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据多家媒体报道,禹洲集团副总裁张岩近日因个人原因辞职,不再担任集团副总裁职务。
张岩2019年加入禹洲,分管集团营销、品牌、客研及慈善基金会工作。
在加入禹洲之前,张岩曾先后任奥山控股集团副总裁兼区域集团总裁、融侨集团首席营销官兼首席品牌官、雨润地产集团副总裁、融创中国集团营销中心总监。
他在地产行业深耕18年,管理项目半径覆盖70多个城市,创造过千亿销售额。
张岩加盟禹洲集团时,正值禹洲为“跨越千亿”的目标冲刺,他的加盟也被市场解读为“为禹洲集团冲刺千亿助力”。
现在张岩离职后,工作将由萧睿和陈昆镇负责。
萧睿分管集团营销管理部,陈昆镇分管品牌管理部。
短短3年,一别两宽,从踌躇满志到黯然离场,难免让人唏嘘。
如今,地产高管变动日益频繁。
与张岩离职同时被曝出来的,还有弘阳集团副总裁张嫡离职的消息。
张嫡曾在中海地产担任华东区域公司区域副总经理、南昌公司总经理等职。
2019年,张嫡加入弘阳担任副总裁,到任后一直推行标准化管理动作,提升了弘阳地产苏沪区域公司管理和运营的效率。
除了这两家房企,世茂也于2月25日发布公告,宣称世茂高级副总裁张杰辞职。
还有阳光城执行副总裁阚乃桂,也传出离职的消息,距前总裁朱荣斌出走才不到两个月。
据不完全统计,仅2月就有近百位房企高管离职。
对普通上班族来说,离职是一件简单的事,但对于房企高管来说,尤其是明星高管,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很大关注。
某Top30房企HR告诉我们:“现在公司高管纷纷离职,人员招聘也冻结,员工士气极其不稳定,公司未来发展方向也不明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每一次高管变动的背后,都是企业发展的一面镜子,也是大时代行业变化的缩影。
为什么是现在?
为什么是“副总裁”大批离职?
我们通过调研和访谈,试图找出这些变动背后的原因。
第一,公司例行调整
按照惯例,每年年初房企都会制定新一年的工作计划。
今年,很多房企都在春节前后调整了组织架构,管理层难免会出现较大变动。
俗话说:“换帅如换刀。”
黄金时代和黑铁时代的领导风格,肯定是不一样的。
2021年,完成既定销售目标的房企寥寥无几。
刚刚过去的1-2月,95%以上的房企业绩同比下滑。
曾经的良将,不一定适合现在的环境。
现在的用人趋势,是能上一线就上一线,能少一个人就少一个人。
因此,有的房企会主动调整人员安排。
在这种情况下,“副手”就会显得尤其尴尬,高不成低不就,容易出现“离职潮”。
第二,行业系统危机
过去,很多房企靠着“借新债、还旧债”来实现快周转。
自从有房企暴雷后,投资人和金融机构对房企的还款能力产生怀疑,一度出现“过度反应”。
现在的游戏规则,是先还旧债,还不一定借到新债,资金链很容易断裂。
这就好比你以前是每个月发了工资还信用卡,现在则要先还信用卡,还拿不到工资,压力可想而知。
虽然现在市场有所回暖,但贷款集中度、预售资金监管等政策,依旧影响着房企的流动性,很多房企的供货结构受到影响。
既然行业本身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职业经理人工作变动也是正常的,毕竟穿新鞋、走新路才能活下去。
第三,英雄难造时势
英雄难造时势,唯有时势造英雄。
行业蒸蒸日上的时候,高管施展的空间大,大肆招兵买马。
就算做不出成绩,或者出了问题,老板的容错空间也大。
现在则不一样,房企普遍处于逆流期,光凭个人能力很难逆转局势。
再加上有的房企发展遇到困难,高管工资大打折扣。
更雪上加霜的是,很多房企迫于生存压力或对赌协议,定下不切实际的kpi指标,高管压力陡然大增。
种种因素叠加,都可能成为高管离开的导火索。
还有一种情况,是高管的高薪和职位,和自身能力不匹配。房企节衣缩食,不再愿意为职业经理人的光环买单。
因此,也有高管因为明升暗降、调离核心岗位等问题而出走。
总结一下,职业经理人和房企的相知相遇要靠缘分,也要靠磨合。
个人需要在变化中不断成长,公司也要在更迭中新陈代谢,去留本就是双向选择。
所以,我们也没必要过分妖魔化高管离职这件事。
市场筑底后,总会回归正常。
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房住不炒的定位,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销售复苏后,房企的信用逐渐修复,也就能慢慢熬过去了。
你身边最近发生工作变动的人多吗?欢迎留言分享。
关于今天分享的内容,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最后,附上2月房企高管变动名单。
(表格来源:野马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