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期马上就要开学了,教育部明确指出,开学后全面推行“5+2”模式课后服务,还要推行一校一案课后服务。
“双减”政策落地后,人们有不少议论,有的人赞成,有的人吐槽。
赞成的人认为早就应该摒弃应试教育,减轻学生、老师和家长的负担,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张扬孩子的个性,发展孩子的多种兴趣爱好。
吐槽的人认为,孩子学习缺乏自律性,没有一定的约束等于是放纵。再说了,不让孩子去补习班,可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却请一对一家教老师,让人不是一个起跑线,这还是一种不公平。
我认为,这次教育部的政策,是对“双减”的一个具体化措施,更有操作性。
什么是“5+2”模式课后服务呢?
简单地讲,“5+2”模式:就是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个小时。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周上5天课,周一到周五学校要开展每天2小时的课后服务。主要是与家长正常下班相衔接。家长上班讲朝九晚五,下班后跑到学校接孩子估计是下午6点左右,有的学校下午4点都放学了,这时没人来接孩子。
于是学校为孩子的安全计,从下午4点到6点提供2个小时的课后服务。
这2个小时干什么?教育部没有说,大概率是老师看着学生在教室完成作业,或者搞课外活动,反正等着家长到来,实现学校和家长无缝衔接。
除了“5+2”模式,还对义务教育学校提出了一个“十不准”:
第一,小学一二年级不准进行纸笔考试。
小学低年级不考试,双减后都已经实施了。除小学一二年级外,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各年级从不同学科实际出发,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
第二,义务教育学校不准组织周考、月考、单元考试。
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以测试、测验、限时练习、学情调研等各种名义变相组织考试。反正是减少考试,期中和期末考试,属于“法定考试”,其他时间能不考试的就不考试。
第三,不准设置重点班。
“双减”后,深圳中学初三毕业班曾经设置了重点班,被网络曝光后,重点班学生又解散了,各归各的班级。
这次教育部规定,义务教育学校要均衡配备师资,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
但是有的家长质疑,高考是指挥棒,为什么大学要设立重点大学呢?是不是也应该取消985和211?
第四,不准给家长布置作业。
自从有了手机微信,学校老师便跟家长建了一个“家校群”,群里干什么呢?主要任务就是老师每天在群里布置作业。
说起来是给学生布置的课外作业,实际上要求家长监督、批改,还要在群里反馈,家长个个苦不堪言。
这次要求严格执行作业管理规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家长应该都是举双手赞成的。
第五,不准公布考试分数、排名 ,不得在家长群传播。
历来是“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老师的法宝”,分辨好学生坏学生的标准就是考试分数和排名,现在不让排名了,期中和期末考试后,要求分出等级,一般分4至5个等级。,还不让在家长群里传播。
第六,不准根据分数分班和排座位。
按分数分出快慢班,是学校的法宝,按分数排座位,是班主任老师的法宝,我曾经是中学班主任,每月一次考试,月考后按成绩排一次座位,成绩好的坐前排,成绩差的坐后排。
老师根本不管学生个子的高低,眼睛是否近视,一切看分数。
现在想来,的确弊端很多。
第七,不准侵犯学生人身自由。
学校不得设置侵犯学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
第八,不准开除学生。
义务教育是法定的,是每个学龄儿童的权利,学校没有权力开除学生,不得以长期停课、劝退等方式,剥夺学生在校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的权利。
第九,不准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
国家法定节假日,也是每个公民应得的权利,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组织学生集体补课;不得以集体补课等形式侵占学生休息时间。
第十,不准学生带手机进课堂。
学生玩手机,这是一个令家长和老师都深感头疼的一件事,如今教育部明文规定,学校可以禁止学生携带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进入学校或者在校园内使用;对经允许带入的,应当统一管理,除教学需要外,禁止带入课堂。
这个“5+2”模式课后服务和“十不准”,有的过去已经要求过,有的是这一次首次提出,有的是一些学校的成功经验,这次在全国全面推广。
总的感觉,这些措施会扩大“双减”成果,规范学校、老师和家长的行为,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你对这件事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