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辞职报告 正文
〔富士康年底辞职报告怎么写〕富士康工作失误改善报告怎么写!

时间:2023-05-03 00:43:41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最近,全国人大代表、小康集团董事长张兴海关于“鼓励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的建议,在网上引发了很大争议。


建议中,张兴海认为,政府、社会、企业等方面应共同努力,鼓励支持年轻人争当产业工人,缓解制造业招工难、用工难问题。


我去这条热搜评论区看了一下,被点赞到前面的评论,几乎没有人支持这个观点。大多数人认为工厂工作不自由,工资也低。



因为微博设定的关键词是“送外卖和进厂打工”,很多人忽略了张兴海的完整发言是,包括外卖、快递、电商、网络直播等吸引了大量年轻人。


也就是说,矛头不单指外卖行业,而是指几乎所有围绕互联网而产生的服务业。


给人的感觉是,仿佛现在制造业和服务业进入到了“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状态。


可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假如快递员、外卖小哥、电商客服以及网络主播这些人愿意进厂,真能对中国制造业壮大产生很大帮助吗?


以及,当下工厂招不到工的本质是什么?


01


现在工厂招不到人确实是个难题,但又不单是制造业一个行业的难题。


在去年“中国制造日”活动上,我们邀请了一位特殊嘉宾参加,名叫“大猛子”。


大猛子是个土木人,刚毕业没多久,因为在B站上发吐槽工地日常生活的视频而爆红。


在他B站播放量最高的那条视频里,大猛子高举着营养快线在工棚内“吨吨吨”,后面背景中走来走去的都是些弯着背,看起来起码50多岁的老人。

当时弹幕中就有人问:为什么现在没有年轻农民工了?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一篇《中国3亿农民工到哪里去了?》的文章就刷爆了社交媒体。


大约把时间拨回到十几年前,我国建筑工地上还随处可见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但如今连40岁左右的劳动力,都成了民工群体中岁数小的。


为什么?是因为农民工工资变低了吗?


还真不是。2021年数据显示:工地上泥瓦工一天收入为300~400元,贴瓷砖工一天400~500元,粉刷工更高,一天要在500~600元。


这个收入已经远比很多城市白领工资高了。但就是招不到人。


在张兴海提那条建议前一天,碧桂园老板杨国强也提过类似的提案,表示:


“当前传统建筑业因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安全风险高等特点,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持续下降,导致建筑行业招工难、用工荒现象不断加剧。”


很多人把原因归结为现在年轻人都吃不了苦了,明明工地上出点力能赚更多钱,但不愿意去。


可这也只是看到了问题表象。

送外卖并不像一些制造业老板想当然的那么轻松,不仅对体力有要求,每天对精神状态也是一种考验。没有任何一笔钱是容易挣的,大家各有各的辛苦。


那包括工厂、工地在内的很多基础岗位都招不到人,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答案是,从2011年起,中国“60后”婴儿潮一代陆续退出低端劳动力市场后,就长期存在着用工短缺问题。

那些老了的农民工离开城市后,空出来大量岗位,没有足够的人口能顶上去。


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工资水平从2011年开始被明显推高。


各行各业基础岗位纷纷提高待遇,但因为人少工作多,依旧很难招到愿意长期工作的工人。


虎嗅在2012年发起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农民工在半年不到的时间就流动一次,能够坚持一年以上的比例非常低,只有2.7%。


流动性高的原因很好解释:一方面是辞了工作不怕再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是在各种工作间反复横跳,能得到个人收入最大化。


换句话说,哪里收入高,他们就去了哪里。


所以一些制造业用工荒现象,并不是这几年才出现的,而是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存在十多年了。


02


问题的关键是,工厂十多年来用工短缺现象,到底有没有影响中国制造业继续发展壮大呢?


数据不会说谎。


2019年疫情后,中国因为疫情防控得当导致制造业在全球一枝独秀,拿后面这些数据比就有点欺负人了,我们看疫情前几年。


2016-2019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为8.7%,由20.95万亿元增至26.92万亿元,占全球比重达到28.1%,接近全球三分之一。


这个数据乍看起来非常不合理,因为工厂都一年比一年难招人了,怎么行业反而还蒸蒸日上呢?


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客观点来说,所谓的制造业“用工荒”,锅并不在别的行业,而是一些率先完成制造设备升级的工厂在带头赶人。


2018年,制造业的代表富士康,就创造了年度“赶人”大新闻——计划在年底裁员34万。


在那一年的股东大会上,郭台铭公开表示:


早在2011年,富士康就提出了“百万机器人计划”,要在5—10年内安装100万台机器手臂,取代人力。按照计划,3个工人操控15台机器,就能代替过去几百人的工作。


2016年,富士康又提出“无灯工厂计划”,工厂不需要开灯,意味着一个人都不需要,完全自动化。


要用机器取代工人的,也不只是富士康,2018年工信部数据显示:


我国工业机器人的产量达到了148000台套,占全球产量的比重超过38%。


可以说,随着制造业升级的历史进程,用机器替代一些低端手工几乎成为了种必然。


而即使不用机器替代,一些特别低端的产业,也会被迁往劳动力更便宜东南亚,以及未来更多“一带一路”上的国家。


二是制造业用工荒其实经常体现在“淡季”。


“南风窗”报道过一个叫张文的美团外卖小哥,在深圳龙华骑手圈,他被戏谑地称作是“三进三出”富士康。


原因是张文发现,每年秋季时,像富士康这样的企业,会有订单高峰期。


这时候以临时工身份进富士康打工,干满三个月就可以走,月薪可达七八千甚至上万,比正式员工挣得都多。


而淡季挣得少的时候,就从富士康辞职,继续跨着两蹦子送外卖。


通过灵活分配自己一年的时间,获得比单独干任何一项工作更高的收入。在张文的启发下,他身边有越来越多骑手也开始这样做。


找到这个“窍门”的不止是张文和他的朋友们,中国人民大学灵活用工课题组发布的《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显示:


2021年中国有61.14%的企业在使用灵活用工,比2020年增加5.46%,企业倾向于扩大灵活用工规模。


有关学者给张文这些人,起了个特别的称呼,叫“候鸟骑手”。


三是基础服务业也很难抢走那些真正有手艺——在工厂中无法被机器替代的高端工人。


随着机器替代手工,那些认为自己工作会被机器替代的人,肯定会产生不安全感;


而那些对工厂更重要的高端工人,那些真正拿着高级蓝领薪水并由企业交着五险一金的人,是不愿意离开制造业去送外卖、送快递、开网约车的。


倒是有人把这些当成兼职,毕竟送外卖既可以是主业,也可以是偶尔副业赚点外快嘛。


2020年初,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许多制造业工厂订单下滑,有不少工人失业。


据美团研究院《2020上半年骑手就业报告》,疫情期间骑手工作吸纳了大量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其中35.2%曾是工厂工人。疫情缓解后,他们根据自身需求又回到了工厂。


所以,灵活弹性的送外卖、开网约车等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现在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共同给了这个国家2亿灵活就业人口安全感。


或者说,也是共同组成社会基层稳定的“安全阀”。


03


我能理解那位人大代表对制造业的重视。


但把矛盾归结于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本质上还是内卷思维,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2022年,中国高校毕业人数来到了史无前例的1076万人。非常明显:


中国现在真正的就业难题,不是选择送外卖、送快递、还是进厂这批人,这些人的工作岗位可太多了,而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


怎么让这群人毕业后,能找到份符合心理预期的工作,并安居乐业呢?


现在的蛋糕明显是不够分了。所以才需要产业升级,也就是向上卡位,去分全球制造业里更大的那块蛋糕。


而要完成这项工作,靠的是科技创新、企业出海,让外卖小哥进厂打工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显然不能啊,中国制造业还缺会拧螺丝、抡大锤的人吗?


缺这个的应该是缺的是高质量、高薪的工作机会。


制造业企业还是要勇敢自我革新、积极出海,事实上这几年有越来越多公司证明了,跟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走出去是能大口“吃到肉”的。


据上海证券统计,在2014-2016三年间,中国有超过400家上市民企投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如今这些企业都怎么样了呢?


以家电巨头TCL为例,先后建立起了辐射东南亚、欧洲、北美、中东及非洲地区的越南工厂、波兰工厂、墨西哥工厂、埃及合资工厂和巴西工厂。


并于2017年在巴基斯坦建设了制造基地,在印度与世界第四大移动运营商Reliance Jio进行深度合作。


这些项目意味着什么?


当然是收入增长了。


2016年,TCL实现营业收入1065亿元,其中来自海外的营业收入就占比接近50%;


2016年,TCL电视全球出货量突破2000万台,位居全球彩电行业前三强,这也是中国企业首次进入2000万台俱乐部。


甚至,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后,美国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由于TCL在世界各地都有工厂,可以把由中国出口的部分产能分解到墨西哥、越南等工厂,这几年海外业务不降反升。


三一集团国际业务负责人周万春也曾表示,目前三一重工70%至80%的海外市场在“一带一路”上。


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三一重工国际销售收入达124.44亿元,同比增长了94.69%,几乎是翻了一倍。


我也在网上简单查了下三一重工的招聘。


刚毕业的一点经验没有的本科学生,经培训上岗去一带一路国家做服务工程师,三一重工给出的年收入参考标准为:


18~30万元。


说实话,这才是整个社会未来最需要制造业能提供的岗位。


服务业本身是紧紧围绕着制造业的。


因为制造业的很多环节,比如前期的研发、设计,后期的仓储物流、广告营销、直播网购,甚至是给这些人送外卖等,都依赖于制造业吃到更大蛋糕,才能跟着喝上“肉汤”。


只有制造业好了,服务业才能好。


尾声


我相信那位人大代表的建议,肯定不是出于对外卖等服务行业的“恶意”。


只不过是把制造业和服务业间的关系,错误地理解成了零和博弈。


工厂里招不到工也并不是因为去送外卖了,而是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存在十多年了。


制造业升级,需要的并不是“送外卖”的去支援拧螺丝,而是真正凭借实力、凭科技创新和出海来把蛋糕做大。


同时我觉得最终能引发出这么多网友参与讨论,依旧是件好事。


这说明大家都注意到了产业升级的重要性。


只要整个社会劲往一处使 ,我们一定能够突破美国封锁,分享全球制造业中本就该属于我们的大蛋糕。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