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通讯员 钟伟 长沙报道
“目前有十多台机器,现在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订单量也逐渐恢复,今年产值有望突破100万元。”今年48岁的李冬生是浏阳市沿溪镇金桔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有另外一个身份——花炮底座加工厂的老板,如今的他工作忙碌、生活充实,是邻里乡亲称赞的“励志哥”,然而回想起四年前,坎坷和艰辛却是一言难尽。
李冬生正在检查工厂成品质量。
向死而生,激发脱贫斗志
2014年初,李冬生的母亲确诊淋巴癌,为了给母亲治病,李冬生花光了积蓄,借遍了亲朋好友。但是,近30万元的医疗费没能挽救母亲的性命,反倒让这个原本不宽裕的家庭承担起失去亲人和巨额债务的双重压力。
生活艰难但还是要继续,为了还清欠债,李冬生起早贪黑地在花炮厂工作,凭着勤劳的双手,日子也算有盼头。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李冬生努力逃离生活困境的时候,一次突如其来的疼痛,却再次让他掉进了深渊,2016年3月,李冬生拿到医院的确诊单,上面赫然写着“肝癌”。
“非常绝望,之前的日子虽然难,但总还是看得到希望,这个病却让我感觉整个世界都塌陷了。”回想起患病初期,李冬生一度哽咽,他想过放弃,但看到家中的两个小孩还有75岁的老父亲,他心中燃起斗志。“我要不振作,整个家就真的垮了,贫穷与病魔,我跟它们死磕到底。”面对生活困境和病痛折磨,李冬生决定振作精神,向死而生。
精准帮扶,助力拔除穷根
因病致贫的李冬生2016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镇村两级的帮助下,李冬生一家的生活有所好转,但是高额的医疗费用、欠下的巨额债务让他们无法摆脱贫困的漩涡。内心倔强的李冬生并没有“等、靠、要”,他坚信想要脱贫致富最终还是要自力更生,只要身体稍微好点,他就到烟花厂打零工,空暇时间总是琢磨着如何增加家庭收入,摆脱困境。
201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冬生得知当地烟花厂需要大量的烟花半成品,而当地供货渠道并不多。李冬生察觉到了商机,凭借在烟花厂多年的工作经验,他对自己的技术基础信心十足,于是便琢磨着能否将业务揽下来,这样可以自己当老板收入也会更客观。但具体规划时却犯了难,“一没有资金,二没有厂房机械,都是不小的开支,压根没有闲钱也没法再去借钱。”李冬生燃起的希望又渺茫了。
帮扶干部到厂了解情况。
“上户走访的时候听了他这个想法,我觉得是个不错的致富路子,他有技术也有干劲,我当即决定要帮他一把。”金桔村扶贫队长张宜发说。协助办理低息贷款、采购机械、建设厂房、找寻业务,镇村两级帮扶干部提供“保姆式”的帮扶服务,为李冬生厂子的顺利开工保驾护航,2018年年产值达20多万元,脱贫的曙光照耀到了这个苦难的家庭。
饮水思源,探索共富之路
脱贫之后的李冬生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为了扩大工厂的规模和产值,他准备再向银行争取些贷款。“上半年业务做到了30万,本来还要多做10多万的,受到疫情的影响,也因为目前的厂房、设备还不完善。”李冬生计划下半年扩建厂房,多加几台机器,2020年要向100万冲刺。
“微网格长”李冬生坚持定期上户走访群众。
“喝水不忘挖井人”,李冬生将生活的改善归功于党和政府的帮助,他也坚持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工厂里大部分工人都是贫困户,每个月工资要发3.5万元。”李冬生介绍,除了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他还会为有创业想法的贫困户免费提供技术指导,有时候订单都会分点出去给他们,现在李冬生和周边贫困户的厂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效应,业务也越做越好。
不仅如此,作为一名24年党龄的老党员,李冬生主动报名担任“微网格长”,联系周边的18户邻居,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开履行好“六大员”工作职责,主动邀请网格内的困难群众到厂子里工作。“我现在每天的日子都是赚着过,能够为村民做点事情,帮助他们把生活过得更好,对我来说特别有意义。”李冬生始终在努力地生活着,不仅是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现状,也竭尽全力带动周边群众更好地生活。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为了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沿溪镇以“不落一户、不漏一人”为目标,全面铺排脱贫工作,结合“党建+微网格”为383户贫困户确认联户党员,稳固脱贫成效。同时突出产业扶贫,由合作社带动155户贫困户发展蔬菜、油茶、鸡鸭、蜜蜂等种养殖业,稳步提升脱贫质量。“扶贫的路上我们有信心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只要贫困户敢想、愿闯,我们都会尽全力支持!”沿溪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像李冬生这样有想法愿意拼的贫困户,镇村两级都会用心守护他们希望的火苗,让每一位贫困户走上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