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默
上个世纪80年代,国内最有前途的便是制造业,那时候也产生了很多相关企业。其中有一个行业,虽然比较传统,但是在国家和民生中占有很高的地位。人们所在乎的衣食住行,一合住都离不开它,这就是棉纺行业。由于这个行业跟天气的变化有很大的联系,所以想要在这个行业闯出一番事业,也是不容易的。
山东魏桥是一家非常传奇的企业,是靠棉纺行业做起的。在20世纪初80年代的时候,张士平在一家棉纺厂里面打工,他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人,在平时工作闲暇,棉纺厂也没有工作的时候,他就建议老板要采取点措施,要不然大家都没有收入。可是他提了几次,老板都对他不理不睬的。于是张士平就找了几个人,商量着自己开一家棉纺厂,然而这些人并没有跟他一起去做。
张士平非常的生气,于是就辞职了,自己去开工厂。由于资金有限,所以他一开始只购买了两台设备。不过张士平这个人非常的努力,而且也很诚恳,所以有很多老板想要跟他合作。但是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设备不多,人手也不多,产量就无法上去。这时候张士平决定将工厂里所有的人员集中起来,跟他们借了10万块钱,这才将厂房建了起来,这也是魏桥的前身。
1986年的4月份,棉纺厂没有工作,这时候他就建议大家一起去收购花生米等粮食。这时候他想着棉纺厂不能只凭着棉花收入,只要有农产品,大家都可以去做。于是张士平就带着所有工人去乡下收购粮食,没想到收粮食的利润都比一年的棉纺厂利润要高,渐渐的,在张士平的带领下,棉纺厂的资金也多了起来,越做越好,成为了当地最好的一家棉纺厂。
你做的好,就会有人效仿,不到两年的时间,周围的棉纺厂都渐渐和他一样,也做起了粮食收购。那时候张士平决定另谋出路。他开始想着做下游产品。他调查了解,毛巾厂的利润也非常高,但是做毛巾的话,对棉纺的要求也很高,这时候,如果他们能够自己去生产毛巾的话,那么一定比毛巾厂要有竞争力。
有了这个想法,张士平就开始带着大家做毛巾,后来又发展成了被单等其他的用品,这样一来,他再次让棉纺厂成为当地最优秀的一家。公司越做越大,张士平也跟着员工一起做。他知道,公司的价值其实是员工们带来的,而且他的公司并不是那种科技公司,不需要什么销售手段,只要你踏实诚恳,一定会有回报的。
为了能够激励员工们的干劲,他还提出了一个规定,公司中的管理人员,不可以超过总人数的0.8%。试想下,现在哪个企业不是领导层人数多,底层员工少。所以在这样的制度下,山东魏桥很快成为了全国数一数二的棉纺厂。
魏桥做大了,其实也意味着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了。张士平认为如果可以发展进出口贸易的话,那么他们就能够走向国际市场,这样一来,魏桥就能够再次做大了。作为第一批大型的棉纺厂,魏桥其实还是很有优势的,而且在张士平的带领下,总是能够找寻到其他的出路,也拉开了和其他棉纺厂之间的差距。现在山东魏桥已经是世界五百强的公司之一了,这真是让人羡慕!
2019年,魏桥的财务报表显示他们年收入已经超过了2800亿元,利润也在100亿以上,每年纳税109亿,成为了一个纳税大公司。在福布斯财富榜上,魏桥的排名是185,虽然说很少有人知道魏桥,可是魏桥却做出了实打实的成绩。
魏桥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其实与张士平的独到见解有很大的关系,他还为自己的成功,总结了三个字,那就是"三板斧"——"快"、"高"、"低"。在张士平的心中,市场的每次变动,其实也是机遇,这往往是市场低估造成的,而过了低谷期,那么就是新的高度。回首魏桥的创业经历,这些年来,张士平总是能够先其他同行一步,找寻到新的突破口。尽管看上去有些离经叛道,但也取得了成功,成为了棉纺厂中的传奇。
其实机遇总是有的,就是要看你能不能发现,看到魏桥的成功,其实也证明了在创业中,敏锐的洞察力有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