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辞职报告 正文
面包店学徒辞职报告—面包店辞职报告怎么写

时间:2023-05-09 12:19:09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人生的岔路口,每一次选择皆尤为重要。

高考志愿的填报,能决定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特别是那些费尽力气,考入名校的学生们,从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起,注定会被冠上“天之骄子”的光环。

浙大学霸黄晓斌就是其中一位,从小到大,他一直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可就是这样一位学霸,却剑走偏锋,毕业之际改行开面包店,一时间引爆网络舆论,至今争议不断。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位高材生放弃来之不易的医学学位呢?又是什么原因,让他最终走向个体创业之路呢?且听笔者细细道来。

真正的“天之骄子”

1988年,黄晓斌出生在绍兴市新昌县的一户普通人家,毕竟是鲁迅故里,绍兴这块地方拥有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其父母最大的希望,就是他能够通过高考,走出一道康庄大道,找一份体面且安稳的工作,这样就不需要过得像他们这么累。

身边厚重读书氛围的熏陶下,黄晓斌从小到大成绩都十分优异,从未掉出过年级前十。

无论是家中长辈,还是带他的班主任,都翘首企盼,期待他能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家庭、母校以及社会。

果不其然,2006年的那年夏天,他取得634分的高分成绩,得知成绩的那一刻,一家人陷入狂欢。

欢喜之余,自然是考虑选择什么样的专业。大学专业的选择对于考生而言是重中之重,必须最大程度的利用来之不易的分数。

黄晓斌得来如此高分,绝大部分名校的各类专业均可任意选择,这倒给这位学霸带来了幸福的烦恼。

一开始,他打算选择食品工程专业,源自于他本人从小对美食的独特爱好,但并未得到家里人的同意。父母给出的理由是:好不容易考来这么高的分数,当然要选一个能明确看见未来的专业。

父母安排之下,黄晓斌最终填报浙江大学医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硕连读七年制,昭示着他在未来将成为一名医生。

两个多月后,进入“象牙塔”的黄晓斌,带着长辈们的期望,正式开始他漫长的医学旅途。他学习认真努力,无论是医学理论课,还是实验课,都会做好笔记并勤加思考。

每逢期末,平日不勤恳的同学,为避免挂科,彻夜无眠,背书背得那叫一个昏天地暗。

黄晓斌则不同,他只需要拿出平时总结的笔记,根据老师给出的重点复习一遍即可。最后得到的成绩点,也远远超过那些拼命复习的同学。

大学七年,他的成绩从未掉出过年级前百分之五,期间还积极参加校内各种实践活动,奖学金拿到手软。只要是带过他的老师,对他的口碑都非常好。

不过,谁也不会知道,就是这么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竟然会在硕士毕业之际,放弃留学海外深造的机会,选择开一家面包店。

至此,身上穿的白大褂变成了腰间的花围裙,手里拿的显微镜和烧杯,变成了打蛋器和不锈钢刮板。唯一不变的,是对生活的热爱。

不走寻常路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黄晓斌独爱梅花,因为梅花和他一样,拥有不碍世俗眼光的纯洁心灵。

谈到黄晓斌改行的原因,最早得追溯到他读研期间,看到的一部名为《保罗教你做面包》的纪录片。

原本,他为达到申请国外医学名校的条件,正在准备托福考试。为锻炼英文能力,闲来无事时就在网上浏览各种英文短片,阴差阳错地看到这部片子,从而萌生了动手制作面包的想法。

黄晓斌一向是行动派,有什么想法就会找方法去实现。他似乎忘掉最初的考试计划,次日就去校外买来一堆做面包的器材,一头扎进医学实验室,开始他感兴趣的面包实验。

值得一提的是,面包生产过程中,有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那就是制造面包酵母。这是一种单细胞微生物,属有益食品添加剂,富含高蛋白和高氨基酸。

一般人制作面包,无法自行产出面包酵母,只能够去市场上花钱买。黄晓斌则不然,多年的医学理论知识,使他拥有丰富的生物细胞分子学知识。

只要给足材料,掌握一定方法,他就可以利用实验室的器材,造出想要的面包酵母。

就这样,浙大医学实验室出现了一幅奇特的画面,除黄晓斌外,其他所有身着白大褂的同学,皆眉头紧锁地做着医学实验。只有他,面带微笑地进行着酵母工作。

经过反复试验,他终于取得成功。通过自产的酵母,制作出来的面包口感上佳。其他身处实验室的同学们,闻到面包香,纷纷聚拢来,争先恐后地品尝这位师兄潜心研制的成果。

看着同学们良好的反馈,黄晓斌心里乐开了花,从踏入大学到现在,他从来没有这么发自内心地开心过。

此后,黄晓斌经常在实验室里面研制各种不同种类的面包,“面包师兄”的称号,也在校园内不胫而走。不少其他院的学生慕名前来品尝,甚至有人调侃道:“做什么医生,开个面包店必定大火。”

调侃归调侃,却正好击中黄晓斌的内心。其实,他早就有这一想法,只是碍于现状不好说出来。

一方面,自主创业是需要一定资金的,如何筹集资金是一个大问题。另一方面,如何兼顾家中父母施加在他身上的压力,也是一道难题,让其陷入两难的境地。

不过,初制面包的成功,倒是在黄晓斌心中埋下了自主创业的种子。

与此同时,他的所作所为,全部被带教导师看在眼里。几天后,导师主动联系他,问其“不走正路”的原因,黄晓斌终于说出潜藏于心底已久的真实想法。

他告诉导师,选择医学专业,是因为听从了父母的想法,他从小就热爱美食,食品工程才是最想读的专业。

这六年多的医学学习,他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也培养了他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可医路漫漫,就算读到博士,还是要经过医院的规范化培养。

到毕业时,已是而立之年,而那时他的职业生涯才算正式开始,青春则早已从指尖偷偷溜走。趁着年轻,他希望主动选择一回,而不是为了一份体面的工作,失去宝贵的人生乐趣。

听完黄晓斌发自内心的言语,导师明白眼前这位学生心中所想,也不再多劝他什么,只是告诫他:“学业还是要继续完成,倘若梦想无法实现,还有个文凭可以拿来兜底。”

下定决心

同导师表明完态度后,黄晓斌下定决心,无论创业之路多么艰难,他也要坚持下去。

2013年夏天,已经毕业的黄晓斌走出了校门。他身边的同学,有的出国留学深造,有的国内读博,还有直接去医院就业工作的,基本都在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事情。只有他,仔细谋划着怎样才能开一家个人面包店。

怀着忐忑的心情,黄晓斌打通父母电话。电话里,他没有直接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只是告诉父母,自己即将毕业,想带他们来杭州游玩一趟,其实是打算借这次机会说出开店的念头。

俗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素有人间天堂称号的西湖美景衬托下,黄晓斌向父母坦白了一切。

和导师起初的反应一样,他的父母感到十分费解。直接质问他:“既然你想开一家面包店,自己当老板,那你读这么多年的书意义何在呢?”

黄晓斌解释道:“我读研时非常开心,但不能让‘研究生’这件事成为我日后不开心的缘由。”这场旅途最终以一种不愉快的方式结束。

其实,黄父黄母的反应,应该和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反应一样。那就是:他本可以不读这么多年的书,就能去做面包。

现如今,硕士即将毕业的他,转而去做一个门槛相对低的行业,说好听点是追求梦想,说难听点,这是在浪费国家宝贵的教育资源。

不过,当我们站在黄晓斌的角度去理解,他做出这样的选择,也就不会让人感到那么的难以理解。

作为一个精神世界极为丰富的人,世人追求的名和利,在他看来并不重要。他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因为脱下浙大研究生的光环,他也不过是一个追求心中所想的生活的普通人。

这一点,从他日后的创业经过,同样能够窥知一二。

创业伊始

黄晓斌创业当年,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还未提出,他所承受的压力是非常大的。那场不愉快的杭州旅行结束后,黄晓斌没有放弃说服父母。

他一边在学校附近找到一家面包店当学徒,以便学习各种不同面包的制作方法,和整个面包店的经营流程;另一边又主动同其爸妈联系,将这些年来藏于心头的苦衷,一一诉于至亲。

随着时间的推移,父母的反对声音日渐低沉,态度也逐渐软化。从一开始的极力反对,到后面的嘴上说任其自流,再到最后,竟然给予他一定支持。

他们明白,孩子已经长大,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再像他小时候那样,强行去要求他做什么。毕竟,未来漫长的人生路,还得由黄晓斌独自走下去。

不仅如此,父母还赠予他创业的第一桶金,拿到原始资金的他喜极而泣,梦想中的面包店终于看到了建立起来的希望。

最有意思的是,背靠浙大这座百年学府,几位校友得知黄晓斌的故事,纷纷施以援手入股,给予的虽然不多,却也足够让这位创业者解掉燃眉之急。

校友们成为黄晓斌面包店的初始股东,还告诉他:“大胆去做,赚钱大家一起分红,亏钱则算我们的,”让后者感动不已。

2015年3月底,经过简单的装修,黄晓斌设在浙大附近港湾家园的面包店正式开业。白天,他是一个卖面包的学长。夜晚,他又化身面包研究生,潜心研制各种独特口味的面包。

可惜的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给他迎头痛击。由于缺乏经验,再加上位置相对偏僻,每天来的客人寥寥无几。

据黄晓斌所言,四月份有一天,天上下着小雨,他坐在店子里苦等一整天,最后只招来一个客人。

面对眼前的困难,黄晓斌陷入沉思。不久,他重新理顺经营思路,先是招来几个在校兼职学生帮忙,一边培训他们,一边想着如何把面包店的名气打出去。

他想到,既然面包店靠近浙大,那就可以将主要消费人群定位于大学生,有针对性的给面包店打广告。

对于线上,他加上一些学生群,在里面以学长的身份宣传店铺;对于线下,则和其他兼职人员,一同去学校实地宣传。

慢慢地,面包店有了一些小名气,学校里的学弟学妹们也都知道,有一位姓黄的学长,在附近有一家面包店,纷纷慕名前来享用。

名气打出去后,最重要的就是面包的口味,倘若口味不好,别人必定不会再来第二回。

不过,这对于黄晓斌来说,完全不是问题。他所研制的面包,外脆内软,嚼劲十足,尝吃越有滋味,凡是来过的学生,基本上成了回头客。

整个2015年,黄晓斌面包店的口碑范围,均局限在浙大学生圈。真正让他店面火出圈,甚至被官媒关注,得益于一位小网红的到来。

峰回路转

根据黄晓斌回忆,那名网红是一门女性顾客,面容姣好。当天,她吃掉不少面包,拍下许多照片,并告诉黄晓斌,要在网上发布这家店的信息,免费帮助他进行网络宣传。

起初,黄晓斌未意识到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能量,他单纯地认为这不过是一句客套话。可让他万万想不到是,短短三天时间过去,店子里出现许多以前没有见过的新面孔顾客,甚至排起长队。

还有不少年轻人专门从外地赶来,就为尝一口,这位浙大研究生亲手研制的面包,一下就让店子的营业额翻了几番。幸运的事情还在发生,到2016年年初,黄晓斌的面包店已走上正轨。

恰逢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浙江大学有一个“低能量健康食品”的学生项目,他们找到黄晓斌,希望将这个项目化为现实。

黄晓斌欣然答应,此后,这家店开始专门给附近的绿城小学和阿里小学,供应早餐面包,再一次积累下良好的口碑。

网络舆论的发酵引来官方媒体关注,《浙江日报》旗下记者联系到黄晓斌本人,对其展开采访。

2018年3月17日,一片名为《浙大硕士学医7年弃博转行卖面包!》的文章霸占该报头条,迅速成为微博头条。网友看到看完文章后纷纷发表意见,反对者居多。

比如:“他这是挤占招生名额”、“思想不成熟的表现”、“执拗任性,白花父母血汗钱”等等,对黄晓斌的行为进行了强烈批判。

当然,也有少部分支持的声音,他们认为黄晓斌是“有梦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人还用较为幽默的语言调侃道:“不想做面包的学生不是好医生。”

舆论环境日渐激烈,反对派和支持派争论不休。或许是看到网友们的热议,《人民日报》也坐不住了,在3月21日发表类似文章,名为《看浙大医学硕士卖面包,不妨摘掉标签》。

文章明确表态支持黄晓斌的行为,称整件事能引来众多网友关注,主要是因为黄晓斌背上名校生的标签,如果摘掉他身上的标签,只是大千世界里拼命追求梦想的年轻人中,普普通通的一位。

的确,浙大医学学霸的标签足够吸引人,可谁又规定七年医路走完就必须要去当医生呢?我们不妨设想,假若黄晓斌在毕业后当过一段时间医生,再辞职去开面包店,还会有人来谴责他吗?

他不过是想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我们绝不能够因为他曾是浙大的学生,而从道德上指责他。

如今,黄晓斌的面包店,生意依旧火热,还开下分店。当上老板的他,虽然辛劳,可赚的钱,一点也不会比医生少,社会地位也不会比一般的医生低。

他用事实回击了当年那些道德绑架他的网友们,也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有梦想,就有未来!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