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冷静
关于一位男明星,朋友圈里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句子。
但是这些文章加起来也就汇成两个字——吃瓜。那些初级吃瓜姿势很容易辨别。还有一些高级吃瓜姿势,需要做点还原工作,才能看清楚其真面目。
这些高级吃瓜文章可以翻译成:
“大家不要吵。你们这个吃瓜姿势不对,请听我来说两句。我想说的是,如果张三是坏人,那么我们就谴责张三,警察叔叔就要把张三抓起来;如果李四是坏人,那么我们就谴责李四,警察叔叔就要把李四抓起来。大家觉得我们说的对不对?如果我们说的有道理,请给我们点个赞哦。”
每一句话看起来都是正确的,问题出在:你说这一通,不也是为了吃瓜吗?
这些表面正确的话语,只在吃瓜层面是站得住的,稍微深究一下,就会发现完全没有抓住重点。
A:如果张三是坏人,需要被抓起来,那么之前警察为什么没有把他抓起来?是名人影响力破坏了执法公正吗?
B:如果张三是无辜的,李四是坏人,那么因为李四发了一些帖子,人们就要“封杀”张三,众多品牌纷纷跟张三划清界限。那么这种“舆论杀人”的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它是不是合理的?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C:如果张三和李四都不是什么好人,那么这个事件中到底存不存在违法甚至犯罪的情形?不管存在还是不存在,为什么执法部门没有发声表态?当出现全民关注的“悬疑事件”时,有没有一个权威的声音可以平息猜疑,还是说我们的舆论场会被一次次的“罗生门”不断撕裂?
如果你更倾向于A,那么你就去讨论A背后的真问题。如果你更倾向于B或C,那么你就去讨论B和C背后的真问题。
而现在的情况是,所有人都在争论事实真相到底是A、B还是C,但没人关心任何一种可能背后的真问题。而通往真相的道路由群众或媒体的音量决定的,而是由程序是否合理公正决定的。
不关心程序的人,是没有资格谈论真相的。
满屏都是吃瓜群众,只是有的吃瓜群众喊着“我不是在吃瓜”。不管你们怎么看,我觉得这幅景象十分惊悚。
公共价值无人看守。
每个人都在关心别人的看法,跟我看法一样的都是好人或者聪明人;跟我看法不一样的,都是坏人或者糊涂蛋。
其实,每个人的看法都不重要,看对看错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公共生活与私人空间、法律与道德、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之间的边界到底在哪里。甚至这些问题的答案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们相不相信一个社会除了相互吃瓜之外还有其他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