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翔朋友圈罗翔朋友圈壁纸
& ampquot熊猫咬我能杀死熊猫吗?单击& ampquot说你穷是侮辱你吗?& ampquot\ & ampquot为什么孔融要造船?不能怎么办?如果我不坚持的话。
”……这些看似“脱口秀”一般的段子出自中国政法大学网红教授——罗翔老师之口。万年不变的蓝色幕布背景前,40岁的罗翔戴着一副金丝眼镜,手捧保温杯,对着镜头侃侃而谈,将一门原本晦涩难懂的刑法说的妙趣横生。这位法学界郭德纲,凭借一己之力在以年轻人为主的B站社区坐拥千万粉丝,点击量破亿,还意外捧红了一名“法外狂徒张三”。
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其实,从08年直至21年,罗翔一直都是中国政法大学最受本科生欢迎的老师之一。罗翔的出圈让法律可以用一种诙谐有趣的方式普及到普罗大众,对于法律的普及做出了出人意料的卓越贡献。让我们走进罗翔,探究“张三”成功的秘密。
罗翔爆红背后的秘密
说起罗翔的爆红,不得不提及司法考试,这个传说中的“天下第一考”。一直以来,司考凭借极低的通过率,成为拦在所有法律相关职业从业者面前的“劝退门槛”,就连法学专业的本科生都不能保证自己逢考必过。
一年数十万人的司法考试参与人数,催生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司考培训市场。备考是枯燥乏味的,法学专业课程较多,单个课程需要记忆和理解的文字数量极大,还经常随着新颁布的法律法规而调整修改,对于考生来说,吃透所有法条的难度较大,一个优秀的培训讲师,是法考培训市场的优质稀缺资源。
罗翔就是法考讲师中的佼佼者。早在2005年,他就获得了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随后,他花了整整5年时间到美国进行学者访问,在成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之前,早已著作等身,成为中国刑法学领域的权威之一。
教培市场向来都是培养“脱口秀”优秀选手的温床,早年间以罗永浩为代表的新东方名师各个都是段子手,抖包袱的程度堪比单口相声,而罗永浩直到今天,还被人们戏称为“中国脱口秀鼻祖”。
法学讲师同样不例外。除了过硬的专业知识,罗翔擅长将生涩的法律词汇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讲出来,有血有肉的“张三”让法条不再冰冷艰涩,既让参与法考的同学对知识点更加容易掌握,也让许多普通人以看热闹的名义了解了法律常识。
罗翔出圈的另一个重要推手,则是B站(bilibili视频网站)。作为中国90后和00后聚集的知名网站,B站以大量动漫内容被公众知晓,铺天盖地的弹幕更是B站对主流文化的强势逆袭。让人诧异的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B站浏览的主要内容,除了二次元的动漫,还有各种科目公开课。
每到考试前夕,B站知识类课程都会进入播放高峰,而那些985高校名师的课程,更是受到众多网友的追捧。年轻人自豪地在弹幕区刷屏:“假装在北大上学!”然后在屏幕的另一头拿出笔记本。B站名师宋浩的线性代数教学视频,播放量突破1700万,而罗翔“入驻”B站的第一天,就涨粉100万,创下B站当日涨粉速度最快记录,至今未被打破。
B站公开课的流行,背后提现的是年轻人对知识不再满足浅尝辄止,而是对知识的精度和深度的渴求,同质化的内容再难以激发年轻人的学习兴趣,他们对有水平的名师的渴望,超出了社会对他们的期待。一个又一个现象级名师的成功出圈,是新时代年轻人从自身兴趣出发,从被动填鸭到主动学习的可喜改变
因为B站和抖音对罗翔语录的病毒式传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向往律师这个职业,2021年,中国司法考试的报名人数大幅上升,连带整个司法考试的相关培训机构也兴旺起来,新增了约225家,占比达到32%,绝大多数都是年内新注册的。这一现象足以说明其影响力。
法外狂徒张三 法律不应该一直高高在上
在B站有一个专门的账号,叫“张三的传奇一生”,记录了这个虚拟人物犯过的所有罪行。强奸猥琐、教唆他人、危险驾驶……因为在罗翔的口中做尽坏事,张三被粉丝笑称为“法外狂徒”。
罗翔曾经对媒体解释过他的突然爆红“一个特殊时期,民众内心对公平和正义的期待在他的视频中的回应”,而这个回应的载体,就是“张三”。
法律的概念是复杂的,无数逻辑严谨的条款即使是法律专业的学术都无法抵挡。精力充沛走进教室,晕晕乎乎走出教室是所有法律系学生的日常。
为了不至于产生催眠效果,罗翔所有的课程都是围绕案例展开,短小清晰的案例,代入感极强的“张三”,再辅以接地气的分析,即使没有法律基础知识的普通人也能一听就懂。
而对刑事案件来说,最让人混淆的,无非是明明是差不多的犯罪情况,为啥审判结果却大相径庭,许多人绕在其间不得其法。罗翔凭借其对法条的深刻理解,将相关案例放在一起,让观众通过对比,了解其间的细微差异,须臾之间,对法条的理解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例如罗翔2020年火出圈的经典案例:粪坑案。
张三见四下无人,起了歹念,意图强暴女性。女子自觉打不过,便假装同意,脱衣服的过程中,女子找准机会,顺势将张三推进粪坑。
粪坑很深,坑里的张三呼吸困难,拼命往外爬。女子害怕张三上来之后再次行凶,随即朝张三的手猛踩,致使张三掉了下去。张三第二次往外爬,又被一脚踩下,直到第三次,张三彻底掉了下去,再没能爬出来。
这个由真实事件改编的案例,在当时引发了不少争议。一些人认为女子只是在保护自身安全,这么做无可厚非;还有一些人认为,女子前两脚属于正当防卫,第三脚的性质就变成防卫过当了。针对该女子究竟是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法律界一直有着各种解读。
在罗翔看来,他觉得女子的行为“合适得不得了!不仅合适,如果是我,还得拿块砖头往张三头上砸!”
毕竟在当时那个情况下,一般人都会选择阻止张三上来。以这种角度来说,女子无论踩多少脚都算是正当防卫,就算扔个砖头都无可厚非。
“当然,砸的时候千万注意,别把粪溅到自己身上。”讲完这一案例,罗翔以一句幽默的话完成收尾。
当前,许多法律从业者面对案情时,往往开启上帝视角,进而显得不近人情,这个世界没有事后诸葛亮,法律人必须站在当事人角度思考问题。
对法律一知半解的入门者,总是容易机械地理解法条,或是根据判例人云亦云。但任何法律,都需要深究其当时的立法精神和立法原理,客观理性地判断是非对错。法条不是一层不变不可修改,法律本身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在对立法精神本意理解下的一次次优化。
因为时代的快速发展,许多层出不穷的新型案件并不能适配现有的法律法规,模糊地带因而出现。从罗翔视频中对许多“张三”的分析中,我们能看到他对法律的理解并不教条,而他也不断从案例角度思考如何推动中国法律变得更好,他的思维方式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位听他课的学生。而这种启蒙价值无疑是巨大的。
近年来,我们看了太多因为不懂法而酿成的人间悲剧,对当今中国来说,普法无疑是一件要紧的事,但摘掉西服领带,法律需要避免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只有用普罗大众听得懂的语言,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知识不应该高高在上,知识分子更不应该高高在上,知识是杠杆,撬动的,是整个地球。
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张三
罗翔不是一开始就主动投入互联网的,早在2019年,喜欢他的学生就开始自发地将他的课堂视频搬到B站。除了传承法学专业知识,
罗翔喜欢将自己的人生感悟揉进每一个鲜活的案例中。
毕业第三年,在中国政法大学的讲台上,罗翔获得了一个他本人非常看中的奖项: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大教师。和其他教授相比,他的课堂总是挤满了前来听课的学生,这让年轻的罗翔志得意满。
他神采飞扬地在讲坛上侃侃而谈,各种大道理张口就来,身上好像写满了“正义”二字,当时的罗翔也是这么以为的。
随着名声越来越大,一位贫困的老太太满怀期待地找到他,想要获取法律援助。这一刻,他退却了,因为这件事有可能影响自己的职业生涯。
就在那一次,罗翔真正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虚伪,原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张三。自此之后,罗翔老师总是辨证地看待自己,直言“每个人都有阴暗面,自己也不例外”。而自己需要做的,就是不断追求光明,抑制自身心中的黑暗,做法治之光。
罗翔的讲座视频穿插了许多他自己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感悟,这让他有别于其他的专业课老师,他希望他的学生们对于法律不要止于术,而能够悟到道。毕竟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意义。
2020年,网上到处流传着一篇卧底名媛的帖子,群里的这群女孩子,拼单五星级酒店的下午茶,引发全网群嘲。所有人都在取笑这些假名媛,但罗翔却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
本质上,这群“名媛”和朋友圈里那些炫耀财富、炫耀幸福、炫耀知识的人有什么区别呢?谁的心里,不想让自己比其他人高个半头呢。
面对别人的错误,总有人习惯高人一等地进行道德审判,看别人的问题总是清澈见底,而自己的问题则浅尝辄止,没有人真正能成为圣人,但每一个让人唏嘘不已的刑事案件的起点,都是不起眼的小事。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张三,不把他放出来,既需要依靠法律,同样需要依靠道德。
他在抖音专门开了一个说哲学的账号。在那里,他希望每个人都能真正睁开眼睛,都能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看清生活的真相,依旧热爱生活的人本身就是勇者。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两千多年前庄子的这句格言,他一直用来反省自己,也不断用来提醒他人,无论何时,学会敬畏,谨慎克已,这是“张三”带给他最大的启发。
当网红遭遇网暴
罗翔的爆红,看似巧合,其实暗合市场规律。毕竟,知识不应该高高在上,知识分子更不应该高高在上,技术是为人服务的,知识分子自然也是。
从薛兆丰到罗翔,中国最顶尖殿堂里最优秀的教授,用一种平等的声音和普罗大众娓娓道来,这无疑是近些年知识经济时代最让人兴奋的改变。当然,“网红”不是那么好当的,有粉自然就有黑。罗翔曾经历不小的舆论风波,耿直的他,选择直接清空自己的微博。
一切的起因,因为一个书摘:“要珍惜德行,不要成为荣誉的奴隶。”此时正值国家抗击疫情表彰大会。这个巧合被上纲上线的网友抓住,铺天盖地的谩骂下,他选择了退出。
后来面对媒体,罗翔如此解释此事对他的影响:虚荣是有害的。虚荣是一时的。只有德行是永恒的。要牢记这句话,但是千万不要发到网上!”
没有谁的道德,经得起绝对的检视。网红的身份带给了罗翔前所未有的曝光,他的一言一行也开始被键盘侠们拿着放大镜逐一检视,这是信息时代公众人物不得不接受的宿命。
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罪与罚》中有一句名言,“人能从洁白里拷打出罪恶,也能从罪恶中拷打出洁白。有时往往是善良的愿望,把人们带入人间地狱的。”
一时之快会让人狭隘,为“正义”代言有时候会带来灾难的结局,没有人天然是拯救世界的骑士,而法治则可以跨越这种偏狭,这是一种分寸,也是一种使命。
每一次引爆舆论的公众事件,打着正义名号的舆论氛围往往会给国家的司法机构以巨大的压力,对弱势方的天然怜悯往往会变成一种“绝对正确”,而法律的核心功能,正是在偏见中寻找平衡。
聚光灯下,罗翔早已做好“退出”的准备。我们登上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演绎并非我们选择的剧本。一天站上舞台上,就安心做好舞台赋予你的事,早晚有一天,聚光灯会关上,但他的三尺讲台,不会有丝毫改变。
“绝对的正义,就像是一个完美的圆。”我们现在见到的圆都不是绝对完美的,但我们仍然坚信“完美的圆”的确存在,并朝着它不断前进。
“正义也是如此,一代代法律人都在朝着实现绝对正义而努力,他们坚信,这一天迟早会到来。”
罗翔老师经历过一夜爆火,也在一夜之间因网络跌落凡尘。哪怕跌入泥土,就按尘埃的方式生活。做好了一切准备的罗翔继续用他的方式传道授业,嬉笑怒骂之余,践行“法治之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