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孤独、内疚、抛弃、拒绝恐惧、孤独、内疚、抛弃、悲伤。结束亲密关系的我们还要多久才能在这些感情中挣扎、沉溺和周旋?我们怎样才能越过痛苦的河流,到达心灵的宁静和自由的另一边呢?怀着这样的疑问,我找到了一本心理学畅销书,希望在治愈自己的同时能帮助大家。希望这本书分手后成为更好的自己。大卫亚设,Northern Exposure这本书在国外卖得很好,将再版一版。作者创造了两位布鲁斯费舍尔、教育学博士、离婚后心理重建模式。另一位是罗伯特阿尔伯蒂,心理学博士,婚姻和家庭治疗师。好了,现在结合个人体验来示范一下这本书。
分手后我们会感到一定的痛苦。痛苦是自然和预期的。健康。大自然通过这种方式告诉我们,我们受到了伤害,需要治疗,需要改变。变化往往很难。在爱情中的时候,我们可能完全感觉不到在舒适区改变的必要性。离别的痛苦也可以成为学习和成长的原动力。作者认为分手和我们生活中的其他危机一样,有着相似的模式。成年人最重要的技能之一是学会调整自己以应对危机。(约翰f肯尼迪,教育)学会缩短痛苦的时间尤为重要。为了离别的痛苦和个人的成长,必须越过险峻的高山。
第一阶段,夫人。人的心理机制很巧妙。那只会让我们感到可以承受的痛苦,那样我们就不会崩溃。(约翰f肯尼迪,想法)爱人离开我们,就像是取走了我们灵魂的一部分,打乱了我们习惯的生活节奏。我们不知道如何应对这个痛苦的事实。
为什么分手?是因为我做错之前忽略了吗。那现在就可以换了。我能做到,我修好后他会不会回来,我不再需要面对离别的痛苦,不再需要爬这座高山了?我们都有这样的心情,不想面对分手的事实。我们怎么能接受分手的事实呢?作家说,自我价值越高,就越容易接受分手的事实。或者早上或晚些时候,当我们足够强大,能够承受这种痛苦的时候,我们会下意识地不再否认。(约翰f肯尼迪)即使我们仍然想和前任复合。我们双方首先要经历个人的成长,都要改变。攀登这个高峰,我们才能成为新的自己,复合不会重蹈覆辙。
第二阶段,恐惧。分手后,我们害怕独处,害怕远离人群,害怕再也不能拥有真爱。但在爱情即将到来之际,他一只手推开了他。我们害怕未知的未来,不知道如何独自生活。作者说,没有认识到的恐惧是最可怕的。一旦我们承认了我们的恐惧执念,他们就会发现,没有那么可怕,也不可能那么赢。所以我们只需要做很简单的事情。那就是列出我们自己的恐惧。
第三阶段,适应。在攀登的过程中,我们要探索自己的婚姻或恋爱为什么会结束。在所有亲密关系中,我们都有一些适应行为。例如,拥有讨好型人格的人往往选择不负责的配偶,甚至在亲密关系中训练和指导配偶也不负责。过分负责的人给别人的往往是他们自己最想要的。
潜意识里他们会认为我为你这样牺牲和牺牲。那样你就离不开我了。再比如,逃避感情的人往往会被感情的伴侣吸引,结果会产生追逐、逃避、唠叨和沉默,这些都是不健康的适应行为。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初互相吸引的原因也成为了以后两种讨厌的根源。过度付出的人会感到厌烦,不再愿意扮演这种供养者的角色,平躺的人也会变得叛逆和怨恨。过度支付者阻碍了自己的成长。作者指出,要善于自我认识,注意内心的情感,懂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亲密关系中,不仅要学会滋养别人,还要学会滋养自己。
第四阶段,孤独。那个特别的人走了,随之而来的孤独特别强烈。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看着美丽的景色,但没有人分享。那个人熟悉的声音、熟悉的气味、熟悉的手都消失了,只剩下宁静的影子和凝固的回忆。有人抱怨工作,有人每天晚上唱歌。做这一切不是因为幸福,而是为了避免孤独。但是热闹的街道,吵闹的人们,那种孤独的感觉仍然笼罩着我们。作家说孤独是人生的一部分,太多人在爱情中逃避孤独。当我们承认这一点时,一个人并没有那么难。当我们开始享受独处的舒适时,一个人在家看书或培养兴趣,不去自己不喜欢的社交。(伯纳德肖,SOLA)当我们反思和反思自己独处的时间,不再依靠别人的陪伴时,我们朝着精神上的努力迈出了一大步。是你。
第五阶段,友谊。作家强调,在这个阶段,朋友比恋人更重要。拯救生命的朋友的支持非常重要,可以缩短适应和适应危机的时间。对过去的我来说,恋人是我最重要的朋友。分手后最私人的痛苦和苦恼不知道该和谁分享。以前,人们不会在朋友面前流泪,也不会表达自己的生活压力。直到几年前特别毁灭性的分手后,我才意识到我完全可以信任那些朋友。本来别人会无条件支持我,理解我。所以不要害怕,拥抱朋友吧。
第六阶段,内疚和抛弃。不想分手的人通常有强烈的被抛弃的感觉。前一秒他们还在人生路上享受着自己的爱情,下一秒爱人突然宣布要离开。如何应对被抛弃的压力反应?分手是关系的结束和失败。但是车作为爱人,并不意味着不合格、低人等关系的失败。两个人都有责任。我们要相信自己的独特。我们是可爱独特的自我。甚至有人取笑我这么好的人,那个人绝对有问题。相反,提出分手的人通常会感到内疚。他们在分手前后,在一定时间内表达了平时没有的温暖关注,试图补偿被甩的一方。
或者他们不会遇到被排挤的人,这样他们就不会感到那么内疚了。(本杰明富兰克林,)解决这种负罪感的方法是理性地思考分手。应该倾听自己的大脑,而不是屈服于内心的内疚。(伯纳德肖。)这种关系是对双方的。
都没有益处。分手也许就是一件好事。作者认为,如果双方都是真心投入并且人品不错的话,甩人与被甩都是很痛苦的。并不存在一段关系对一方来说是完美无瑕的,而另外一方痛苦不堪的。我们明明那么好,那么幸福,这其实是一种自欺欺人。而且根据痛苦周期来说,被分手的一方刚开始会特别痛苦,而强烈的痛苦也激发了快速地调整成长。当被分手一方调整得差不多了以后呢,很有可能甩人那一方就要来复合了。然而此时被分手的一方已然过尽,千帆觉得分手确实是一件好事,但是单身也还挺不错。第七阶段,悲伤的。生活中,只要我们失去某人或某些重要的东西,就会感到悲伤。分手后,我们失去的不仅是爱人,还失去了两个人共同规划的未来。分手也让我们再次回忆起过去的痛苦,或是过去没有满足的情感需求。比如一些童年的不愉快经历,或是上一次分手的惨痛经历。悲伤时,我们会有一些生理特征的变化,我们会失眠与心累。许多人如果不使用药物或酒精便不能入睡,或是很早就醒来了。
悲伤非常耗费体力和心力,在走出悲伤期前,你可能会一直感到疲惫。悲伤时吃也是个问题,胃里总有一种空荡荡的感觉,但真的要吃东西呢,却一点胃口都没有。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容易在失恋后体重暴增或者暴减。另外,我们的情绪变化也会非常大。作者指出,我们要首先承认悲伤情绪的存在,要允许自己悲伤、痛苦,不要压抑。如果你不表达出悲伤,你的身体就会通过生病来表达,比如偏头痛、溃疡、肠胃病、关节炎、哮喘等等。其次,我们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悲伤,定期找寻恰当的时间和地点来释放非破坏性的悲伤,比如哭泣、叫喊、痛苦的打滚等等。
第八阶段,愤怒在分手的初始阶段,甩人者通常不会表露出愤怒,因为他们本来就觉得很内疚。被甩者也不会因为他们害怕自己一旦表现出愤怒,对方就不会回来了。这个时期里,双方都表现的很好,可是又都觉得很压抑。因为当我们把愤怒深藏于心底,没有表达出来的愤怒就会转化成抑郁。因此,我们要首先去接受。表达愤怒是没有问题的。与甩人者相比,被甩者往往更容易感受到愤怒,这种愤怒来源于不能控制局面的挫败感,所谓的无能、狂怒、过度付出者也更容易产生愤怒。前面讨论事情行为的时候,我们讲过,过度付出者的付出不单单是因为多么在意对方,而是害怕失去对方。希望用这些牺牲来绑住伴侣。愤怒与恐惧常常是成对出现的,因为愤怒可以使身体分泌肾上腺素,当我们直接去对抗恐惧的感觉。总之,分手后的愤怒不全是一件坏事。
我们要尽可能多的学习如何表达愤怒,以非破坏性的方式来发泄。释放愤怒,就不会给我们自己和身边的人带来灾难。作者推荐的方式有,打电话给朋友抱怨,幻想对方受到的折磨与凄惨。任何形式的运动,比如跑步和家务,眼泪与哭泣等等。因为愤怒是一种能量,所以但凡能消耗掉能量,就能帮助我们释放愤怒。研究发现,处在离婚期的人对前任的愤怒平均来讲会维持三年。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当我们心中没有了怒火,只有灰烬时,我们会感到如释重负,从而把精力转移到生活的其他方面。这不仅仅是宽恕别人,也是学会宽恕自己。从前看起来那么重要的事情,到现在已经完全无关紧要了。
第九阶段,放下相爱的感觉并不是唯一难割舍的东西,难以割舍的还有愤怒、怨恨和报复的心情。如果一个人喋喋不休地谈论前任,无论用词是甜蜜还是愤怒,都说明他没有放下对前任的爱恨情仇。在分手之初,人们常常宣称要做彼此的朋友。可等到甩人者的内疚散失、被甩者的愤怒就位之后,这种想要做朋友的愿望也就消失了。此外,为了避免内疚感,甩人者往往想要对被甩者好一点,但这只会让放下的过程变得更加漫长。作者建议,如果你要甩人,那就拿出勇气和魄力,干净利落而不是黏黏糊糊的。那放下一段感情呢?作者建议,把任何容易让我们睹物思人,想起前任的东西都清理出来。甚至找一个专门的时间来个休克疗法,对着这些回忆尽情悲伤,然后不再去理会。
这种方法虽然会增加悲伤的强度,但也会缩短放下的时间。同时,我们还应该控制自己对于前任的幻想。一旦发现自己因为前任而痛哭流涕,就想一想你们之间发生过的痛苦和不愉快的事情,又或者关注别的事情,转移一下注意力。在这个阶段,我们不要在已经结束的关系上再进行情感甚至物质的投入,过去的关系已经是一句情感死尸了。投入是不可能有回报的,投资自己,促进自己的个人成长,才有可能得到最大的回报。
第十阶段,自我价值感指的是你看待自己的方式,以及作为一个人你对自己价值的核心信念。早期生活中,我们通过父母亲人与老师的评价来感知自己。进入青少年以后,同龄人极大的影响了我们作为自我概念的基本面。成年以后,我们的爱人则成为验证和反馈自我价值感的主要来源。很多人在恶劣的婚恋关系里迟迟不放手,便是因为他们的自我认知完全从属于这段关系。我是某人的丈夫或者妻子,如果离开了这段关系,我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因此,自我价值感低的人要重新出发,必须要了解自己,懂得自己,不因为亲密关系的结束而自认为是失败者,有勇气和信心面临问题和适应危机,并且心平气和的倾听他人的批评建议。
第十一阶段,过渡。在这个阶段,我们必须清除四种垃圾,原生家庭问题、童年经历的影响、混乱的叛逆期以及权力争夺中的挫折和无助。你是否想拥有本质上和父母一样的婚姻呢?在作者定期举行的离婚治疗小组中,只有5%的人向往父母的婚姻模式。若是我们没有受到父母足够好的养育和教导,我们往往会在配偶身上寻找这种缺失。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种需求,希望我们的爱人能弥补父母没有能给予的东西。
事实上,很多人结婚和恋爱是为了逃离原来原生家庭的影响。可最终却发现原生家庭的阴影长存于自己的婚姻与恋爱生活之中。有的人会寻找与自己父母类似的伴侣,因为这种关系中虽然有压力和痛苦,但却十分熟悉。潜意识里,这样的人是希望能改变或者拯救童年时不幸福的回忆。而另一种情况是,可能我们寻找到的伴侣与自己的父母并不相似。在相处的过程中呢,我们却在潜意识里试图寻找、挖掘他们的共同之处。然后可以责怪说,嘿,你就像我的父亲一样不负责任,你就像我的母亲一样唠叨,多管闲事。当矛盾和怨恨累积到一定阶段,人们就会在亲密关系中进入叛逆期,叛逆者会觉得只有结束这段关系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自己的伴侣就像父母一样束缚着自己,他们需要一些情感空间,需要找到自己内心的方向。他们不仅想要摆脱这段亲密关系,甚至还会发展其他的恋情,认为第三者才是真正理解自己的灵魂伴侣。这个听起来很像渣男渣女,但其实我们都有可能陷入这样迷茫混乱的时刻。对于身上背负的责任不知所措,寻求内心的平静很难。摆脱其他的责任和亲密关系很难,但是恋人和伴侣是我们可以选择、可以放弃的。这种时刻,我们很容易把内心的混乱归咎于伴侣和这段亲密关系。作者说,处在叛逆期的人需要明白,这种叛逆过程是自己内心的需求,不是对方伴侣的责任。他们应该努力治愈好自己内心的小孩,而不是把未能满足的情感需求轻易归咎于伴侣或是亲密关系。同时,叛逆者的伴侣也应该给予叛逆者精神空间和情感支持,而不是一味的责怪对方失控。
第十二阶段,率真要想爱情天长地久,关键之一就是率真。对配偶,你真的坦诚相待了吗?你对自己坦诚吗?或者说,你是不是常常躲在一切都还好的面积之下呢?我们所有人都要时不时佩戴面具。有人有幽默面具。当他们面对亲密的情感和磅礴的情绪时,就会开始讲笑话,用不正经的幽默来逃避他们的不知所措。有的人有芭比娃娃面具,每当面对重要和严肃的事情时,他们脸上就会挂上芭比娃娃一样永远不变的幸福笑脸。《分手离婚》的人喜欢戴上我很坚强面具,但其实他们的内心却是各种迷茫和无助。面具既可以保护我们,也会伤害我们。面具会阻止你进一步了解自己,而不是让别人无法了解你。我们糊弄的往往是自己,而不是别人。
戴上了这些面具,我们抗拒的这是我们所渴望的东西,亲近、亲密、与他人在一起时的安全感。面具下的我们正如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自己看不见自己。很多人正是因为缺少自我身份感才会使用面具的。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或者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感受,所以没法率真。作者建议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戴的面具,但要拒绝让面具选择和支配我们。当我们不能自由表达内心的感受,便是让面具选择了我们。如果摘下了面具,会发生什么呢?为什么不找几个可靠的朋友摘下面具看一看,看一看是不是会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受到拒绝?看一看有多少次真实的自己、真实的情感会被朋友们接受呢?有多少次自己会因此受伤,还是会和别人更加亲近呢?有多少次自己会因为摘下面具而感到更加自由呢?
第十三阶段,爱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没法给爱情下定义,爱情就像是钻石,你可以从很多不同的角度来观看它,而它没有所谓的正确或是错误的定义。你对爱情的定义就是你所感受到的爱情。很多人都把爱情模式化了,他们觉得爱是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是每个节日5200块的红包。爱就是照顾一个人,爱就是成功,爱就是随时的掌控。爱就是永远不必说对不起,爱就是永远坚强,这些都不对啊。爱情本应该是你内心中央的东西,爱别人的基础是你对自己的爱。因此,为了摆脱孤单而爱并不是真正的爱情。
若是爱的理想化的配偶,一旦意识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异,这样的爱也容易破灭。如果我们爱情的重心都在配偶身上,那么关系结束后,我们就会突然失去了爱的重心,那是一种星空的感觉。可如果你是一个完整的人,知道如何爱自己,那么即使遭遇分手和离婚,虽然你依然会感受到痛苦和伤害。但这种感受不是毁灭性的。你依然是一个完整的人。我们首先呢,就要做到无条件的去爱自己,接纳自己,才能如爱自己一样去爱别人,去散发和回收无条件的爱。
第十四阶段,信任你说你无法再信任异性,其实你表达的更多是你不能相信你自己。你不能相信自己足够坚强,足以承受长期有承诺的恋情的责任,足以再次付出真心,毫无保留的去爱。这世上有许多不健康的亲密关系类型,而真正健康的可靠的恋情是由两个完整的自由的个体组成。他们各自心中都是有幸福的,不必依靠和纠缠对方就能过好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他们可以黏腻在一起,分享彼此,在一些事情上携手前进,也可以分开拥有各自的事业、生活和朋友。他们选择在一起,不是因为有未满足的情感需求,而仅仅是因为他们彼此相爱。
如果我们的心灵是缺乏的,那么我们便会被相适应的人所吸引。害怕孤独的人更容易表现出占有欲。缺少自信的人会被过度自信的人吸引,容易愧疚的人就会与容易让其感到愧疚的人发展恋情。只有当我们的内心风俗而平和,我们才能信任自己,信任恋人。
第十五阶段,交往也是我读下来觉得最有意思、最有收获的一个方块。在一段重要的亲密关系结束以后,我们很容易进入一段过渡关系。心理学家对这种关系有许多种叫法,比如成长型关系、实验室关系、回弹式关系、疗伤关系。这种关系呢,通常是短暂的,但也有发展为长期关系的可能,通常是治愈性的,但也有可能是破坏性的。它通常发生在个人成长期或者人生的转折期。通常两个人会花很多时间谈论重要的话题,比如个人的成长经历和人生的意义。这种关系的基础是双方的诚实和率真。
双方用从未有过的开诚布公的态度在交往,完全脱下面具,展现出最基本的情感。成长型的关系不是对过去亲密关系的简单重复,而是要发展出一种不一样的新关系。那这种关系呢?可能是婚外恋,也有可能是与朋友的友谊,或是与心理治疗师的信任纽带。年轻人、处于情感叛逆期的人、性格外向的人、主动结束关系的人,都更倾向于用成长性关系来疗伤。
男性往往会更快建立性关系,而女性则更有可能与朋友发展出成长性关系。最为常见的成长型关系可能就是激情型的,其重点就在于浪漫的爱情。人们似乎在这种恋情中找到了上一段感情里缺少的所有东西,激情、诚实、良好的沟通、共鸣和理解。这种好处呢,是让我们学会亲密和率真,学会暴露自己。但是他的坏处是因为这种感觉实在是太好了,我们就开始幻想未来长久和永远,却忽略了这种美好而兴奋的感觉,并非是因为对方,而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成长。
事实上,这种关系中的我们是不稳定的、不断变化与成长的,这就不适合过快建立长久关系或是做出恋情的承诺。如果我们对一段激情型的成长性关系投入过多的情感和经历,从而忽略了对自己的情感投入,反而会加快。这段恋情的结束,还会让分手变得更加痛苦。而作者创办的离婚小组里有20%的人不是在离婚以后报名的,而是在这种成长型关系结束以后才来的。结束这种关系的痛苦甚至会超过之前离婚或者重要恋爱关系结束时的痛苦。因此,作者更推荐友谊和治疗型的关系,与朋友、亲人、治疗师去建立这种成长性关系。总之,无论是哪一类吧,我们都应该活在当下,保持良好的沟通,不要轻易期待未来,不要轻易做出无法承担的承诺。
第十六阶段,性处在稳定情感关系中的人往往对单身生活有很狂野的想象。但他们分手之后才发现,原来单身狗大多都是独自过夜的。许多人去参加热辣的单身派对,假装玩的很疯,但内心却觉得无聊至极,又或许很快找到了另外一个人共度夜晚。然而与这个人相比,前任却显得更有魅力。研究发现,分手后人们的性表现会走向两种极端,有些人会提不起兴趣,情感上已经够痛苦了,身体上也制冷不起来。而另一些人性欲空前强烈,因为人们想要克服孤独,想要觉得自己可爱,想要提升自我概念,想要征服愤怒。而性变成了这一切目标的寄托。然后分手一段时间以后呢。我们的身体欲求还是会回到正常值,所以不必沮丧,也不必惊慌,这些生理表现都很正常,重要的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的身体和情绪负责。另外,除了性行为以外,其实抚摸和拥抱也会有很奇妙的治疗效果,是经济实惠有安全的代餐哦。
第十七阶段,单身通过一段时间的单身,你可以建立内心的自信,你就能体验并且享受单身的生活。知道这也是一种可接纳的、可选择的生活方式,并不是什么孤独的阶段。单身就是做一个负责任的成年人,在这个时期,我们不会为了避免尴尬或者失败感而去随便地与别人约会。当然,作者也警告说,我们很容易就卡在了诞生期。如果我们在婚姻和亲密关系方面还有没有处理完的课题,可能就会一直躲在单身阶段,嚷嚷着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我再也不恋爱,再也不结婚了。作者认为这不是真正的单身,而是单身的反面,害怕亲密,避免感情,抗拒婚姻。
第十八阶段目标刚刚结束一段亲密关系的人往往会沉溺于过去,想着要是再来一次,我们肯定会用不一样的方式来生活。处在重大情感痛苦时,人们确实很难对未来进行规划和目标设定。但是在治愈的最后阶段里,我们会慢慢意识到,自己的人生路只不过才走了一半。如果还有那么长的人生之路要走,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呢?分手调整完成之后,又要怎么样规划自己的人生呢?什么是我们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我们期待的职业规划和亲密关系又是什么样?
最后一个阶段,自由。自由就是能够完全做自己。我们攀登这19个方块的过程,其实便是在构建更美好的人生,更有意义的关系。越过山丘,我们已经可以自由地选择道路来实现自己的人生,既可以保持单身,也可以选择另一段恋情。作者举办的离婚治疗小组里有一位学员说,在过去的婚姻中,我感到自己深陷于爱的监狱。我担负着这么多的要求和期望,很难做。自己刚分居的时候,我甚至感觉更糟糕。但是到了现在,我觉得自己可以飞翔了。我感觉自己已经破茧成蝶。我觉得非常自由。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受到了许多启发与治愈。不是所有感情都会有始有终,孤独地尽头不一定是惶恐,希望屏幕前的你也能一样好。
看完这篇文章如果你觉得有所收获的话,欢迎给我点赞、留言、评论、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