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对所有中国人都很重要,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文化的精髓。

2000多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人思想和行动,不管是盟约、契约、合同、责任和义务都要认真履行职责、直到契约的结束。可以说信誉在中国人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人无信不立。如果谁不遵守契约,违反合同或盟约,说话不算数不讲诚信,那他在人们心中的位置和形象将大打折扣。甚至在圈内无法混下去了,严重的要身败名裂,这就是中国人诚信观。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场合对所有的人都要讲诚信呢?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用一件事说明了这个问题。孔子在陈国住了三年,正逢晋国和楚国争霸,轮番讨伐陈国,加上吴国也侵犯陈国,陈国经常受到侵掠。孔子说:“回去吧,回去吧!我们这些人中有些弟子的志向是远大的,只是行事有些疏阔,他们有进取心,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于是孔子离开了陈国,准备到卫国去。经过蒲地时,正赶上公孙氏借蒲地发动叛乱,蒲地人扣留了孔子。弟子中有一个叫良孺的,带了自己的五辆车跟随孔子。他身材高大,为人贤能,勇敢有力,对孔子说:“我以前跟随先生在匡地遇险,现在又在这里遇到危难,这是命中注定的。我和先生一再遭遇危难,我宁愿战死。”他和蒲地人拼命了,横的怕不要命的,蒲地人有些害怕了,对孔子说:“如果你们不去卫国,我们就放你们出去。”孔子说:“好吧,我们不去卫国就是。”并且还和蒲地人签订了盟约,孔子讲信用是出了名的,所以蒲地人很放心,就放孔子他们从东门出去。

孔子他们出了城就直奔卫国。子贡说:“怎么可以背叛盟约?”孔子说:“盟约是在被胁迫的情况下签订的,神灵都不会认可,我们何必认真。”所以,遇到问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到今天为止在被胁迫的情况下签订的契约都是无效的。孔子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做人要诚信,还教给我们活学活用,辩证的看问题。老铁们,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欢迎留言讨论。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