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筝缓弦歌秦筝缓弦歌书籍…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北宋文人,晏殊第七个儿子。父子二人是婉约派重要词人,在宋词发展史上被称为“二晏”。
晏几道最擅长作小令,他的词作多描写相思离别等个人苦痛,极善言情,语言精妙。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小晏的一首《蝶恋花》。
蝶恋花
宋 晏几道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浅译:
在梦中我重至烟水迷离的江南,寻寻觅觅、 踟蹰而行,可纵使踏遍了江南每一寸土地,依然没能与你相遇。梦中相思入骨,尝尽断肠滋味;梦醒入骨相思,怨恨痴情将岁月耽误。
我的满腹愁情向谁倾诉,展开雪白的信笺,写下心中万言,可是雁飞在青天,鱼沉在深渊,满纸思念让我寄往何处?!只能将相思寄于瑶琴,移破筝柱,弹彻离弦,断肠之怨也不曾减少一分。
浅析:
本词第一句中“梦入”两个字,诗人直述在梦中下江南,在江南流连是为了和离别的人相遇。小山很多诗句都写到“梦”,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来描写相思离别、表达魂牵梦萦的情感,例如:“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临江仙》),再比如“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鹧鸪天》)还有“无端恼破桃源梦,明日青楼。玉腻花柔,不学行云易去留。”(《采桑子》)
本词的开篇依然用“梦境”来表达词人深沉的感情。诗人形容江南纵横交错的水路为“烟水路”,一来刻画了江南山水迷蒙的景致,另一方面也描摹了梦境的虚幻与迷离,使得本词从开篇便被渲染了一种朦胧之色,无论是诗词中景致还是诗人的情感都被渡上一层虚幻之美。
二、三句在情感上诗人进行了一个转折。在如画的江南,诗人寻寻觅觅,佳人却音信全无,这其间的失望与伤心无穷无尽,在睡梦中能向谁诉说?
失望与相思交织,使得诗人蓦然梦醒,回到了现实之中,在梦中相思蚀骨,醒来后依旧是入骨相思,诗人陷在深深的思念里,美好的年华也在这离别幽怨中蹉跎了。
下片,诗人接续上片意脉继续描写相思。
诗人将所有思念都写在纸上,可佳人杳杳不知所踪,就算是鱼雁近在眼前,满纸的情思也不知道寄向哪里,更何况鱼雁沉沉呢!
过片三句,诗人尽述现实中的无奈,与上片联系起来看,佳人不知所踪此无奈之一;诗人魂梦相随,但是遍寻不得此无奈之二;纵使满纸相思可是鱼雁无凭此无奈之三,如此再三,诗人的情感被推至高潮,浓浓的相思意如何排遣呢?诗人将心事付与瑶琴,弹出悠长缓慢的曲调借以抒发离情别绪,一曲复一曲,弹遍了离歌,移破筝柱,仍然摆脱不了相思这张密密的网。
筝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大约在公元前四百多年就已开始流行,最早流行在秦国,所以古筝又称秦筝,此一类的弦乐器,一般用移柱来转调,本词最后一句结在“移破秦筝柱”,可见诗人弹琴时间之长,所弹曲目之多,但是愁绪却未减丝毫,依然“断肠”,这最后一句,表明了相思苦刻骨铭心,是无论如何也摆脱不掉的。
本首小令,从梦里寻觅开始,至抚琴断肠结束,全词一气呵成,语言平直,情感极为浓郁,虽然也用“鱼雁传书”这样的古老典故,但写来并不显俗套,足见诗人纯熟的文字功力。在相思怀人这一题材中,本首《蝶恋花》不失为一首佳作。
很多词论家认为晏几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其词作成就胜过晏殊,以我个人看来,晏几道的词精妙灵秀,而晏殊胜在含蓄深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