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说说大全 正文
〈不发朋友圈小号〉不发朋友圈别人以为是小号

时间:2022-12-02 14:59:46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经常,不能和朋友圈、家人、朋友说话,可以无声地暗中消化的感情才是真正的生活。是你的家人。

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在静静中崩溃,在默默中自愈。

你有没有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人都不发朋友圈了,越来越多的人都慢慢消失在朋友圈里。要么设置三天可见,要么一年半载都没有一条动态。

曾在网上看过微信官方的一组数据:每天有10.9亿的人打开微信,7.8亿的人刷朋友圈,但只有1.2亿的人发朋友圈。

也就是说,有9亿人,已经从我们的朋友圈消失了。

那这些人为什么不发朋友圈了呢,不发朋友圈的他们又去了哪儿?

“不发朋友圈是为了悄悄努力,惊艳所有人。”

“现在发个朋友圈复杂得很,生活早已被各种绑架。”

“反正不喜欢发,因为发了也没人看,有些事情,自己知道就好。”

“朋友圈只能发开心的东西,真正的自己就是在崩溃中自愈,在自愈中崩溃。”

“高兴的事分享错了人,那是在炫耀;伤心地分享错了人,得到的容易是嘲讽。”

“不刷朋友圈是因为没有我想看到的人了,不发朋友圈是因为我没有想发给的人了。”

……

有人表示说不是不想发,而是不敢发:

多少次字斟句酌地想发朋友圈,但又默默地将一个字一个字的删除,最后清空了所有内容,剩下的喜怒哀乐全都自己扛。

毕竟网络就是一个无限放大镜,我们的每一条朋友圈都会被揣测的人放大其中的善意和恶意。

“化了个美美的妆,发了一张热爱生活的自拍,却有人说P得太过了。”

“在自习室里学习到关门,鼓励自己明天继续加油,却有人说努力是最没用的东西。”

“加班到深夜,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泡上一碗热腾腾的面,却有人说这么拼是为了给老板又换房换车吗。”

……

网络的恶意让我们越来越畏惧发声,渐渐地也就变得沉默。

越来越多的我们不再热心分享生活中的点滴,甚至不敢喜欢和变得讨厌。

怕喜欢的歌曲被人说矫情,怕评论一件事被人说三观不正,怕点滴的生活却没人感同身受……

然后,我们学会了分组,学会了三天可见,学会了屏蔽朋友圈。

还有人说不发朋友圈的根本原因是:我过得并不好。

而通常在朋友圈里的人无非两种:一种是陪你消化的,另一种则是看你笑话的。前者不忍心,后者不值得。

就像有人说的:现在的生活节奏,谁都想让自己除了紧张的工作之余可以身心轻松一点儿,可生活真没有那么多的快乐可以分享,生活更多的是在某一时刻可能让你沮丧、失望和难过,让你去体验生命的痛。除非是至亲的人,但是有时候有些事儿更不想让至亲的人知道。

嗯,因为不想把那些负能量传递给别人,我们才自己默默消化,毕竟谁都讨厌成为别人的负能量收纳盒。

所以你大概明白了吧:

不发朋友圈的人基本上都是说因为发生了不好的事才不发朋友圈,但这个比例只是占一小部分,更多的还是人们越来越封闭自己的内心。

当然,不是说不能再发朋友圈,而是说朋友圈不都是炫耀或讽刺,还有留给回忆的人。

每个人对待朋友圈的态度也不同,不能以偏概全,凡事都有多面性,主要因人而异。

就像这位朋友说的:朋友圈对我来说是带图的生活记录,或许别人用它做了别的用途,对我的朋友圈也有别的解读,但发不发朋友圈和生活幸不幸福又有什么关联呢?

听说把自己隐藏起来的人,同时也会失去很多。

所以每个人,特别是成年人,都应该找到适合自己发泄的途径,这是生存最基本的技能之一。

所以,那些消失在朋友圈的人又去了哪里了呢?

曾在某条看过一位网友的有趣经历。

他说来某条开个小号,一个熟悉认识的都没有,想发什么就发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自己开心就好。

毕竟人总是要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与自己和谐相处,才能活得安然,其中与自己和解,最重要。

可是呢,他的小号还是能被熟悉的人发现,所以又接连换了几个小号。

他特别想知道现在的年轻人都去哪个APP里记录生活,宣泄情绪的。

我也特别想知道退出朋友圈的人都去哪儿“玩”了呢?

最后我想说的是:

无论我们在哪儿“玩”,我们的最终目的,是经营好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在乎展示一个自己的平台。

毕竟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如何营造朋友圈里的漂亮人设,也不是发一条动态能有多少点赞,而是真正地把生活过得有声有色。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