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朋友圈卖鱼头文案—餐饮创意朋友圈文案…
笔者和霍斯恩教授
1、
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仍然没有忘记我们的故事。
去年盛暑,在一个炎炎夏日的午后,阳光透过窗帘层叠的缝隙,火辣辣地打在脸上,恰似蒙特里安均衡之美折射出的韵味。
手机铃声伴随着闷热,我轻捂汗滴,方知老友贺思恩从北京返川。闻此音讯,他在成都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担任副院长一职,而变得异常兴奋……当所思所感几乎相等时,相信彼此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让情绪非同寻常的开胃生津。
景物粲然,皆为缘分。时隔三十余年,至今还记得我俩接到省美协通知,从家乡乘坐火车风尘仆仆地赶赴蓉城,参加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版画展”座谈会。抚今追昔,聆听著名国画家唐允明教授谈《红岭》创作心得,慰积年之饥渴,亦如教诲一般烂熟于胸中。
于今皆然,方能会面。往事已开始逐渐回笼,帧帧定格在光阴恬淡的心性里,刹那便是永恒。
那一年,他从四川美院版画系毕业,活泼跳荡,意气风发。大致而言,还能分配到自贡师专任教,属天分极富,识趣高迈的那一类。叙其性情,言约意丰,始终是清醒的“学院派”。或有一事实可证明,亦颇倨傲的铜版画作品入选全国版画展,还刊登在《版画艺术》封面。
任思绪飘散,苦况兼苦趣。上世纪90年代,民生经济受制约,自谋出路,择善而从,岐路就多了。我来到水润锦官城,开门即见府南河;他去了京城,感受帝都的人文气息。唯有赵雷这首《成都》和汪峰的《北京北京》关乎“行走”,日夜陪伴在循序落地的人世间。我妄想苟安,囊中羞涩渐渐失去本真。而他,包含了对未来无尽的憧憬,从此隔两地,一别信茫然。
于是焉,偷得浮生半日闲,故人相望皆为缘。不管什么理由,只想馋嘴一回,去“咀嚼”他创办已久的“版画与综合媒介”工作室。重拾记忆的闲散片断,畅聊成长的既定规划。
疫情肆虐,友情不易。辞意恳切,情溢于词是一次投放,跑那么远去见他,十分值得!
尽管犹言随意,顺天顺时顺自然。我注射了两针灭活疫苗,坐地铁无惧无忧,却把工夫耽搁在路上。既来之,刚露了一下脸儿的晴天,转瞬即逝成落日。
贺思恩作品《十二属相》
2、
从地铁站出来,看着不停翻滚的扶梯,回头又看看簇拥的人群。哪怕多年未见的老友,心念如昨,也会想起年轻时候的样子,在脑海里来来回回都切换不掉。
意气轩昂的他,与骄阳似火有些相似。迈着神采奕奕的步伐,如哆来咪发唆拉西哆搅动出的情绪,稳重且富有激情。
数十年的游历,久别重逢,莫过于如期而归。我和贺思恩是以心相交,成其久远的朋友。寒暄几句,言语间浮躁、亢奋,已远去……只有意在言外的通晓流畅,咨嗟于他的“当代时段”。
来到工作室,目光所及,品氤氲香茗,味雅意逸。他带着久违的感动,略带笃定的口吻,精见亦随之涌出……说到必然性,不外言志,知来者犹可轻弃?
贺思恩精力充沛,饱满持久的力道,游刃有余地变换身份,是四川美术界的异数。他是艺术家、策展人,又是教书育人的楷模。从出道那天起,几种身份重叠,把整个艺术圈生态链勾连在一起,形成一套独立的判断体系。作为“2015国际艺术家交流创作营暨国际艺术家作品展”策展人,挥毫点染,有缝必弥的态度,在国际、国内当代艺术领域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他主编的《理想与现实》(四川美术出版社)生动讲述着学脉学缘和治学经历,以及融汇情景体验与文化采风,具有较高的文献性质和学术价值。闲暇之余,编著《版画春秋》(人民美术出版社)独见前闻,灼见今朝。以时间为线索,将建国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的版画作品,较为清晰地梳理出一条新中国版画发展的编年史。
他崇尚海德格尔所说的“无”,这种指存在者的不存在,仍以自己的方式存在着,既是意义上“存在存在着”,也是贺思恩丰饶多样,捉笔为文的精神“内核”。观其作品,思绪逸出,似乎寻找到了某种绘画语言和文化差异的隐藏地。
聊以寄慨,凭窗咏艺。他十余次入选重要国际、国内大型美术展览,先后获得意大利佛罗伦萨奖金奖、土耳其伊兹密尔国际双年展评委会大奖、“幕张赏”亚洲青年设计师大赛亚军。他的抽象语汇与精神诉求,拟“古人”的方式存在于自身的笔法中,并很好地与前人商量绘事。正所谓,“凡有貌象声色者,皆物也。”
莫问天涯归信,龙门阵无凭准。虽然《中国涂鸦肖像》遵循戏曲虚拟化的原则,在处理上追求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但客观形态的夸张、变形,乃至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都是人物心理活动的自然流露。从影像资料《在场:匠心与手艺再造—贺思恩的十年》的阐述中,得出“跨媒介”切割出“行为波普”,涵盖了数字媒体与架上绘画的融合,很理性地成为激变时代的桥梁。也许,他只想沉下心来,执着于人文艺术蕴含的褒贬,既是一种孤独的追求,又是沐浴以求的社会责任,使“中国意境”有一种哲学的深度。
然而,花相似,人不同,随着岁聿云暮地流逝,道出思想缕析,酿成自家风味。其所行画,《石头剪子布》诸如一个玩偶,通过影像再生把“自我”和“超我”所产生的本能反应和认知变化,归纳于外界环境的一张“面具”。如此妥帖的态度,是一种全新的神形俱似和既往不咎的过程。
贺思恩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画家,应是具有代表性和国际范儿的中国艺术家。即使在艺术品市场波卷澜翻,也会理性看待东西方文化的语境。他将民族性挂在笔端,把万法皆幻视为参照物,敏锐地采用数字化合成的艺术形式,去呈现意识形态相关的视觉差异。
嗟乎!豁然贯通,虚实之距即为幻象。乐此不疲,是全新的创意互译,还是中国文人精神的当代表达?
他采取电脑和摄影来“画画”,蒙太奇般的把素材按照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进行拼贴,在恒定中展示其文化指义,让视觉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正如《十二属相》多样性的象征,充溢着风骨独傲的雅趣,而有了涂改的旨趣。不同造型构成一件完整的作品,无意识或下意识与拉欧尔·豪斯曼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材料创新来虚化、解构生肖的图型符号,尝试用现实观念赋于动物感情来修正自己,也更能反应图腾崇拜的传承价值。
近年来,他致力于当代影像技术和传统版画的探索与试验,迷恋非理性主题,并在教学之余探究东方智慧与西方当代艺术的相互融合。扮好两种角色,做好服务工作,还得平衡内心的个人追求,想必兼而有之。
所寄意,人生经历见画风。他特别多地谈论“需求”,皆因作品有“空”所具有的“敞开”含义,以及随心所欲植根于自由的真谛。这种宽泛的假定性态度,超前思维的特征与“川西坝子”抱团取暖的价值观,非常适合诠释者的口味。造化颠倒,互相佐证,算是插科打诨中的小插曲,也就够了。
鲜香滑嫩的“美蛙鱼头”
3、
风吹鬓影手紧握,闲叙了半响;饭局稍远黄昏近,诗酒趁年华。他深知我是“吃货”,特意寻了一处饭店,斟一壶酒,同声相应,若有所悟。
今晚大啖,并肩上坐,言笑无不备至。这是一家椒香四溢闯进鼻孔的美蛙鱼头店,按照墙面上的广告词提示,古法压榨的菜籽油和大骨熬煮24小时的高汤,油而不腻,辣而不燥。尤有齿颊留香的兴味,急需细细品咂。
娓娓而谈,盛满美味佳肴的大沙锅置火锅桌中央,看到红油在光色中闪灼,形成有机整体。如易中天先生所言:“火锅简直浑身上下都是中国文化。”更何况,交织状态下的美蛙和鱼头蕴蓄着强烈的沸腾感,滋滋地声响让人血脉喷张,犹如表现主义放浪形骸的臆想。总之,荤素杂糅,五味俱全,是对味蕾的“真实”拓展和“具体”深化。谨奉黄豆、香菜、葱花混合而成的蘸碟,令人目不暇接,痴迷、沉醉。
吾自知不胜酒力,奈何今夜贪杯了。心与心相,窗外月光弹指过;不醉不归,酌酒先行竟醉矣。然笑道,毕竟与他把臂交谈,莫教辜负好时日也。我对“热盆景”确有诱惑之念,倘若太偏重辣而忽略香的味道,会导致汤锅主观和客观的诡异。然则,火锅高超的熬汤技术,精华尽缩于红油锅底。看讫火辣鲜香的精神张力,择人择味,难免有裂隙。
我置于他的话题之下,聊别后之事……一品再品,美蛙细腻弹牙,鱼头鲜嫩多汁。此景如同鄙人的境遇,顿惊优游之性,安享吃醋拈酸。跳来跳去的筷子在油锅中疯狂拍击,有一种出神入化的灵气袭来,似浓云翻滚有了温度的姿态。有道是麻辣怡神,寄情年华,皆是一个慢慢渗透、调整的过程。
是呀,半世沉浮,满是遗憾,也满是深情。唉!一到夏天脾气就烦躁不安,在缭绕的热气中,火锅分明洋溢着繁星闪烁的魅力。纵然,文火慢炖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情感、色彩的关系,但色香味美所营造的饕餮氛围,不妨用嗅觉触及事物的本质。
这不是短暂的炫惑食欲之娱,而是红尘真味的水乳交融。某些画家自诩艺术家,自命为这个流那个派……当然,拧巴巴的空洞理念,像鲜醇酥烂的脱骨鱼头,是对生活焦躁烦郁地轻敷。其举止像显影一样,通过药物疗法,颇有心境的悬殊……即便畅快淋漓地放入一些蔬菜,也很难汤汁浓稠,齐轨连辔的滋润。
一别知己数十春,归来脱尘岂一朝。因为懂得,所以钦佩!
他,又被钟声催着衣,每天都游走在鲜活而有趣的语言暖流中。十年磨一剑,一剑号江湖,皆为一朝试锋芒之多面。
我,埳井之蛙喜酒肆,手敲桌面趣索然。仿佛忘记了鬓角已染霜,又重回青春时光。谓之得意,绝无意气存焉!
闻言,堪云雾遮,谓其学术之力,观物取象,令视觉语言模块化,去描绘“自我”梦呓和行将消失的物象。
惟有佳作留其名,美蛙鱼头恣欢赏。我与他喜乐相知,有种岁月静好的感觉。殊不知融入一幅画的意境,不免有未尽之憾,难忘本来,句句无舍,可以无大过矣。
虽非狭义之人,言犹在耳,又日趋于琐事,不识可乎?挑灯夜话,充盈着感悟,直至零时,双手握无限。
且听,抑扬顿挫诵拙作,自惭发白成何事。思想、见识,总结之……
看度自贡丨自贡新闻第一端
来源丨一凿一匠微信公众号
编辑丨李 冉 责编丨陈 祺
校对丨李 冉 编审丨余 灵
©自贡市广播电视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