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描写的效果(作用)

第一,标明时间、地点、天气等。

比如:《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暗示了是秋天。

《湖心亭看雪》“大雪三日”,交代了季节和天气。

二、渲染气氛或营造一种意境。

比如:《故乡》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烘托出沉重、灰暗的氛围。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烘托出轻灵、欢悦的氛围。烘托少年闰土的活泼。

三、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情、性格等。

比如:《走一步,再走一步》

“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我一动也不动,甚至无法思考怎样下去,安全地回家。”

景物描写,表现了时间变化,推动叙事功能;反映我的心理变化:等待的漫长与无助感。

四、表达作者情感,突出或深化主旨。

比如:《湖心亭看雪》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寒冷、幽静、沉默的环境,烘托出看雪人的孤独;“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人的渺小衬出天地的浩渺与单调,寄予了作者亡国后遍地的冷寂、痛苦和绝望。

《故乡》眼前的故乡景与记忆中的故乡形成鲜明的对比,揭示了故乡的残破沦落,精神的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