成安置点的巡逻工作,看了看加班列车时间表,应该又有一班列车到站了,他披上雨衣决定再到广场上去看看,外面的雨量有增无减,当巡逻到地铁1号口时,发现大量旅客挤在一片雨棚下等待地铁首班车,人已经是摩肩接踵,更无暇顾及暴露在大雨中的行李,何骜立即将这群旅客引导到地下安置点。在行进的路上他发觉,由于连日的阴雨天气,路上设置的引导标志大多已模糊不清,可能还有很多旅客在大雨中等车,何骜等不及休息立刻安排警力一个屋檐、一个雨棚地巡逻,将在大雨寒风中等车的旅客引导到地下安置点。

余冬未净的上海,裹再多的衣物也挡不住早春的寒冷,然而站区的巡夜人会给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旅客,送上这座城市给他的第一份温暖。

“飞毛腿”

省市级排球运动员,国家二级运动员,10年球场生涯,6年球队主攻手的经历,3年球队队长,家中更摆满来自全国杯赛的奖杯……何骜是排球运动员出身,对他来说,荣誉并不陌生。脱下球衣,换上制服,未曾改变的是何骜面对目标的态度。

那是一个夏天中午,何骜刚刚吃完午饭就接到指令,车站北广场有一名嫌疑人刚刚扒窃得手。何骜匆匆赶往现场,果然发现一名可疑男子,对方远远看到警察后便心虚转身,急匆匆快步离开。见对方已经快跑起来,何骜想也没想就追了上去,无奈北广场通道很多,两人一前一后上上下下绕来绕去,始终保持着十米左右的距离。追逐约10分钟后,犯罪嫌疑人跑到了自己停放在北广场的助动车边,就要驾车逃离。

怎么办?不能让犯罪嫌疑人离开!眼见对方已经跨上了车,何骜脑子一热,下意识助跑几步,用了排球场上的一招“鱼跃救球”,把对方连人带车扑了下来。这是他参与的第一次抓捕。

作为巡逻民警,除了体力要好,更需要一双火眼金睛,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识疑能力,在万千人海之中迅速甄别出嫌疑人。现如今,在信息化的科技手段推进之后,巡逻民警的工作重心从主动识疑,转变为处置高效。

今年3月初的一天,站区所联动指挥中心发来指令,称通过系统比对识别出一名网上在逃人员,何骜随即赶往现场展开排摸。在现场,对方非常流利地报出了身份证号,照片与本人也较为相似,而他说话的口音也和身份证显示的地区相吻合。难道是系统比对过程中出现了误差?但当进一步比对容貌时,何骜发现该男子脸上有三颗黑痣,与其报称的身份证照片不符。何骜判断对方很可能是冒用了熟人的身份。随后,同事也联系到了被冒用身份的本人,而他此时仍在千里之外的老家。在这些证据面前,嫌疑人彻底伏法。

今年上海站地区治安派出所辖区报警类同比下降3成,其中偷盗类同比下降5成,诈骗类同比下降4成。截至目前,共抓获在逃人员27名;打击各类违法犯罪200余起。

“知心哥”

何骜也曾是一名血气方刚的少年,他笑称自己打球时性子比较急躁。但在工作中,他的耐心与暖心有口皆碑。对违法分子严厉之余,何骜对求助的群众总是尽可能地温柔亲切。

为旅客提供帮助。

8月2日凌晨4时许,天蒙蒙亮,何骜的徒弟小董接到一起司乘纠纷,乘客觉得司机绕路,司机则解释是高架封路,双方僵持不下。小董到场了解情况,但乘客一身酒味,蛮不讲理,坚持不付车费,双方僵持不下,看到民警到场更是发起酒疯。小董的语气也开始加重了,乘客便吵着要投诉。此时,正在附近巡逻的何骜注意到电台里的增援指令,迅速赶往现场,大致了解情况后,何骜将乘客请到一边,听乘客足足发了一刻钟“牢骚”,直到对方情绪缓和,何骜将事情原由娓娓道来,对方也自知不占理,非但事情解决了,还主动赔礼道歉,向何骜表示感谢。

何骜说,为人民服务、解决街面突发情况是巡逻民警的职责,工作中会处理许多想不到的事,需要随机应变。他遇到过与父母失联、独自在车站徘徊的八九岁小女孩,遇到过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离家出走的九十岁老人,遇到过神志不清、当众殴打父母的“武疯子”……时间久了,对于此类事件他已经习以为常。

“脱下警服也能帮助这些人,穿上警服就更需要耐心。”这是何骜的工作准则。多年来,他没有收到过一起群众投诉。

在0.64平方公里的辖区范围内,面对每天来来往往的数十万陌生人,何骜挺直腰杆坚守,用双脚丈量平安。

作者 | 杨洁

图片 | 警方供图

编辑 | 包雍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