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的努力才能够完成。这些任务目标我理解为微信读书在用户了解产品后,为激励用户养成读书习惯,提高停留时长所设计的激励。
3)后期
在微信读书每周阅读激励的后期,最难的任务就是连续每天都阅读了。这一任务难度很高,要知道保持连续性是所有任务中对用户来说最艰难的了。这也是为啥连续签到奖励翻倍的原因,坚持那么难需要更多的激励啊!同样,微信读书也对完成这一任务的用户给予相对更高的激励——2天体验卡。连续阅读真的难,连续阅读1000天的用户只有一人,十分好奇这位大神是谁~
2. 目标任务设置遵循SMART原则
所谓SMART原则实际上是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提出的,用于帮助老板对员工进行考核指标设计和管理的思想。所谓的SMART原则如图所示:
在用户激励体系设置中,用户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目标任务,得到物质上精神上的激励。因此,对于用户来说,好的激励体系中的目标任务也同样应遵循以上几点。让我们看看微信读书的每周阅读激励体系中的目标任务是如何设置的。
1)1分钟、1小时、2天、四天,这样的目标任务是十分具体清楚、易于理解的。
2)时长和天数这样的指标是可以衡量的,而且很容易直观感知到。
3)阅读时长和阅读天数交互,在一定程度上实际上是可以完成的。尽管可能有些目标实现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整体上用户都是确定可实现的。
4)内容阅读类产品最重要的用户行为就是打开和停留时长。阅读天数和阅读时长与这两个重要的用户行为完美匹配,直接相关。一方面,完成任务不需要额外的操作和行为,降低了用户完成任务的难度和成本;另一方面,也直接引导用户关注并体验产品的核心功能。
5)任务截止日期固定为每周末,因此截止日期也很明确固定。每周循环完成新一轮的任务,跟用户的生活习惯和认知匹配,易于接受和习惯培养。
3. 激励设置应让用户上瘾
让用户对产品功能感兴趣,逐步让用户上瘾,是成功的激励体系的表现。激励体系应如何设置激励,以及该如何统筹目标任务和激励,才能让用户上瘾呢?
尼尔·埃亚尔瑞安·胡佛的著作《上瘾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的四大产品逻辑》提出了上瘾模型。这一模型主要分为四部分:分别是触发、行动、多变的筹赏、投入。关于这一模型,网上有很多相关解析和讨论,此处不再赘述。
相较于起点、番茄阅读等以满足用户消遣娱乐需求为核心的网文类阅读产品,微信读书以及网易蜗牛都更偏向于主打满足用户学习提升需求。而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学习本质上都是反人性的,其实很难谈得上让用户沉迷上瘾。人们很容易沉迷抖音,但是看书学习可就没那么容易让人上瘾了。这里主要聊一下微信读书每周阅读激励体系设计中的两个方面。
1)激励体系良性循环,促使习惯养成
微信读书中用户阅读后获得的激励,是用于免费阅读部分图书的体验卡(不讨论书币)。来之不易的体验卡,过了有效期就会失效,因而会进一步激励用户珍惜得来的体验卡,继续坚持阅读。这样就形成了阅读——获得体验卡——阅读的良性闭环,在这个闭环中循环几次,用户的阅读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
2)目标任务中阅读天数和阅读时长交互的小心机
微信读书的激励体系更多的是利用激励,从频率和强度两个角度来培养用户习惯。阅读天数培养用户打开微信读书的频率,阅读时长培养用户微信读书的使用强度。从我实际阅读体验来看,与阅读天数相关的奖励和与阅读时长相关的任务通常会交互达成。一方面,这样交互补充的目标任务,不容易让用户产生倦怠感;另一方面,昨天所达成的任务又为今天达成任务做了积极有益的铺垫。
在一整个产品体系里,往往有多种激励体系,相互之间相辅相成,各有侧重,从多个维度激励用户。在微信读书的整个产品体系里,每周阅读激励是相对难度比较低、比较容易达成的一个激励体系。这一激励体系对新人用户友好,而对于那些更忠诚的用户,勋章体系则是激励他们坚持在微信读书里阅读的另一大激励。大家可以去体验感受一下。
作者:卷心菜,微信公众号:卷心菜的产品手账
本文由@ 卷心菜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