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前,来自山西长治的小保安张俊成通过自学考上了北京大学法律自学专科,被称为“北京大学保安一人”,拉开了北京大学“保安天坛”的序幕。
现在,他在家乡教书20多年,成立了主要以农村儿童为对象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他说:“北京大学先生给我播了种子,我会把这些种子带给更多的人。”
张俊成正在给学生上课。新华每日电讯报马晓源照片
北京大学保安时的张俊成。(回答者公岛)
张俊成还记得27年来第一次在北京大学站岗的样子。五月底的一天,天气已经有点热了,他戴着大檐帽,穿着制服站登上了北京大学西门岗亭。眼前挤着人流,一切都很新。
此后的故事已经人人都知道了。这位来自山西长治的小保安通过自学进入北京大学法律专业,在保安逆袭中被称为大学生,被称为“北京大学保安第一人”,拉开了北京大学“保安天坛”的序幕。
曾经大放异彩,之后的人生更加精彩。这位前北京大学保安现在在家乡教书20多年,成立了主要以农村儿童为对象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他说:“北京大学的种子撒在我身上了,我会把这些种子带给更多的人。”
逃出大山
长治市区北至相当长的盆地边缘,地势起伏,山路蜿蜒,约一个多小时,张俊成出生的地方——长治市香潭县下梁镇土川村。几十户人家住在一起,房子是依山而建的,大部分是土窑,耕地分散,几乎没有收获。
在张俊成的记忆中,总是露出哥哥们的旧衣服、补丁堆、袖口和前襟明亮、鞋子也露出脚趾。早晨大部分是从几座山采摘的小野梨,午餐是玉米面和高粱面混合的“三三面”。炒菜时舍不得浇油,用浸在油里的布在锅上画了圈。
在最困难的时候,没有在家吃过饭,父母只好厚着脸皮找邻居借大米出锅。有几次,张俊成看到母亲偷偷流下的眼泪。
因为家里穷,张俊成的几个哥哥姐姐相继失学,张俊成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是唯一上完中学的孩子。张俊成记得,每次上初中交学费,自己都是先欠的。
既然这么难,为什么为难父母?张俊成中学毕业后中断了学业。看到在县城打工的哥哥穿着烫发、喇叭裤和“阳气”,张俊成也有打工的想法,可惜妈妈不同意。“还没有长得很高,出去也不能照顾自己。”这样,张俊成为了帮助父母务农,只好呆在家里。二十多年后,张俊成仍然认为务农是“最辛苦的工作”。
贫穷可怕,更难受,张俊成想逃离大山的心日益迫切。轻轻地磨了两年多后,妈妈终于解开了嘴。
从大山出来的那一年,张俊成17岁。表哥帮他在长治市的一家汽修厂找冲压工人。工作不容易,张俊倍加珍惜,不仅努力做好分内的工作,遇到脏活累活也总是匆匆忙忙。有一次,有紧急订单需要加班,老工人都不想干了,张俊成二话不说就登上了顶峰。
8个月的冲压工,北京一家保安公司来章丘招人,在工厂领导的支持下,张俊成点名乘坐了去北京的公交车。
张俊成入职前要训练近一个月,训练成绩直接决定分配去向。
要做到,就要竭尽全力。抱着这个信念,张俊全身心地投入训练,别人练习了一个小时,他练习了两个小时,别人读了一本书,他读了两遍。训练结束后,他获得了军事技术、业务知识、职业规范等多种评价第一名,最终成绩在500多人中排名第一。
第一次胜利,张军成知道了,分配行踪不会太差。配给当天,每当公交车在拖走学生的路上停下来的时候,人们都会留下来。车们把张俊成和十几名学员一起留在北京大学的时候,张俊成出人意料地说:“我以为会去好地方,没想到会是北京大学!”说。
奉职渊源
1994年,张俊成被分为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标志性建筑和以“北京大学第一门”命名的西门。在古色古香的红色门柱旁上班,张俊成总是站得笔直。不站岗的时候,他找老兵请教业务。超过两个月的试用期过去了,张俊成工作突出,工作努力,被提拔为西门班班长。过去从新兵到班长少说也要半年。
成为班长后,张俊成更加努力地工作。他告诉选手们,北京大学是一流学府,有一流的大师和学生,北京大学的保安也应该是一流的保安,西门保安应该是一流的。
经过一番琢磨后,张俊成和队员们决定参考天安门升旗仪式,设置交接仪式,踢信息、敬礼、喊口号。经过紧张的练习,队员们终于把这个仪式练得整整齐齐。每当换工作的时候,来来往往的教师和游客都会停下来拍照,人群中有人竖起了拇指。“果然北京大学,保安也不一样!”
张俊成领导的西门保安职务得到了北京大学师生的尊敬和认可。1997年,西蒙强被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评为全市十大保安示范岗位。
张俊成泡在淫荡的渊源里很久了,一个声音在他脑子里越来越强烈。“我会改变的。我要学习。”“但真正让他拿起书的是‘暴行’。
有一次,几个没有证件的外国年轻人想进学校,张俊成敬礼大幅度劝阻,但对方不明白什么意思,多次无法沟通,对方走到马路对面,竖起了大拇指。这是在炫耀。
我吗?张俊成正疑惑着,对方的大拇指又齐齐倒了过来——那是在嘲笑。张俊成既愤恨又委屈。他回到值班室,甩下帽子,解下皮带,给母亲打电话:“我不干了,我要回家,我天生就是种地的命。”母亲了解后反问:“你走时说要闯出个名堂,现在闯出来了吗?”母亲说完,就把电话挂了。
辗转反侧一个晚上,张俊成下决心自学英语。第二天,他就买了两本英语书。白班站岗不能看,张俊成就在夜班无人时自学,还常常大声朗读词句。
一天夜里,一位女老师路过,好奇地问他在干嘛,得知张俊成在学英语,女老师笑了:“好学是好事,可我听了几天,以为你说的是德语。”张俊成不好意思地笑了。此后好几天,女老师总会在遇到张俊成时帮他纠正发音。
一个多月后,女老师的电话打到了保安室,让张俊成到英语系。原来,这位老师是北大英语系的教授曹燕,她为张俊成办了两张免费的英语听课证,还特意让保卫处关照张俊成的学习。拿着听课证,张俊成的眼泪几乎要落下来。曹老师却说:“我不要你感动,要你行动。”
在曹老师鼓励下,张俊成知道通过自考也能上北大,于是动了考学的念头。文化底子薄,又要保证日常工作,张俊成的备考之路注定艰难。为了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他主动申请连上夜班,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除了站岗外几乎都在看书刷题,真的是废寝忘食,体重在半年时间里掉了15斤。
时间久了,不少北大师生都知道,西门有个爱学习的保安。东语系教授章学诚得知张俊成要上法律专业,帮他联系了法律系的老师,让张俊成去旁听。西语系教授张玉书三天两头就来找张俊成遛弯儿,一路上给他讲马克思、尼采、黑格尔、叔本华。夕阳时分,未名湖畔,常常出现一老一少的身影。
功夫不负苦心人。张俊成半年后考上了北大法律系专科。在随后的3年时间里,他硬是啃下了艰涩难懂的专业知识,13门课程全部以高分通过,成功拿到北大法律专业自考专科毕业证。在他的带动下,有十余名北大保安相继加入读书考学的队伍。
张俊成的故事被很多人知道了,他成了北大校保卫队的一张名片。校内组织和其他高校纷纷来请他做讲座,媒体也做了大量报道,他的照片还被印到北大的地图册上,很多人来到北大都特意找他合影、签名。
5年倏忽而过。1999年,张俊成的新婚妻子怀孕了,希望他能回家。尽管校保卫队百般挽留,张俊成自己也有千般不舍,他还是决定离开:“北大已经教会我最重要的东西,我相信不管去哪,都能闯出一片天地。”
回乡任教
带着一纸北大毕业证,带着三大袋沉甸甸的书,带着5年无比珍贵的人生经历,张俊成告别燕园,回到家乡。
干什么呢?张俊成首先想到的就是学校。因为有北大这段经历和法律专业大专学历,张俊成顺利入职长治一家中职学校的管理岗位。没过多久,他就心里痒痒,想上讲台。校长同意了:只要试讲通过评审,你就能上。
张俊成一番试讲,各位评审老师频频点头,最后一致通过。于是,他正式走上讲台,成为一名任课教师。
当上老师,张俊成更觉责任重大,上每节课前,他都要反复打磨讲课内容,还会把自己的经历穿插其中,增加互动环节。因为知识面宽、语言风趣,身上又有大城市的气息,张俊成很快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他上的法律课、政治课也成了学生们最喜欢的课程。
不久,张俊成又被安排当班主任。他接手的第一个班,是个公认的“刺头班”。如今已是老师的李风就曾是这个班的学生。他还记得,当时班里的成绩在全年级排最后,纪律也最难管,调皮捣蛋的特别多,迟到、抽烟更是常事。前任班主任一度放话:就是把太行山的沟都填平,这个班也带不好。
张俊成接手了这个谁也不愿意干的“填沟工程”。他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张俊成干的第一件事,是和学生们同吃同住。他把家安在学校,把被子叠得像豆腐块,学生们早上6点集合跑操,他提前十分钟就站在操场。吃饭时,他跟学生一起排队打饭、一个桌上吃饭。学生上晚自习,他就拿本书坐在一旁。学生课间打球,他就陪打,有时还故意输几个球……
没事的时候,张俊成喜欢找学生聊天。李风还记得,从前的班主任从不会找学生聊天,学生也从不找老师,因此第一次被叫走时他还以为自己犯了什么错。“没想到真的就是聊天,很平等的聊天,逐渐大家都很信任他,都很愿意跟他说说心里话。”
受到关注和肯定,有了希望和信心,这个曾经的“刺头班”逐渐脱胎换骨。上内务榜的宿舍越来越多,班级学习成绩越来越好,捣蛋出格的事也不再发生。毕业时,这个班逆袭成了全年级成绩最好的班级。
20年后回想这段经历,李风依然动情。“当时听到‘填沟’这样的话,每个人都被伤到了,大家都没有信心了。是张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希望,改变了我们的命运。”
回乡四五年间,张俊成辗转多个学校,却始终未离开教育行业。他说,刚开始是一种责任感,觉得自己如果不干了,会有很多孩子失去受教育的机会;后来就觉得当老师有“瘾”,看到自己能影响一个又一个孩子,从心底感到快乐。
张俊成记得,有个爱泡网吧的学生逃课,家长几乎找遍全市的网吧才找到,家长临走撂下狠话:“我们教育不了,要是老师也教育不了,就让他自生自灭吧。”送走学生父母已是深夜,张俊成带着还没吃饭的孩子进了小餐馆,一碗面下肚,孩子泪流满面。自那以后,这个学生再没去过网吧,3年后考上了大学。
很多时候,张俊成看着这些孩子,就像看到当初的自己。“如果没有北大经历,我不知道我现在会是什么样子。”他说,“我最迷茫的时候,北大的老师们无私地帮助了我,拉了我一把,我也希望像他们一样,多拉别人一把。”
建校创业
在中职学校一干16年,张俊成对中职教育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很多理念和方法发挥不出来,张俊成便动了自己办校的念头。2015年,年近不惑的张俊成与朋友们共同出资,开办了长治市科技中等职业学校,张俊成担任校长。
这所学校最大的特色,就是实行“准军事化管理”。走进位于长治市郊的校园,教室外墙都涂着迷彩色,学生们都身穿迷彩服,宿舍内务也像军营,床铺平平展展,被子叠得像豆腐块。在这里,学生们早上要出操,饭前集合唱歌,晚上准时熄灯,消费只能用卡,每天设40元最高消费。
张俊成说,学校里不少学生缺乏家庭关爱,学校就要尽可能把这个缺口补上,为此他倡导老师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努力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
“90后”刘剑波曾是张俊成的学生,大专毕业后来校当老师。入职的时候,张俊成对他说:“把我带你的那种劲头拿出来带学生。”
在刘剑波看来,那种“劲头”,是用一种父亲的爱去做老师,严厉,更关爱。刘剑波也总在不自觉地学张俊成:坚持陪学生跑操,总是提前十分钟就站在操场;不管多晚,都要陪着学生上晚自习;遇到学生犯错误,总会想想老师当初是怎么处理的……
来读职校的学生十有八九出身农村,其中不乏家境贫困的孩子。为了让这些孩子把书读完,张俊成在校内设置了勤工助学岗位,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帮厨挣钱,实在交不上费用的还可以缓交,甚至免交。到了假期,学校还会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为贫困生安排实习机会,帮助他们自食其力。
“我就是因为穷才失学,所以看到读不了书的学生,我更是格外注意。不读书不行,起码我看见了就是不行。”张俊成说。
从一二百名学生起步,到如今的1300名学生,张俊成创办的这所学校已成为长治市规模数一数二的中职学校。学校开设有航空服务、机器人、动漫设计等十几个专业,5年多来已经为社会和院校输送了数千名人才和大学生。
受教于北大,又从事了20多年的教育,张俊成对教育的理解也在变。
“过去我觉得教育就是传授知识,但现在我觉得,教育是引路,是老师以心为火,为学生点亮一盏心灯。”张俊成说。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