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罗翔有个好朋友叫张三。除了问候,什么都做。

穿过南方,穿过北方,在洗手间里喝过水,杀过人,大号栖息在里面。

在长期疯狂试探法律底线的过程中,张三银& amp# 039;长期的罪恶成为了医生& amp# 039;渐渐摸索出了角质很难的大选技巧。

  • 张三和失足妇女发生不可描述之事后,用冥币支付,犯法吗?
  • 张三人生寂寞,找了个“二奶”是男的,犯重婚罪吗?
  • 张三把一颗葡萄塞进直肠,然后发酵成葡萄酒,开车撞到人了算酒驾吗?

大家先不要笑,实际上生活远比戏剧更荒诞沉重。

罗翔的幽默下面坠着的,是现实沉重的无奈。

张三确有其人。

“很多人觉得张三很坏,但其实我觉得,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张三,只是我们没有实施而已。”

罗翔第一次看见自己内心的张三,是在2003年的冬天。

他在双安商场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太太在问路,没有一个人愿意搭理她。

罗翔主动提供帮助,听说老人家从北京西客站一路走到了双安商城,罗翔动了恻隐之心,要打车带她过去。

“我说这样,我打车带你过去。她扑通一声给我跪下了,我当时是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出租车上,老人将自己的困境悉数告之。

罗翔几次犹豫,最终没有说出自己的律师身份,他担心惹上麻烦。

到了援助中心,老人家让他快点走,不要影响了自己的前途。

这一声劝慰在罗翔心中回响了好多年。

多年以后,已经功成名就,贵为无数网友人生导师的他,谈及这段往事依旧羞愧难当。

他憎恨自己当年的自私和懦弱,眉眼间的懊恼和低落清晰可见。

为了弥补良心上的亏欠,他决定做一个诚实的人。

此后一生,他都在警惕自己的虚荣。

02

现在我将告诉你,罗翔和其他人的不同之处。

它并不难学,只是绝大多数人不想学。

20年9月,罗翔像往常一样发布了一条读书笔记。

“要珍惜德行,却不要成为荣誉的奴隶。因为前者是永恒的,后者很快就会消失”

适逢钟南山院士获得共和国勋章,于是这则微博便被别有用心的人怀疑别有用心。

无数键盘侠冲进罗翔的评论区,阴阳怪气地讽刺他在阴阳怪气。

  • “又一个知识分子跳反了”
  • “你要说一个每天追时事热点发视频的人没看表彰大会,谁信?”
  • “哪天你家里办喜事,我拿个大喇叭吹丧曲,你也别想太多”

铺天盖地的骂声里,向来好脾气的罗翔罕见的生气了,宣布退出微博。

直到这里,罗翔的表现和普通人并没有区别。

背上莫须有的黑锅,被网暴,生气,退出平台另寻清净。

不过罗翔在第二天就想通了。

“别人对你的表扬名不副实,你就很开心。

对你的批评名不副实,那你为什么就深信呢,这不就是典型的双标吗?”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穿越两千多年的时光,罗翔的心态成为庄子这句警世格言的一个优美的注释。

他一直在自省。

20年10月,一篇卧底名媛群的文章火遍全网。

作者揭露了这些名媛拼单打卡高级酒店、下午茶的现象,引发全网群嘲。

在人人都在踩一脚取乐的情况下,罗翔却在名媛身上看到了自己。

本质上,这些假名媛和朋友圈里那些炫耀知识、炫耀道德、炫耀财富的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谁又没有过这样的时刻。

“我就发现自己犯了一个经常犯的错误,那就是道德上的双重标准。

我们很习惯把自己放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有强烈的道德优越感。

永远用小镜头看待别人的错放的很大很大,用大镜头看待自己的错放的很小很小。”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罗翔没有要求大家都做一个圣人,只是希望我们在指责别人之前,先反思自己。

道德要先严于律己,就算无法成为智者,也请别做被傲慢和优越支配的愚者。

03

我发现了罗翔成为顶流的秘密,但很难模仿。

相比于给自己立人设来巩固人气,他在出名后最爱干的事情却是撕碎自己。

遍观《十三邀》《青铜时代》等一系列推心置腹的访谈,他几乎都在做检讨。

首先就是人品上的还原,他不吝啬叙述自己的“卑鄙”。

小时候他时常请乞丐来家里吃饭,把家里弄得臭气熏天。

父母为了保护儿子的善良,只能笑脸相迎。

罗翔被自己感动也为自己得意。

长大后才幡然醒悟,这种责任由别人完成的善意是伪善,他只是享受了快感。

“现在你会发现,你这种爱,其实主要还是一种抽象意义上的,因为责任不是你来承担。”

年轻时候的罗翔清高孤傲,不可一世。

从政法大学读到北大博士,又赴美留学,亮闪闪的履历确实给了他傲气的资本。

但一切都在一个农民面前土崩瓦解。

他在读研期间,有一个农民来到政法大学寻求法律援助。

他们收留了他,并把宿舍让出来给他住。

几天后,农民不好意思再打扰他们,独自搬到了地下通道。

那一刻罗翔无地自容。

他总爱高谈阔论,视伸张天下人之正义为己任,却无法帮助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摆脱困境。

抽象的全体在具体的个体面前失去了意义。

从那一刻他决定,爱具体的人而非爱抽象的人。

“现在我闭上眼睛都能回想起,他当时进入我们宿舍那个狼狈。

以及,你在地下通道突然看到他那种无力感。”

这些年不断地自问,也让他对别人越来越包容。

他有一个成绩很好的朋友,但是在14岁由于替别人防风被抓了。

提及此事,罗翔没有借机展示自己的清醒和予以道德上的谴责,而是说道:

“有的时候想,如果那天他叫我去,我会不会去呢?

我现在肯定会说不会,我哪能会啊,对吧,学习法律的我怎么会做这种事情,

但是那个时间节点,如果他真的叫你去,我不敢想象”

正是因为见过人间太多的疾苦,才愈加慈悲;

正是因为看过人性的幽暗,才愈发向往光明。

张三常有,罗翔常有,人生是有限的,世界是无限的。

学会敬畏,谨慎克己。

就像罗翔给他的每一位学生写下的寄语一样:

“做法治之光”

(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