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性签名 正文
【关于爱情的英文签名】上图《唐档案》中的复旦爱情故事

时间:2023-02-22 16:53:42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王桂元

新出的《上海图书馆藏唐绍仪中文档案》中保存着各种唐绍仪就任教育机构理事的资料,其中一封关于民国复旦大学的信非常有价值。信中不仅留下了校史不详的“社交场”风波,还延续了复旦史中著名而凄凉的爱情故事。

上海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藏唐绍仪中文档案》,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

留在党高中的这封编撰信是当时私立复旦大学校长、印度尼西亚华侨李登辉(1872-1947,祖籍福建通安)和收信人唐绍仪。根据信封邮戳,时间是1930年10月2日。奖金是“老靶子/唐小川老师训诫”,下面是“旗舰”。当时唐绍仪住在虹口的广东“老靶子路”,即金武进路。但是这一年前后,唐氏回到家乡中山(珠海唐杰湾)担任“中山模范县”县长。

唐朝文件的李登辉信。

这位校长写这封信不长,全文如下。

警惕者:盗窃邓辉是朴素的才能,荒谬的人被选中,为复旦大学校长度过了一年。羞于少树,幸亏依靠赖地图,免不了云月。每年都开设教育行政,天天看创新,不学习,就已经有过时的地方了。因为精神体力,每天都不支持,为了不敢一缕陈忠谷,弯下腰来,弯下腰来,祈愿辞职,祈祷实际上是神圣的祈祷。邓辉服务学校,从现在开始追踪,在这里悬挂了25年;奉校长之命的人还有十几年。几年前盗窃和计划生育,比如个人体力勉强支撑,或者在服务复旦25年时退休停业的请托。时间弹回来,估计已经是时候了,死忠要告辞了。关于服务的登辉封面,这25年,不可能很快;那邓辉也是个快乐的人,这二十五年也不多。请在这25周纪念日邀请一名辞职者。

邓惠马牙齿增加,已经是周佳了,虽然老龙钟,颓废的太多了,还有自考多年的身体精神、大雨过去、庄方县教育制度、非常不同的领域过去、内部外部、校长身上的一套责任日。邓辉略懂前言和刘淑国学,计划以后应对,要为邓辉固有的学识所能承受的、学校的传导界、个人的修养界请辞职者二。

几个星期以来,荆的妻子电视剧,一天晚上陪伴亲子,不能立即离开,身心困顿,痛苦超标常数;学校大计不予考虑。酿造是人类的义务,护理也很难兼顾丈夫的责任、学校家庭和势力,

邓辉辞职的念头是有一天,所有的事情都由校长办公室秘书长统筹整理的,辉媛只不过是立宪国家的君主,是实一非才,个人的去留并没有影响整个局面。 (以英语发言)。到9月初,在辉辉服务学院即将迎来25周年之际,特求允许他辞去复旦大学校长一职。齐国已经决定要走了,幸好祈祷台湾的照片,今天乞求其他选择贤能,学校继承,提供复旦主持人,邓辉也肩跳蚤卸下,以后随时随地努力在斯里兰卡学校工作,通过回答老师等平时厚的情况。林永皇黄皇惶恐,特别尊敬复旦大学理事会唐小川老师。

李登辉谨启戒。(李登辉[印刷])

先论这封信的作者。在信中,李登辉自述《留宿国学》写道:南阳、留学北美,刚回到大陆时不会说中文。当然,在上海籍夫人和校内同事的帮助下,居住了25年的李登辉们已经熟练掌握了基本的汉语阅读和写作,这不会成为问题。从这位口法熟练、资历高的近代文献书信来看,这仍然不是这位校长能做的事,最有可能的应该是那位汉语助手季白梅润色的成果。从流传下来的文献来看,笔迹应该是李的原笔。

茶论写作时间。当时是1930年为复旦建校25周年。民国复旦创学校纪念日(School Anniversary)约定每年农历8月16日(感谢承王蔚告知),1930年阳历纪念日为10月7日。李登辉寄这封信,好像是在建校前5天故意的。据信,这封信的年初在“九月初旬”,那正是自己为复旦服务25年的时候。早在1905年复旦公学初创时,李敬仁就被马尚博老师介绍教复旦(《唐绍仪的沪北旧居及其姻娅圈》)。以中华民国邮政的速度从位于江湾的复旦大学寄往江湾旁边的桂路,作为“靶子路”,总之用不了多久。那封信是寄出的,直到当年9月末。

这个时候,唐绍仪已经当了很多年官,坐在公寓里,拥有包括复旦大学学校在内的多个学校董事会成员的虚拟职称。唐绍仪(音译)早在1913年复旦迁至理工(音译),重组校友会时,王正廷(音译)、倪云大(音译)、王晓仪(音译)。当时唐,刚刚辞去北洋政府总理,南下上海。之后十几间,钱某增加了对复旦的支持,复旦募集的民国江湾校区(现在的复旦本部)有唐某参与的球。但是钱,这两个人的关系到底有多亲密,资料还不多。也许两个人以前沟通过。英语占大多数的时候,以后会发行。李登辉辞职风波和李新冠,20世纪30年代初唐绍仪对复旦和李登辉校长职务的影响依然存在。

由于电报内容直接,李登辉辞去了复旦校长的工作。信中提出了三个辞职理由。第一:自己已经和家人商量好了,在建校及工作的25年里处理了离职。现在时间到了,但自己遵守诺言。第二,自己的年龄已经很高了,身体心理已经不支持了。也提到了这个原因,信的开头,身心疲惫是对的。

应的还有“教育行政,日渐革新”,赶不上时代的意思。其实这两条理由都是借口,比如服务二十五年或是任意一年再离任,皆无制度上的定数,理由完全不能成立;而从历史上的李校长一生来看,他的身体不仅支持他一直担任校长(包括复旦沪校负责人),而且一直延续到十余年后的抗战胜利,所以李校长身体亦无大碍,只是一时遇到了不可抗力的事情。如此,这时辞职的李校长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第三条里所说的:他的太太病了,需要人照顾;校长不仅要“日夕伴侍,刻不容离”,而且致使自己“身心困顿,痛楚逾恒”,已经无法分心学校事务。那李校长深爱的校长夫人是谁?

李夫人名叫汤佩琳(1887-1931),少李校长15岁,由青年会在曹雪赓的夫人说合,与李校长于1907年喜结连理。汤氏同样来自新教牧师的家庭,汤佩琳的父亲与弟弟都是基督教长老会的华人领袖。二位婚后,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李登辉校长也因为这位本土的太太,融入了上海的生活;钱益民《李登辉传》中指出李登辉最终会定居上海,并为复旦倾其一生,就是因为这段美满而短暂的婚姻。汤夫人不仅会协助李校长整理文稿,教子课读,甚至出任复旦行政职务(最后并不成功),而且帮助这位归国华侨适应国内的饮食、习俗等诸多生活习惯。据李的秘书季伯鹰回忆,李登辉三十余岁初回国对国内一切都是陌生的,要不是与爱妻结婚受其熏陶,李校长可能就不会长久定居国内。

李登辉、汤佩琳夫妇与长子有仁。

但是,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换来的却是无穷无尽的痛苦,这对美满的伉俪,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殇子。自从婚后至复旦改私立大学的十年里,李、汤夫妇共诞下四位子女,但都相继夭折,尤其长至九岁的长子有仁之殇,让夫妇二人悲痛不已。此后李校长便忙于建设江湾的新校区而奔波,知道1925年他从南洋接来了两位幼侄,聊解膝下之虚。但更大的灾难出现在这个家庭之中,汤佩琳得了消化道的癌症,尤其在1929年李校长夫妇从莫干山休养回来,反而加重了病情,此后的1930年,李校长几乎整年都在照顾病妻的气氛中度过,尤其自写这通辞职信至次年初夫人病逝后的半年间,复旦校务会议的档案中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李校长的名字,而是由教务长金通尹(1891-1964,浙江平湖人)及临时成立的校务会议常委会代理。也就是给唐信中所说的“一切事项,由校长室秘书长综理在”,他自己不过是立宪国家那种名义上的君主,“个人去留,并无影响于全局”,权力已经分出去,自己在不在位,其实也无甚差别。

消失在校长室的李登辉,这时就守候在夫人的病榻前,正如给唐绍仪信中所述“荆妻病剧,日夕伴侍,刻不容离”,而他坚持亲自陪护,不容分身的理由也很纯粹:“良以互助,乃人类之义务,看护亦丈夫之责任”,在他看来,护理病妻是丈夫应尽的职责,是超越自己职业与理想的责任,他也将这一责任贯彻始终。

汤夫人去世后李校长曾作一篇《我的夫人》长文回忆亡妻,在多种报章上屡次转载;文中回忆道:一开始他拒绝医生提出的外科手术,认为这一医疗技术还不够成熟,还有一个理由,就是汤夫人体弱,怕术后恢复不过来;但最后意识到如果因为他的固执使得夫人有所不测,他也不会原谅自己,遂向现代医学妥协,带汤夫人去“上海疗养院”问诊。医生告诉他们,这个病手术痊愈率很高,但汤夫人似乎身体暂时还不能承受手术,需要一定时间的休养再评估。他们在1930年上半年去杭州继续休养,回来后的当年六月病情反复,住进医院后查出了癌症,李登辉得知只有住进医院“珍视与看护比较周道”,所以陪伴病妻入院,并接受了第一次手术,但很不幸,发现肿瘤已经是晚期,非常不乐观。李登辉自述当时的痛苦无法用言语形容。他没有把病情告诉夫人,仅与夫人的弟弟汤仁熙商议,后通过教会中简单的修行实践,缓解病人晚年的病痛。汤夫人在忍受了最后半年病情带来的癌痛与水肿,最终在1931年的1月4日凌晨两点与世长辞,李登辉一直陪伴到夫人最后。他回忆道,前一天晚十一点钟时“她还能对我说,她要到床上去睡一刻。一点钟时,我走到她床边,她才开始说一些不相关联的话,微微怨着她的疲倦”,但李登辉发现这只是汤夫人最后的一息,所以喊来家人,汤夫人便平静地安息了。(李登辉《我的夫人》)。

“看护”护理之学,既有其医学的向度,也有其超越医学、上升到精神层面的维度。通过护理这一举动,人们往往希望表达自身高于医学治疗的愿望与理想,即便那是一位没有受过现代医学训练的人。李校长在至唐氏心中所谓“良以互助,乃人类之义务,看护亦丈夫之责任”,即寄托了其作为丈夫的护理本分,及其对于病妻无尽的爱。虽然李登辉能做的仅仅是陪伴、互助以及祈祷,但这正是体现了护理学高于治疗的精神所在,护理的旨归就是爱与救赎,而李校长用自己的感情经历,为后人留下了一段动人的复旦爱情故事。

丧妻之痛后又过了很久,李登辉才逐渐缓过来,且一再拒绝续弦,甚至是其内弟的建议。他在日常生活中,一直保持汤夫人未丧犹在的状态,比如吃饭碗筷刀叉仍要放一对在。直到半年多后的1931年10月才重新回归校长位主持校务。是年6月,复旦校园落成了一幢卫生院,全校师生建议将此楼命名为“佩琳院”,落成后,院内悬挂汤夫人画像,李校长几乎每日至此,徜徉许久,可见李校长心中的信念。

附:2015年秋,复旦大学燕园剧社自编自导了一部学生话剧《复旦爱情故事》,其中主要篇幅就截取了李登辉与汤佩琳凄美坎坷的经历敷衍而成。全剧至汤佩琳去世,有一段李校长的独白,至为感人。时过境迁,这部学生话剧久为人忘却,录上剧本原文,以纪念这段动人的因缘:

李登辉:我想着很久以前我们走在夜色里,影子被街灯拉得很长很长,可是你的身子小小的,好像一点儿北风就能把你从我身边带走。你走着走着,回头拉着我的手,你对我说,你有点累了。 / 你果然走了,我却还能记得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你穿着的那条淡蓝色的薄纱裙子。你说,腾飞,你好吗?可是你跟着我,有什么好呢?就像,我连颗戒指都没有准备,就来请你嫁给我,而你还是想都没想就说:那好啊。 / 你说,你喜欢我,因为在我面前,你不用去掩饰真实的自己。(苦笑)大概是我比较傻吧……你说,你喜欢阳光,喜欢阳光洒进窗台,喜欢一大家子人一块儿吃饭。小家伙们一个个都早走了,你在空无一人的房子里,怀抱着怎么样的热望呢?/ 我总想着,等这一段忙完,这一段忙完,我就来陪你,好好地陪你,去你所有喜欢的风景里,走你每一条怀念的小巷。 / 你总是假装生气地说,饭不能一个人吃,说我永远不会懂为什么。当全校都跑去重庆避难,而我却决定,留在上海的那天晚上,你问我:你害怕么?你走了之后,我对着冷冷清清的饭桌,才明白一个人吃饭的滋味。你是怎么日复一日地等待的呢?当你守在空无一人的房子里的时候,你在想什么呢?你数着过得越来越慢的时间,你在想什么呢?你在看什么书?这间屋子真是寂静……在那些我忙得不知所谓的夜里,你是不是又失眠了?你是怎么样度过那些夜晚的呢?你喝什么,咖啡还是茶? / 最近我总是按时回去,无论手中还有什么要做,我总是期待着推开门的刹那能看到你倚在窗边消瘦的背影。看到我回来,你会不会高兴地过来拥抱我呢?如果我冲上去吻你,你会不会闪躲呢?还是会埋怨地对我说,你是不是只有在我走了之后才想起我?而此时此刻,你知道我在想你么?你还在等待我对你说些什么吗?你说我种的花都开了,而你并不能来看了。(韩润葵主笔)

本文写作得到复旦大学校史研究室主任钱益民老师、独立学者王蔚及同窗英秀林兄的帮助,谨致谢忱。

(作者王启元 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张艳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