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申报材料 正文
【3月申报税期】重视估值与业绩安全边际

时间:2023-05-01 09:38:36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2月A股市场波动明显增加,叠加春节休市,市场风险偏好受到压制,观望情绪浓厚,而月末出现一定的风格转换迹象,前期涨幅较大的白马蓝筹调整幅度较大,投资者畏高情绪严重,从白马蓝筹流出的资金逐渐进入此前超跌、机构配置较低的中小创,填平部分价值洼地。

展望未来,我们对于中长期行情较为乐观,但短期维持“指数弱势,中小创阶段性占优”的判断。主要逻辑在于:一方面,美股已经走牛9年,目前处于估值较高的阶段;美国经济数据靓丽带来市场对美联储加息年内加息4次的预期不断提升。在国内外资本市场相关性大幅提高的背景下,需要做好防御美股或有的深度调整对A股造成冲击的准备。另一方面,随着年报逐渐披露,市场阶段性回归盈利为主导的状态,前期涨幅较大的白马蓝筹面临业绩过关考验,一旦业绩不达预期将面临较大的资金流出压力,或引发市场对于同行业、同产业链、相似概念的再审视,警惕交易通道拥挤下的流动性风险。另外,中小创中部分标的经过长时间或是大幅度的调整后风险得到较大程度的释放,已经具备了较高性价比。聪明的资金已提早拥抱科技与创新红利,近两月以来,超百亿资金流入中小创ETF。

债市方面,我们维持中性判断,目前多空因素交织,并无明显的做多逻辑。经济增长方面,预计名义GDP一季度同比增速有所下降。通货膨胀方面,食品价格、能源价格上行持续力不足,故CPI指数上行风险可控,全年走势维持前高后低的判断;货币政策方面,利率短期将维持高位,中长期将逐渐上行;资金面上,货币市场利率可能在高水平震荡,市场流动性分层现象仍值得关注,警惕3月税期、季末考核给流动性带来的压力;从外围因素来看,10年期美债收益率触顶回落或带动国内长端利率债收益率下行,利率债的配置时点将近,但区域信用债的风险还将继续释放。综合来看,债券市场面临较为中性的基本面环境,但边际上已经开始向有利的方向转变。策略上,我们认为未来债券资产的收益主要来自流动性趋紧下短端利率高企以及高评级债信用溢价,即票息对于债券投资依然是重头,而波段操作空间不大。

大类资产配置

整体来看,权益类资产仍优于债券类资产,但比较优势有所下降,未来经济增速易下难上与更高的通胀将制约权益类资产的表现,债市短期看不到反转迹象。因此仍建议分散化投资,对权益基金、固定收益基金以及QDII基金均采取中性配置的观点,组合上仍以多元资产以及多元策略为导向。具体配置建议如下:积极型投资者可配置60%的权益基金、10%的固定收益基金、15%的QDII和15%的货币基金;稳健型投资者可配置40%的权益基金、30%的固定收益基金、10%的QDII和20%的货币基金,保守型投资者可配置20%的权益基金、30%的固定收益基金、10%的QDII和40%的货币基金。

权益基金:

估值与业绩相匹配

整体来看,市场仍是存量博弈、热点轮动的行情,暂时不存在资金大幅流入的基础,近期上证50与沪深300调整幅度较大,创业板表现亮眼,但市场并未形成明确的投资主线,中小创上行的动能还需要进一步确认。目前创业板整体市盈率仍处于45倍左右的高位,很多标的面临业绩对赌到期、商誉减值的“黑天鹅”风险,立足业绩确定性较高的标的,避免盲目追涨,耐心等待技术面和资金面更加清晰后再加大仓位。

具体操作上,建议关注侧重持有基本面扎实的行业龙头、中大盘价值型的基金,还可以关注市场敏感度较强、善于把握行业轮动的基金。对于弹性要求较高的投资者可关注持有OLED、国产芯片、5G、等标的的基金,在估值与业绩匹配的基础上拥抱科技红利。

固定收益基金:

关注票息价值

建议投资者遵循基金公司到基金经理再到具体产品的选择思路,重点关注具有优秀债券团队配置以及较强投研实力的基金公司,这类公司往往信用团队规模较大,拥有内部评级体系,具有较强的券种甄别能力。具体到债券基金来看,可关注配置型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这部分产品淡化短期择时,业绩较为稳健,在趋势来临时也能够把握投资机会。另一方面,那些股票仓位长期控制在20%以下的偏债混合型基金也可关注。对于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来说,转债是追求弹性的一种较好方式。

QDII基金:

继续看好新兴市场

我们继续看好新兴市场权益资产的未来表现。根据资金流向相关数据显示,新兴市场股市依旧受到全球投资者的青睐,在2017年资金大幅流入之后,2018年这个趋势并没有改变。一方面,宏观驱动因素的作用明显,基本面向好是投资新兴市场最大的理由。另一方面,在美股高估、潜在波动率增大的背景下,资金未停止寻找能带来更多高ROE的资产,许多新兴市场则具备这个优势。全球经济复苏对于商品的需求也在提升,投资者可以关注以石油为代表的商品基金。在权益市场持续上涨的过程中风险也在不断累积,黄金QDII依然存在阶段性投资机会。

保守型投资者配置比例

稳健型投资者配置比例

积极型投资者配置比例

本文源自中国证券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