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放空自己 追问初心
辞职后,工作没了。被女神拒绝后,恋爱也没有谈成。之前忙于找工作,忙于工作,忙于讨好女神,现在终于清闲了,整个人都放空了。
人闲下来了就容易胡思乱想,自己一直不断地反思自己为何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大学期间,我所学的是没什么希望的冷门专业。自己也非常迷茫,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偶然机会在期刊室看到了《环球企业家》和《中国企业家》杂志,随后就点燃了对商业的热情。
那时还处于互联网草创的年代,一个个IT新贵的创业故事被媒体渲染成了“一夜暴富”的神话。这些都不能不让一个穷学生为之倾倒。这也打下了我毕业后投身科技行业的心理基础。然而年轻人的幻想很快被现实碰得粉碎。
现在又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是重回学校,重拾幻想,还是向现实屈服,从此以后“为五斗米而折腰?抑或是有第三条道路可以选择?我犹豫起来,也烦躁起来。
2 远郊散心 若有所思
恰逢十一假期,应同学邀请,到他当村官的北京郊区玩耍、散心。那时的交通还相当不便,先坐长途汽车到镇上,然后转乘小公交车到一断桥处,然后徒步过小河,再换乘私家车到同学所在的农村。
在等候私家车期间,听旁边一当地老人嘀咕起来。他指着旁边正在修葺的断桥说,这个桥才建成没多少年就变成这个鬼样子了。哎,说好的设计使用寿命呢!也不知当初建桥的人是怎么想的!
他接着说了一个古代的小故事。说是同样的两个地方官主持修桥。一个花费甚少,被朝廷褒奖,然后“加官进爵、封妻荫子”。另一个则花费甚多,被朝廷怀疑贪污,然后“撤职查办,祸及子孙”。
表面看上去同样的两座桥,在时间的流逝中显露出了真面目。被朝廷褒奖的那位建的桥没过多长时间就坍塌重建了,而被处罚的那位建的桥则在几百年后仍在正常使用,寿命超过了处罚他的那个朝廷,也造福了后朝世世代代的人民。
这个故事让我若有所思,年少轻狂的自己竟然暗许起那个被处罚的官员来。至少自己是不想屈从于那世俗的考核标准和利益,而去做违背内心的事情。比如就像我那个漠然主管,明明在这个公司待得很痛苦,可还是为了工资留下了长达十年,把自己最好的时光都消耗在给自己不尊敬的公司和人打工。
随后到了目的地,我发现同学被安排住在村委大院,村里还专门安排了一人给他做饭,看起来过得不错。
大学生村官
言谈中也发现同学对于现实的失望,然而话锋一转。他对我说你在IT行业,也可以趁着年轻,像最近很火的那些80后同龄人一样去创业,不成了再回去打工。万一成了岂不是很好!他无心的一句闲聊却让我留心起来。
那个年代确实是一个火热的创业年代。当时的“IT京城四少”——李想、高燃、茅侃侃和戴志康,成为了无数创业青年的偶像,也包括我。而再像这样火热的年代得等到十年后了。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十分可笑,觉得自己当时就是还不会爬的小孩想跑步,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可谁没有年轻过,幼稚过?所以我对后来那些年轻创业者所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总会抱一种同情理解的态度,自己当初还不如人家呢,只不过是自己的种种问题没能像出名的人家那样广为人知而已。
3 出师不利 到处求医
自己当初可谓是出师不利,还没有想清楚要干什么呢,就先病倒了。从北京远郊回来踌躇满志的自己因在路边买了一袋大枣吃了而得了肠胃炎,也许是叠加了之间长达半年的工作生活不顺心,总之是迟迟不见好。
先是在唐家岭的卫生所吃药、打针,结果不管用,又在房东推荐下去到了一个私人医院输液。自己三十多年的人生,唯一的一次输液就发生在此时,结果还是不管用。连房东都担心起来了,他让我每天给他报告一下病情,担心我一个人在出租屋出什么意外!
最后还是在房东的建议下去了大医院——位于黑山扈的309医院。初始听说这个名字“黑山扈”总觉得怪怪的,再加上它在北京西边的百望山下,记得自己去的那天天气阴暗、阴风阵阵,竟然自嘲“担心”自己会遇上黑山老妖。
黑山老妖自然是遇不上了,倒是在医院门口遇到一个摆地摊卖书的。爱看书的自己难免要上前去查看,遇到喜欢的就会买几本。那个老板和我们这些挑书的聊了起来,他侃大山的口气好似个文化人,一会儿批评这个“稍逊风骚”,一会儿嫌弃那个“略输文采”。
结果一会儿他就露出了小生意人的本质。我明明付过了钱,并已经走出50米远了,他又跑过来找我要钱。在确认自己弄错后,他又道歉说做生意不容易,自己晚上休息不好,记错了。联想起后来在苏州街上班时,有对四川夫妇卖早餐,收钱的女方犯了同样错误。但她可不走运,被一女顾客骂得很惨。
这件事情像是在提醒自己,所谓创业也好,做生意也好,无论大小,都首先得先把账目算好。尤其是要注意自己的现金收支。其他的高谈阔论都是虚的,都当不得饭吃。这些都是事后回忆时的总结,当时自己完全没有这样清醒的认识。
无论如何,自己的病后来慢慢好了!可这前后折腾了一个多月,一共花了一千多元。这让当时“只出不进”的自己心疼不已。
4 重新出发 筚路蓝缕
病好了,自己就得考虑工作的事情了。如果创业的话,自己能干什么呢?思来想去竟然发现自己无事可干!?没有思路就只能去学习和模仿别人,于是开始看网上的大量的关于互联网的创业资料,然后叠加自己的幻想,整理出来两个思路:
(1)当时的电子商务大都是关于具体商品的,那自己可以看看关于服务的方向,或许相对稀缺是蓝海。
(2)当时的信息都是搜索获取的,那将来随着信息增多,人们不知如何从海量信息中选取自己所需的,所以可以给人们编辑、推送信息。
针对(1),当时已经有不少任务悬赏类的网站做的就是这方面的业务。他们主要是让个人或者公司在他们的网上平台发布任务,给出赏金。个人用户领任务、完成后,再以竞标的方式给到发布方。发布方再从中选出最符合自己需求的,给予赏金。平台网站再从中抽取佣金。
我一番研究之后发现,市面上已经有不少类似的网站,竞争激烈。自己缺乏相关经验,而且资金、人力都有限。做这种复杂的网站似乎力有不逮。再加上深入了解后,发现这类网站的盈利模式也没有那么吸引人,所以就放弃了这条路线。
对于(2),似乎对于我这种个人创业者更容易一些。虽然自己不懂什么技术,当时更没有像今天这么流行的智能推荐算法之类的。但经过学习,觉得自己可以模仿类似HAO123之类的网址导航网站的做法。他们做的是整个网址的导航,自己可以做各种热点话题的导航类网站。
经过一番了解,发现在当时花费一千多人民币就可以申请注册一个网站域名并租用三个月。这是自己可以承受的。随后看了下工作半年存的钱,省着花,可以够自己春节前的一切费用。自己这三个月可以先去做网站试试,不行的话,就再去打工。反正自己年轻,经得起失败。
可工作做起来,才知道没有那么容易,“如何通宵达旦的编辑,怎么绞尽脑汁的优化”都差强人意。自己感兴趣的热点未必是别人感兴趣的。好长时间过去了,都没有什么流量。自然也无法吸引广告变现。总之就是每天只有支出,没有收入。整个人是一个“坐吃山空”的状态,况且自己“无山可靠”。
随着时间的持续,自己越发地觉得所谓创业不是那么“酷”的事情。没有那么多激动人心的时刻,也没有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难忘瞬间。有的只是自己努力付出,却鲜有人鼓掌认同的无奈。可这也许印证了古人说的“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每当感到绝望的时候,我都会想起之前打工时的那个老板。想起他的长吁短叹,有时竟然会模仿起来。此刻,我们竟然心灵相通,我对他也多了一些理解。但结果却让自己像他一样更加的情绪化,而无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5 凛冽寒冬 艰难求存
为了排解绝望及其他负面情绪,自己也会在傍晚的时候去唐家岭东侧的那条马路边上跑步。彼时的北京已经很冷了。北京和我的老家相比,春秋季节很短,过了十一之后就迅速进入冬天。
记得有一次在村口遇到一男一女两个老人,穿着都很干净。突然叫住我问道:“学生,向你打听一点事情。”我当时刚毕业且戴着眼镜,他们误认为我是个学生吧!随后那个男性老人竟然说让我借点钱给他,他已经没有钱了,好几天没有吃饭了。
随后他大概是看我疑惑,竟然带哭腔地说,自己都五十多岁了,不会骗人。还说将来有钱了会请我去饭馆里吃饭。哦,我不假思索地给了他五元。我当时没有心情管真假,竟然担心自己有一天会不会像他一样?
西单图书大厦
我有时候会去西二旗地铁站坐地铁到西单图书大厦看书买书。有时候看书看得入迷,会在里面待上一天。期间会有不少人主动过来和你聊天,随后会自然而然地向你推销安利产品,或者让你和他一起去听课,这让我觉得这有点像传销而保持距离。
不过他们不这么看,他们说这是国家承认的直销模式,他们觉得他们自己也是在创业!其中有位长相漂亮,但着装略土的女士称自己放弃了父母资助的出国留学的机会,投入了这一伟大的创业活动。她那么真挚,弄得我都有点想向他们靠拢了。
在西直门地铁站,在有些街道上,经常会看到一些衣着干净的男女(女士居多),或蹲或跪的。他们面前会有一片粉笔小字:“太饿了,求几元钱吃饭(或者回家)”!这大概是一时找不到工作且现金流断了的年轻人的无奈之举吧!我只能往善良处想。
后来冯小刚主演的电影《老炮》有类似情节。我发现他们多在春节前出现,他们的出现往往提醒自己年关难过!
6 推己及人 同病相怜
当年的自己是不做饭的,主要买饭吃。去吃饭时,也在唐家岭——这个梦想起步之地,认识了不少“创业者”!他们都是开小餐馆,做小生意的!
一家东北餐馆,几个人合伙,生意不好!他们见我常去,但每次吃得都很简单,在过节时会怂恿我吃好点给他们增加收入。熟了之后,会给我发广告纸张,让我帮忙宣传。几经努力之后还是倒闭转让了!
东北餐馆转让后,我常去一个湖北小哥一个人开的小饭馆吃饭。他知道我喜欢吃面,就常招呼我去,三四元钱一大碗,还给我加鸡蛋。这让我觉得超值,所以经常去。他的店太小了,里面只能放下两三张小桌子,做饭的厨房干脆都放在室外。
他经常被客人嫌弃店面小,只能接一些像我一样的散客。苦熬一段时间后,他终于说,他要去打工了,房子退了,东西找个朋友家存起来。
还记得有一家夫妻店,男的有一种淳朴的实在,女的有一种高贵的漂亮,他们大儿子都上小学了。白天是餐馆,晚上拉开床,一家人就住在这里。去久了会和老板聊天,他说自己在这里好多年了,现在只是勉强维持一家人生计!
后来在唐家岭一家驴肉火烧小店吃饭时,看到了一个电视娱乐节目,在八卦明星成名前的种种普通人生涯,包括有在饭店打工的。此时旁边一服务员小妹看得十分兴奋,她那神态仿佛是自己将来也有机会成明星似的。
她就像自己的镜子似的,此刻的她就像几个月前看“IT新贵奋斗史”的自己。明星来源于普通人,而普通人则很难成为明星。几近枯竭的现金流不得不让自己意识到,我终究也和这些同在唐家岭的大部分创业者一样,熬不下去了,也得去打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