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论语中的感恩老师的句子,干货看这篇!《论语通读》80-子贡不遗余力维护老师

时间:2023-02-03 23:28:15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魏公孙超问子贡。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他说,“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中尼彦子贡说:“文武之路不倒在地上,在人里面。

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卫国的公孙朝问子贡说:“仲尼的学问是从哪里学来的?”子贡说:“周文王周武王的道,没有坠落失传,还掌握在人们中间。贤能的人了解它的大的方面,不贤的人只了解它的细枝末节,没有什么地方看不到文武之道的存在。夫子何处不能学,又何必要有个固定的老师呢?”

公孙朝是卫国的大夫。他问子贡的问题,问的是孔子的师承吗?其实话里有话,他的意思是文王武王之道,都是好几百年前的事情了,孔子怎么知道,从哪来的,靠谱吗?

子贡聪明机敏,听出了这层质疑的意思,于是正面回答。周朝创立者文王、武王推行的大道,时间虽然过去了五百多年,但流风仍在,并没有堕落于地,散失殆尽。它就在人们的掌握之中。

只不过,有的人能够知道文武之道大的方面,有人只能了解小的方面,掌握虽然不同,却遍布人间。我的老师勤奋好学,可以从各种地方,向各种人那里学习到周道。天地万物皆可为师,何必非要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老师来教呢?

子贡这个话的意思是说,在孔子身上肩负着上承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并承担着发扬光大的历史责任。想要学习,随时随处都可以学习,又何必问师承呢?

下一章,有人开始贬低孔子了。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类,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叔孙武叔在朝廷上对大臣们说:“子贡比仲尼更强。”子服景伯把这一番话告诉了子贡。子贡说:“就拿宫室的围墙来作比喻吧,我家的围墙只有齐肩高,你可以从外边看见家室房舍之美。而老师家的围墙却有几仞高,如果找不到门进去,你就看不见里面宗庙的华美和百官的富裕。能够找到门进去的人就没几个。叔孙武叔他老先生那么讲,不是也很自然吗?”

叔孙武叔是鲁国大夫,三桓之一,他说孔子不如子贡。子服景伯,不知道你还有没有印象?当年有人在朝堂上污蔑子路,就是他去告诉孔子的,并说只要您老点头,我可以把那个家伙做掉。这一回,他又来向子贡传话。可见子服景伯对孔子非常景仰,衷心佩服,所以赶紧把叔孙武叔的话告诉子贡。

子贡的应对非常得体。虽然听起来,他讲得很客气,其实还是含着一点反讽的味道,别说他叔孙武叔这样的大夫了,恐怕没有几个人是能进得了夫子之门吧?言外之意,你算老几,你又懂什么?子贡不愧是言语门一等一的人才!

下一章中,外界的恶意攻击进一步升级。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叔孙武叔诽谤仲尼。子贡说:“这样做一点用也没有!仲尼是诽谤不了的。别人的贤德好比丘陵,还可以超越过去,仲尼的贤德好比太阳和月亮,是无法超越的。虽然有个别人要自绝于日月,可这对日月又能有什么损害呢?只不过充分表明他的不自量力吧。”

要说上一章,叔孙武叔是在朝堂上公开讲的,表现为一种无知,还没有直接毁谤孔子。这回可不同,是直接挑衅了,是点名对孔子进行攻击污蔑。这个叔孙武叔具体讲了什么,今天我们不知道。看来他对孔子非常不满。

子贡怎么反应呢?对他来说,前边听到的,可以算是无知的行为,而且是由人传的话。现在不同了,这是公开的恶意攻击,绝对要还击。

子贡善于打比喻,上一章是拿围墙的高低做比喻,这一回干脆拿日月来比老师了。跟日月相比,丘陵就根本不算什么。

用今天的话说,这叫“骂人不带脏字”,但杀伤力很大。子贡这个话,可不是故意抬高老师,他是真心的,真的对老师心悦诚服。特别是现在老师不在了,思念之情日久弥深,对老师的理解也更深一层。他在痛骂恶人,为老师出了口气的同时,也非常自然地表达了他的内心感受。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陈子禽对子贡说:“你是过谦了,仲尼怎么能比你还强吗?”子贡说:“君子的一句话就可以表现出他的智慧,一句话也可以表现他的无知,所以说话不可以不慎重。

夫子的高不可及,就像不能够顺着梯子爬上天上去一样。夫子如果得国而为诸侯,或得到采邑而为卿大夫,那就会通过教育,使国家立得住;通过引导,正道就会实行;安抚百姓,人民都会归顺;动员百姓,人民都会齐心协力。活着时十分荣耀,死了四海皆悲。这又怎么能赶得上他呢?”

这一章,和前边子贡回答子服景伯的话意思差不多。但这回是陈亢,他也跟孔子学习过,他这么说,子贡可就更难接受。前边子贡用日和月来形容孔子的贤德,认为他高不可及。这里,直接用天来比喻,是在前边的意思上更进了一步。

孔门后学中,子贡在捍卫老师的尊严,发扬和宣传老师的名声方面非常努力,做了很多工作,影响很大。

孔子去世后,众弟子为老师守丧三年。三年期满,大家挥泪而别。唯独子贡,不但没有离开,继续为老师再守丧三年,整整六年为老师守制。

孔子的去世,对他的学生们来讲是一场大地震,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守丧期间,第一次追思回忆,除结集老师的言论外,他们感到了精神上的巨大空虚。我们今天看《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里,记载过一个故事。

老师不在了,众弟子没有了精神导师,四顾茫然,心无所依。结果,你猜怎么着?大家竟然因为有子平时的言语方式,甚至身形、风度,有点像孔子。他们就请出来有若,让他暂居老师之位,代替老师,大家也以当年对待老师的礼仪来对待他。有子推辞不掉,竟然还真答应了。可没过几天,因为有若回答不出来同门关于孔子的问题,又被大家拉下了师位,闹了个笑话。

这个故事听上去像一出闹剧,看似可笑,其实里边反映了当时弟子们失去师尊,一时没了定盘针,不知所措的迷乱。

此时孔门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形势。政事门中的大弟子子路悲壮地死于几年前,人称才艺多面手的冉求正获师命放逐被鸣鼓而攻。学术与思想的真传弟子颜回早死,他的才学再无后人可及。此刻,学生们强推有子坐在当年的师位上,这个“尸位”有子竟然居之无疑,岂非怪事?

我们从留存的几则上下文中来看,虽然没有明说,有子必是被众人反复劝说,甚至说得是口干舌燥,不厌其烦、不胜其苦才勉强答应的。孔门弟子最为紧迫的精神需要,竟然以闹剧的形式来出台、终场,没有完成团队的需要,还搭进了有若一世的名声,在尴尬中灰头土脸地下位。

这场小小闹剧的背后,有其深刻的思想史原因。它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无数思想学派创始人一旦撒手人寰,导师开创的意义饱满、内容丰富深刻的思想命题立刻陷入纷争无解、歧义迭出的局面,致使后学陷入无所适从、难以决择的典型困境。这一现象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须仔细玩味。

出自《论语·子张篇》的成语

见危授命、有始有终、学而优则仕、文武之道、生荣死哀

摘自靳大成-《论语通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