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沙10月11日电(记者王婧菲)迎接党的“十九大”重点影片《十八洞村》将于10月13日与全国观众见面,该片以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为大背景,取材于湘西十八洞村的真实故事,通过杨英俊家堂兄弟在脱贫过程中发生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讲述了当代农民战胜自然、战胜自我的脱贫故事。
编剧出身、女性导演、诗意情怀,这些标签让导演苗月备受关注。湖南首映式上,苗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述了她与《十八洞村》的不解之缘。
主旋律电影不应该被标签化
“过去社会‘刻板印象’中冠以主旋律电影所有的标签,在《十八洞村》这部电影里都没有。”在谈及《十八洞村》和以往主旋律电影有何不同时,苗月表示,不知道从何时开始,表现重大社会主题的电影,就被贴上了“概念化”“脸谱化”“说官话不说人话”“没有人物和故事”等标签,电影人一直在努力地修正这样一些偏见,“我们在电影里表达的是一种社会的情感,关心了全社会都应该共同去关心的人群,讲述了一种生活,一种人物的命运。”
“我们有非常精彩的故事、好的人物,以及人物命运随着社会发展的改变。从电影本体的角度讲,我们是一个好看的故事片,是一部电影。”接受采访时,苗月不停为《十八洞村》打CALL,我们有唯美的镜头,优质的音响效果,如果你不去电影院观看,将错过一次非常好的观影体验。片中主演,扶贫工作队员饰演者白威称《十八洞村》是一部“有着文艺范的主旋律电影”。
主旋律让影片得到更多支持
2016年8月,苗月首次来到湘西十八洞村采风,她走访了无数个村民,记了满满一个笔记本,获得了大量丰富的一手素材。“我们片中每一个人物都有真实原型。”
苗月第一次见到剧中主人翁杨英俊的原型时,他刚从地里回来,抽烟、吃鱼、喝酒,苗月觉得他酷极了,立刻上前采访,但他几乎没搭理苗月。第二次请了扶贫工作队队员做工作,表明来意,才让他敞开心扉,在他们家院子里畅谈了数个小时。
为了原汁原味的展现湘西十八洞村村民的生活,片中演员陈瑾所穿的苗服,杨英俊家使用的相框等,都是跟村民借来的。
“正是因为这个主旋律的题材,我们的摄制得到了各方的大力支持,让很多不可能成为了可能。”在走访中苗月了解到,早期湘西外出打工的多是女人,因为男人要留下来守住土地,而当时从十八洞村出一趟远门,需要步行到花垣县城乘坐汽车,再去吉首市挤火车,十分艰难。为了重现这一场景,通过各级政府多方协调,摄制组从广铁调来了6节绿皮火车,动用了2000群众演员,由潇湘电影集团和峨眉电影集团调用了大量年代服装和道具,历时15个小时,才完成这场戏的拍摄。
用诗意的语言表达主旋律题材
“我们的电影深刻地表现了这么一群人,他们在深山,但和国家发展息息相关。”谈到情怀,苗月说,电影人应该有一种坚持,主动贴近生活,感受和感动,只有自己被打动了,才能打动观众。
编剧出身的她对剧本的把握很有信心,在请村民协助拍摄过程中,她发现村民抛秧的镜头美极了,马上让主演王学圻也来上一段,并很好地融入到影片之中。作为一名女性导演,她希望通过更多诗意的画面,把内心的感动表现出来,表达对山村和土地的情感。
苗月表示,在第一次走进十八洞村以前,她对精准扶贫的意义和它所指的内容表达,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通过采访和拍摄以后,她明白了,《十八洞村》这部电影要做的事情,不仅仅是表现一个村子的几个人,而是精准扶贫思想,对于十八洞村,对于整个国家社会,对于帮助我们国家最后的一批贫困人口走向小康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