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小月前不久刚生了二胎,因为之前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没有请月嫂,导致后面身体一直不太好,于是这次就请了月嫂来照顾月子。
闺蜜自己本身是软件设计师,月薪到手一万左右,老公是做建筑行业的,月薪八千。
这俩人的工资呢,光是付房贷啊、生活费啊、还有两个宝贝的奶粉钱就捉襟见肘了,肯定是没钱请月嫂的。
这次能请月嫂,多亏了婆家的资助,这才享受到了有质量的月子生活。
他们家请的月嫂,28天,工资是两万。
所以闺蜜一直自嘲说:
“我月薪区区一万,却雇月薪两万的人为自己服务,太荒唐了。”
跟月嫂相处期间,闺蜜也跟她聊了聊,大致了解了一下像月嫂这样的服务行业的收入情况。
现在很多所谓的“低端服务业”,其实工资都超出了一般白领的想象。
比如在工地,最普通的只需要出力的工作,日薪能达到300元;
有点技术的,日薪都往五百、六百走了。
还有美甲师,做得好的每个月也有一万多。
还有个朋友,之前是公司白领,后来辞职后学了理疗,成为一名理疗师,月收入也稳定在两万左右。
这一圈问下来,闺蜜才后知后觉:
原来,月薪一万的自己,俨然成为了“社会底层”。
她也深深地意识到:
21世纪过去了20年,那种“读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的陈旧人生公式,已经变得不好用了。
现在的情况是,很多人靠着一技之长,在服务业做得风生水起,比他们这样的“白领阶层”过得更好。
在这之前,闺蜜一直认为,像自己和老公这样的家庭,是这个城市的“中产”,再怎么说,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啊。
从外在条件来看,闺蜜夫妻的确是符合一贯以来的“中产”画像:
首先,夫妻两人在大城市有房产、车子,温馨的家庭;
夫妻二人都拥有体面的工作,不错的收入,可爱的小孩;
双方的父母,都有不少的退休金和完善的医保,不会拖累孩子们,反而还能在孩子们有困难的时候拉一把。
而现在,闺蜜却觉得,自己这个“中产”的标签,其实一点都不可靠。
先不说,还有几十年的房贷没还完,两个孩子还小,未来还有漫长的教育方面的支出;
更何况,夫妻两人都已经三十多岁,在职场上的发展,眼看着就是停滞不前,明年公司还能不能继续跟自己签约,也是未知数;
两边的父母,也都迈入了老年阶段,也是需要操心健康的时候了……
想到这些,闺蜜就觉得:
“呵呵!我这种“中产”,真的是太脆弱了。”
成为中产——一直以来是人生成功的标志,可为什么总有人说:中产可能是社会上最脆弱的阶层?
原因有三。
第一,中产的收入来源不稳定。
很多“中产”都在私企上班,私企本身的存在就是不稳定的。
之前有机构做过调查分析,结论是:
国内八成以上的私企,平均年龄不会超过两年。
也就是说,在一个职场人三十年的职场生涯中,肯定得遇上几个刚开两年就倒闭的公司。
这样的职场,又怎么称得上是稳定呢?
就算这名职场人,月薪过万,但如果过几年就遇上几个月的职场空窗期,这样平均下来,月薪就只有几千了,还不如很多服务业的工资呢。
第二,中产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之前在网上看过一句话,深有同感:
“中产可能是世界上最脆弱的阶层。一次裁员,一场大病,一次行业的调整……可能都会把一个体面的中产家庭打入深渊。”
这话仔细品品,的确有一种惊心动魄的意味。
人生是充满风险的,而且现在的社会,变化得这么快,往往人们第二天醒来,才发现世界已经变了。
所以中产的未来,并非永远像现在这样富足美满,而是充满了不确定性。
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
中产本身并不掌握“生产资料”,更没有成为所谓的“食利阶层”,中产们在公司不管处于多么高层的位置,本质上还是给别人打工。
当公司或者行业出现变动,中产的生活也会跟着发生震荡。
第三,中产是大资本最喜欢收割的“韭菜”
社会上很多焦虑都为中产们量身定做。
因为他们同时满足两个特点:第一,他们手里的确是有点小钱。第二,他们极度焦虑。为什么而焦虑?为保住中产的地位而焦虑,为下一代能够延续自己的中产地位而焦虑。
在中产之上的大资本,他们无需焦虑,而在中产之下更穷的那群人,则根本没有资格焦虑。
而“中产”们呢,出于攀比心,出于强烈的焦虑感,不得不永远追逐大资产们给他们列出的选择题:
房子要买大的,更大的;
车子要开贵的,更贵的;
孩子的学校要去上等的,更上等的……
在中产的世界里,只有好和更好,优秀和更优秀,这就造成了无穷的金钱支出,也就成为了无尽追求物欲的“韭菜”。
讨论
你觉得挣多少工资才能算中产?
作为中产你有危机感吗?
欢迎评论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